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也去电影院看了水门桥,本想回来之后写一篇影评,就给忘了。正好今天首页看到这个问题,那就顺手写一篇。
《水门桥》如果你从一个军事爱好者/军史爱好者的角度去评价,那肯定过誉了,不仅过誉了,还要批判,还得低分。
如果从一个军事类电影爱好者,动作片,大片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放在多年来该类型影片里,虽然不算很上乘,但至少也够一个及格线了。
如果从中国文化宣传战线的角度来讲,虽然及不上《流浪地球》《功勋李延年》这些,也绝对可以赞誉一下。
毕竟中国文化宣传战线前些年溃败的太厉害了,别说怎么吹捧自己先烈的功勋了,仿佛连夸赞一下都有罪过,都是错的。差不多就跪在美帝爸爸膝盖前面亲吻人家山姆大叔皮鞋了。
如今都能拍出很多人满怀怨恨的盖马高原战狼了,那已经算很大进步了。
从宣传战线角度讲,我觉得,可以夸奖,可以赞誉。
回归到电影本身呢,作为一个军史爱好者,那肯定我是存在诸多不满的。
总的来说,电影的拍摄从立意到剧情构建,格局都非常小。让我是相当失望的。
比如剧本对人物的塑造,完全模仿《亮剑》,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对于战争片创作的一个令人倒胃口的通病。
编剧们仿佛认准了人物刻画的“生动”,“深度”,“多样性”就等于《亮剑化》。战士们口头用语庸俗化,甚至偶尔低俗化。
将对军事装备的渴望变成了所有主要角色的最大欲求,并且为此俏皮话,骚话不断。
战士们之间不再以同志,战友相称,而是讲起了“兄弟”“弟兄”。
在我小时候,电视里这么互相称呼的都是国民党反动派官兵。
炮兵营的营长在车队被轰炸之后,死里逃生爬出车外第一件事就是吐槽美国飞机炸自己被缴获的大炮以及哀痛火炮损失,而不是清点伤员,思考如何汇报团部师部,为团部师部乃至更高一级指挥机关规划战役战术安排补救方案提供讯息。
然后主角过来讲一通梁山好汉式安慰词,为了抢装备,又集体打起了鸡血。
现在的编剧心目中,恐怕只有匪里匪气才叫做生动刻画。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剧本的设置思路上,格局就小了。
水门桥阻击战,是志愿军为了在东线整建制围歼美军重兵集团而设置的多场多处穿插阻击战线之一。
剧本为了突出主角团的重要性,将炸水门桥的特殊意义过度拔高。这样其实并无助于凸显志愿军战士们牺牲的伟大奉献精神。
反而成了很多居心不良的人通过这剧情里如此重要任务却只有这么少士兵这么少装备负责执行而谴责我方对战士生命的不珍惜。
事实上并非如此,尽管在付出大量冻伤减员和低估美军火力和装甲技术兵器威力的代价之后,围歼东线美韩重兵集团已经是不切实际了。
但是对美军韩军进行心理威吓战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志愿军重型技术装备严重匮乏,若和靠空运的美军形成围攻环形阵地的局面,对我方大为不利。
历史上,美国人直到换来了李奇微,并且在砥平里战役之中验证了环形阵地固守对缺乏攻坚能力的志愿军的杀伤力之后,扭转了颓势。
所以尽管长津湖战役开始后不久,第九兵团围歼美韩重兵集团的战役规划已经不切实际,但仍然要摆出不顾一切代价吞吃对方的气魄。
这样才能促使对方不断放弃防守位置撤退,我方得以以轻步兵武器从山谷两侧不断以较好的战损比杀伤美军。
“每一段路都像铁与火交融的地狱”——美国人的回忆。
为了打成这种不惜代价吞噬对手的气势,志愿军是安排了多个战术穿插阻击点的,是有冗余的。
也就是《流浪地球》上映期间,刷爆全网的“饱和式救援”里的“饱和”二字。
这是香港导演和美籍华人导演无法理解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刘慈欣和郭帆能够理解的。
为啥《流浪地球》看起来和那么多的科幻灾难片相比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因为其内核是苏维埃式的,是东方式的集体主义。
