七八年前,我上过新闻。具体什么事就不说了,因为新闻到现在还能查到,容易暴露隐私,不过是做的好事。
一开始只是本地的三家报纸(其中还有一个是地铁报)、一家电视台来采访,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就接受采访了,说两句话就完事。有的甚至是在微信上接受采访的。
后来还有其他省的记者加微信和微博联系我,想特意来一趟采访。我觉得屁大点小事,没有必要,就拒绝了。
结果人家直接联络到我单位(做好事时我就在上班,所以单位早就暴露了),单位马上答应了所有采访。宣传科的主任找到我,特意叮嘱我,配合采访,也算宣传咱们单位之类的。我也就答应了。
从这开始可就没头了:外省的来了三批,本地的电视台来了好几个节目组,还有几个自媒体。长枪短炮摄像机麦克风都出现了。
至于那些记者没来,但借用素材发布的新闻,就没法数了。反正折腾了将近一个月,才算消停。
也幸亏当年自媒体不是很发达,也没有抖音快手。要不然搞不好还得有好信儿的人过来找我拍抖音来。(不过说起来我是不是错过了个直播带货的机会?)
我并不关注王冰冰,我说这个事儿就是想说:
有时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当你在单位上班的时候,很多事是你自己做不了主的。
王冰冰的情况可能和我相似,只不过程度更夸张而已。
顺便补充一下,整人抹黑一般是真假参半,是以黑为前提,所以现在爆出来所谓的有一些“黑料”并没有实锤的证据。当事人也没有回应,还是没必要盖棺定论的一并接受。特别是博客,如果是真的,之前火了以后本人也应该会处理掉而不是留着等被挖,难道完全忘了?不应该啊,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么露骨隐私的话披露在公开在网上自己不知道?她的团队也没有任何风险管理的吗?
加上这几天本人和央视没有任何回应和说明,完全躺平,按理说流量密码被人整了,怎么也得有个回应,我谨慎猜测一下,估计是在处理核实,说不定哪天就披露造谣抹黑者被抓的消息。当然也只是猜测,也有可能是事实,只能等着舆论消退,流量密码也就此over转幕后和镜头说拜拜了。
=============
首先要搞明白,央视捧他不是因为筛选了几百个简历各种考评面试然后脱颖而出的。
2020年9月开始,王冰冰在B站开始火起来,起因是某个LSP网友做的新闻剪辑,央视也跟着发了一期“快乐小草”的正常新闻。结果那期播放百万,排行榜第一。
经过几个月发酵,期间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热度不减。到2020年底,应该是经过慎重考虑,加上台里的协调,入驻B站,当天粉丝破百万,流量爆炸。
从2021年起,央视逐步从小节目、直播、到官方合作营销节目、晚会试水(串场非主持)到两会Vlog、晚会主持,电影节主持,央视综艺等等等等,开始和一线央视主持搭档,以我不专业的眼光来看,也算挺好的,没有拉胯或者显得不专业怯场出洋相。
王火了以后,有些人各种酸,挑毛病。这就显得很悖论,王冰冰在你们眼里那么拉胯,为什么有500万粉丝,视频都是破百万?既然是央视有意营销那为什么不专门挑一个颜值绝对能打学历无可挑剔身材黄金比例呢?
说白了,王冰冰是意外的产物,她本来可以在央视吉林记者站安安稳稳的工作到退休,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鸡毛蒜皮。可大众选择了她,央视顺水推舟而已。
所以,对于各路根本就不知道她如何火的,张嘴就来的,我是很鄙视的。
如今所谓的黑料,看似很严重,其实呢?
这两天王冰冰在b站和微博的粉丝,不仅没掉粉,反而涨了很多。特别是她起家的b站,最新的视频我从新往旧开始翻,翻了几十页没一个谩骂脱粉的,全是保护安慰支持的。
那么到底是谁在破防谁在崩溃谁在扣粉丝帽子大骂国男呢?
营销号带节奏恰流量,打拳的乘机挑起对立,各路其他塌房粉圈用王冰冰来反击,最后不过是他们的狂欢罢了。
顺便劝某些网友,即便网络是匿名的,也没必要如此恶毒,毕竟也没啥深仇大恨,何必呢这是。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