为了恢复几千个行星发动机和几十座赤道转向发动机,前赴后继死难十余万人。也许某个发动机被第一组最近的救援人员成功拯救了,后面四五组都还不知道,但仍然出发并死在了路上。
那么他们的牺牲是不是毫无意义呢?是不是对局势毫无影响呢?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流浪地球》里的人类联合政府和救灾指挥中心,是冷静,理智,甚至略带冷酷的。每一组救援人员都知道自己可能会什么也做不成就死去,但是他们都甘心成为安全冗余的一部分。
因为“事关三十五亿人生死存亡,目标优先级高于一切,不计代价。”成为,饱和,冗余等词汇的一部分,是战士们早就心知肚明的,并且仍然愿意为此不计代价的去牺牲的。
具体到水门桥战斗上来,水门桥战斗中炸桥这一部分,其实恰恰是该次战斗中的一个次要辅助冗余。
水门桥附近的1081高地才是志愿军战士的阻击主阵地。这里经过志愿军指战员精心挑选,可以免受重型装甲战车的直接攻击,可以居高临下的对水门桥附近方圆几千上万平方米的通道实施火力打击。
只要这个高地还在手里,志愿军就存在将其扩大为营级,甚至团级阵地的可能性。则即使水门桥完好无损,美军如要通过,除了重型战车之外的其他人员都将无比凶险,随时都要交代在志愿军火力打击之下。
但是为了确保任务安全冗余,志愿军仍安排少部分人员持续炸桥。
最终坚守1081高地的一个连两个排兵力在密集到无法想象的炽烈火雨下,打退了多次美军冲击,最终战至最后一人也阵亡才失去阵地。
炸桥的另外部分战士也拿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连续炸桥三次,直到无力再战。
每个战术环节的士兵都不会认为自己这一环节是无可替代的,志愿军的高级指战员也不会将全局的希望点“即便不是为了全歼美军重兵集团,只是要心理威慑减少我方损失”完全寄托于某个英雄连队身上。
每一个战术环节的士兵都会为了任务完成冗余而豁尽一切!
而政工干部,正是为了正确树立战士们的这种心态,以及随时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与理想而存在的。
这才是真正的那个年代苏维埃军队的真实面貌。
讲清楚了这一点才能让他们的牺牲更让人肃然起敬,而不需要专门赋予“拯救全局”的重大意义。
但是很遗憾,这种情怀,是徐克,陈凯歌他们所不能理解的。
所以下一次抗美援朝,或抗日战争大制作,请郭帆这类导演来,不要他们。
军事技战术错误挑刺的人太多了,我就不就很多细节一一挑刺了。我觉得这方面中国的影视团队应该多跟俄罗斯的团队学习,不行就把人家请过来,价格也不贵。
比较值得我一说的,还是两点。
中国这类战争片过于重视空中力量的刻画,导演组和编剧组没有很扎实的把抗美援朝的各种战史和回忆录好好看一看,尤其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你们最起码得粗略的过一遍吧。
虽说很多中国老战士回忆时经常提起敌人飞机很讨厌。那是因为战机让我们的战士无能为力,所以我们的老战士喜欢提它。
真正对志愿军威胁最大的始终是美军重炮群及装甲战车。但是因为我们的战士们尽管要牺牲很多人才能兑掉一辆装甲战车或一门重炮,但总归是有办法的,所以战士们不那么恐惧它们。
但其实,它们才是志愿军最大的威胁。
尤其是装甲战车。
拿长津湖这部电影上集来说,历史上志愿军包围北极熊团战斗群那次战斗。围歼北极熊团级战斗群的作战行动中,给志愿军造成最大杀伤和阻碍的,仅仅是四辆四联装装甲防空车。
尤其是它们的50mm高射速机炮,射速快,威力大,每一发等同于一颗空爆手榴弹。美军的防空连和重火力连依托每辆装甲防空车形成防守战线,对失去夜色掩护之后的志愿军造成重大杀伤。尤其是后赶到战场的志愿军连队,因为缺乏对这类技术兵器的情报,伤亡尤其惨重。
一个志愿军连队一百多号人的快速队列,不小心暴露在村庄道路中央,被两辆装甲防空车锁定,短短一分钟就失去了八十多名战士!
而电影里压迫力十足的战机轰炸,实际上对志愿军远没有造成那么大的困扰,反而好几次空袭精度不足炸死了美军士兵。
而且我方能最终顺利歼灭北极熊团战斗群,很大原因来自于美军空头补给管理水平不足,恰恰没带来美军最急需的装甲防空车50mm(此处记忆有误,多记了十毫米,口径应为40mm的速射防空炮,载具为M42装甲防空车,这四辆装甲防空车为该团级战斗群被围歼战斗中的最大防守支柱)机炮炮弹。导致存活的两辆战车没有弹药被抛弃,极大减轻了志愿军的负担。
电影里对美军的装甲兵的刻画,别说防空车了,将大量主战坦克刻画成了笨拙的傻子兵器,压迫力和威慑力远不如飞机。这对真实状况是恨不尊重的。
志愿军士兵面对装甲防空车都如此吃力,更不用说专门为了屠杀步兵而生的谢尔曼105和速度很快的霞飞。
反倒是潘兴重坦,志愿军战士倒没那么怕,它确实很笨拙。所以美军也不是很喜欢潘兴(但是当初被朝鲜人民军的T-3485摁住打的时候,还得靠潘兴救场。)
至于水门桥这一部开头的大规模冲锋,我能理解是为了电影美学的需要。
但是志愿军的大规模突击,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火力配系侦查之上,尽可能避开对方重型榴弹炮群。
像电影里那样朝着一个重型榴弹炮群阵地冲锋,那真是大罗神仙也冲不过去的!
志愿军指战员为了规避重炮群和装甲战车对步兵集群的压制,可谓是煞费苦心。侦查火力配系,走山道,夜袭,制作路障阻挠敌方战车出动,无所不用!
电影里的志愿军完全没看到这种智慧,美军也似乎除了飞机,地面一切尽被我方吊打。
我再说一次,我理解电影美学需要。
但是看看央视对当年志愿军反坦克小组幸存老英雄的采访,三十多个人出动,只剩俩人回归,才换掉一辆谢尔曼!希望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如果他们还活着,看到美军坦克如此傻逼,心里该是啥滋味儿?
我不懂电影我先说。
假如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美国在曹县战争和越南战争后一败涂地江河日下,只能缩在北美大陆依靠出卖油气资源苟延残喘,苏联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将曹县日本印度和越南纳入华约,科技经济军事遥遥领先,印刷卢布吸血全世界,成为地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造成巨大的威胁——简而言之,美国和俄罗斯所处地位互换。
我相信在这个平行世界里,吴京参演的电影《珍宝岛》,也一定会叫座大卖。
——————
我也不知道小管家抽什么风要开评论筛选
这部片是拍来给广大民众看的,宣传用的,而不是专门拍给一小群懂军事、懂鉴影所谓的资深人士看的,导演需要妥协,需要尽可能降低观影门槛,因此电影出现不少硬伤。
最后结果符合预期,因为大部分群众喜欢,这就够了。小部分所谓懂电影、懂军事的观影人连连吐槽,这并不重要。
真是服了,整个就是部比及格多一点的电影能吹成这样,真不知道是群众不行了还是水军太多了。
还有一群懂哥说别人罕见的,你几把谁啊,天天搁那绑架别人。《水门桥》是中宣部全额出资了?还是收入全部捐给志愿军老兵了?一部商业电影给你当爹供着,你屁股歪不歪啊?如果说批评《水门桥》的是汉奸,那蹭志愿军热度绑架爱国情怀的是不是该沙头?
就开头的前二十分钟就开始瞎演,密密麻麻的人海冲过去,志愿军跟开了无双一样,美国佬跟傻逼一样,鲨美国佬就跟割麦子一样简单,不知道的以为打的是李承晚,庆祝音乐一放我还以为电影结束了呢。霉菌飞机呢?火炮呢?这么密集的冲锋,感觉几乎没有损失,结果七连人数一点,剩下不到一半儿,导演你想表达什么?中间插了几段麦克阿瑟,演的跟特朗普似的,虽然的确在朝鲜表现不咋地但是你把人家演的这么二是不是有点过了。然后整个节奏乱糟糟的,明明就一条时间线能给拍成这样真的挺不容易。
之后要打水门桥了,就是一大堆煽情,非常尬,真的看的头皮发麻。整个一副通知观众‘你们该泪目了!’的样子,能不能抄抄自己写的作业啊?《红海行动》不就挺好。然后吴京那个‘擒贼先擒王’的铸币操作是什么鬼啊,且不说没有人会英语,为什么会觉得绑架了长官他们就会投降啊?霉菌直接降格为封建军队了呗?完了驻守水门桥的美国鬼子头子更是重量级,自己这边又不缺人又不缺枪,明明大优开局放着工事不守偏要放敌人进来肉搏,手底下的人警惕性还那么低,志愿军都能在锅炉房敲管道通知自己人,说明管道的传声性能很好,偏偏鬼子就听不到呗。明明是在战场上,下一秒就可能掉脑袋的地方,管道炸了第一时间没想到是敌袭,既不侦查也不把洞给封住,反而想着逃跑,直接摆就完了呗?之后居然火箭筒把指挥所给炸了就更逆天了,战斗过程中,霉菌自己把自己弄死的感觉比被志愿军打死的还多,感觉要是霉菌没有喷火器没有火箭筒,说不定就给他们守住了,真的就印度人异地登录呗?
第三次炸桥进步空间极大(高情商),用炮弹炸桥,前一秒才刚刚把烟雾弹当炮弹打出去,后一秒就敢把重要的任务和所有兄弟的身家性命全部压在这个你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上,万一这是个照明弹啥的呢?最近的电影普遍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对不靠谱事物的集体认同,为什么队伍里就没人对行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呢?如果连队的党员开会最终决定哪怕就剩一根烧火棍也要完成任务,用炮弹也是无奈,那感情不就丰满了,我们队伍的执行力和忠诚不就出来了?为什么要把英勇和忠诚排成愚蠢啊?我不理解!
影片后半段还好,感觉剧情终于顺畅了起来,但是为什么要强行煽情啊?!为了煽情一堆志愿军都死的莫名其妙,炸一辆没有步兵保护的坦克牺牲这么多人,难道朝鲜战争美国的坦克就有遥控机枪了吗,非要从人家脸上走,真的无语。我觉得唯一比较出彩的地方就是伍千里燃烧了自己救活了快要冻死的弟弟,有种薪火相传的意味,可尴尬之处在于这一幕的实现又是降美国人的智实现的,打了那么多年仗的美国佬居然不补枪,哪怕整个什么巧合让美国人自己撤回去也好啊,硬生生的就给你救活了实在难理解。
以上只是单纯剧情上的问题,不代表这部影片立意和格局就很出彩,实在是懒得写了。这些年主旋律的电影一下子火了,但是质量最多只能是差强人意,真正能反映出解放军品质和让人感动的很少。和两部《长津湖》相比,《战狼2》算得上佳作了,《红海行动》简直是神作了。
大场面真的已经让人审美疲劳了,两部《长津湖》之所以能及格也是因为他的投入和豪华的演员阵容,本身拍的实在不怎么样。很希望能拍出一些更细腻生动的电影,把真正的中国军人光辉形象拍出来,一百块钱的电影票我也心甘情愿!
————————————————————
追更:
看到评论区有人拿票房说事儿的,《光点》的销量都上天了,那是不是能说明xz就是中国顶级唱将,一线歌星呢?如果你对此表示赞同,既然你都已经这样了,我为什么不顺从你呢?
因为它很有现实意义。很多人看了水门桥,才感觉这太惨了,可是整个抗美援朝中,上甘岭远比这残酷的多啊。
都说上甘岭艰难,为什么?
你能想象到上甘岭战役开战那天是个晴天,所有参与过的战士却都认为那是阴天是什么概念吗?美国人遮天蔽日的轰炸,硝烟把太阳都遮住了,10月14日四时,美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十五军30公里防御正面开始火力准备,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
而这几座前沿阵地就是上甘岭。他们是五圣山的门户,一旦打破,五圣山背后就是一百公里的平原。战线将极大被动。
战后有人到阵地上抓起一把土,这一把土里就能有十几片弹片。
我曾到过抗美援朝的军史展览馆,那里就陈列着一段烂木头。那段不足一米长的木头上,嵌满了子弹还弹片,大大小小的竟然有一百多个。
这是上甘岭的现实,上甘岭战役,此战共历时43天,分三个阶段,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敌我双方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兵器,进行了持久的反复争夺,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
此役,我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我军伤亡1.15万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2.21:1。
其中597.9高地一号坑道,先后进入的志愿军官兵有三、四百人,最后只有八人生还。战士王土根带回的军旗,十四天前还是崭新的,八连每一次反击,就插上阵地一次,沐浴过数不清的枪林弹雨,现在这面不到两平方米的旗帜上,竟然密密麻麻布满了多达381个弹洞,1962年中国军事博物馆建成开放时,这面记录了上甘岭辉煌的军旗就是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另外,其战役中出现了极多的战斗英雄,一个经历过上甘岭战役的老人曾说过,当时,抱着炸药包向着敌人同归于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在与敌人争夺表面阵地时,因为无法在上甘岭上安排过多的部队,往往会出现火力不足让敌人冲上阵地的情况。我军击退敌人的办法,就是抱着炸药包、爆破筒或是集束手榴弹冲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军在战役期间甚至有送进去一个苹果就是一个二等功。师长警卫排派上去送物资伤亡过半。
更有无数烈士倒在了取水的路上,因为上甘岭没有所谓的非战时停火。
战役最艰难的时候,只有伤病员才能喝到尿。
整个上甘岭战役,也有逃跑者,李正庸为134团一营营长,在上甘岭战役中指挥一营残部二十余人驻守六号坑道,在美军围攻时,李正庸完全丧失了继续坚守的信心和勇气,独自一人冲出坑道,坑道里的战士军心大乱,也跟随着往外冲,遭遇美军火焰喷射器喷射无一幸免。李正庸独自一人带伤逃回,受到开除军籍处分,被遣送回国!
但正是逃跑者的怯懦才凸显了志愿军的伟大。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为了你,我,我们现在的人,能生活在没有硝烟的环境中,他们用血与肉,用生命,铸就了和平啊。
拍得 100% 贴近史实,没有任何戏剧化改编 = 搁这播纪录片呢!我都要睡着了!
有一定戏剧化改编,一定程度上带有吴京特色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依然尊重史实,没有回避我志愿军付出重大牺牲后桥梁依然被美军迅速修复的结果,重点仍是凸显志愿军敌我差距巨大条件下作战的悲壮,歌颂先辈们不屈的钢铁意志(影片的实际表现)= 美军降智,抗美神剧!恰爱国烂饭,呕呕呕……
(特别一提,影片在道化服以及战斗细节的表现上相当考究,具体知乎上已有大佬撰文进行了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搜阅读。)
在间不容发的战斗中插入大段煽情环节,用细腻的视角刻画战士们在困境中的变化和个人情感 = 怎么还和《长津湖》一样玩尬的呀?这在打仗呢,就嗯煽情是吧?拖时间?(当初评价《长津湖》时还真有不少这样的评价)
因为《水门桥》本身就是承接《长津湖》的下半章,战友情的铺垫和渲染在上半部电影已经完成,且水门桥一役是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艰难作战,残酷的战场上随时可能牺牲,志愿军战士身为合格的军人唯有有专注任务不负使命的念头,但依然有不少细节传达了战士们间的情谊和意志(影片的实际表现)= 从头打到尾,一直炸炸炸,我都要睡着了!上半部陈导那么好的文戏怎么没有了(我怎么记得你们之前还喷过文戏呢?),缺乏人文关怀,感觉不如《长津湖》!刻意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上靠,垃圾电影,呸!
明白了吗?如果是带着找茬的心态去观影,不管电影怎么拍总有人能找出个不是来,更何况这电影里可是带有吴京这个 PTSD 高度致敏源呢。吃过《长津湖》那会儿直接开喷效果不好的亏后,如今某些人不过是换了种口吻在暗贬罢了。
听我一句劝,看电影这事儿就是「我要我觉得,我不要你觉得」,自己去看去感受,真不喜欢那我也只能表示遗憾。但别太拿知乎、豆瓣上的某些评价当回事,小圈子的意见是很有局限性和误导性的,如果这些小圈子中的人本来屁股就歪,那就更得谨慎看待了。
另,截止今日《水门桥》票房已突破 27 亿,占据春节档总票房的 42%,在疫情背景下成为了毫无疑问的救市扛把子之作。看到了吗?这就是大众的选择。
我的另一篇《水门桥》评论:
就凭航拍的让我这终极将军玩家dna动了的工事分布,就凭被炸碎了,被烧成渣了,亲身演绎章北海“我爷爷炸潘兴被碾掉一只手”,冲击M2机枪阵地被突突了的战士,就凭在我身边颤颤巍巍拄着拐眼睛从头红到尾的老爷子,就凭吴京那起皮了的布包,比我爷干活用的还破的手套,凭被风刮起雪花淹灭了的烟头,谁敢说这是烂片你就是汉奸,没别的。
电影,只有“好片”与“烂片”吗?
国民党残军在金三角与三万缅甸军作战时,为了炸水坝淹敌,所有人背着炸药爬山,就是像电影里一样炸药被打爆炸碎的。邱少云在潜伏时,也是这样被大火吞没的。
它有硬伤吗?有,确实是有。这样,你写个剧本寄给剧组,让他们照着史实炸三次拍个五个点电影,我去看,行不?
说四行仓库也就罢了,毕竟那时我军一直是主动,电影有故意卖惨之嫌,这个,用吗?
《雪豹》里许光荣炸桥也是手枪打这么炸的,耽误它是好电视剧吗?全师已被压缩至机场,我一师之长上全场制高点掌控战场局势有错?我没参与调度飞机?
吴京最后的赌博式炸桥和战前抓指挥官的战术布置,影片中没交代吗?“十个炸药包,两支巴祖卡,咋打”。我玩这么长时间rts,让我在游戏里拿优势步兵冲击带近距离炮兵支援的胸墙工事我都心惊,何况他们人数装备都不占优势。最后两个连加一起连十个人都不到了,你想咋打,你想怎么组织一次有效突击,告诉我。
看了这么多电视剧,你见哪个片把武经七书历代军例提到的阵法,工事布置,能还原的差不多的?央视三国调了一个师的群演,演出八门金锁了吗?戚继光电影里的鸳鸯阵,是史实吗?不也就是那点效果?意思是这都是不尊重老祖宗呗?
之前拍美国人向冰雕连敬礼喷无视敌人侮辱志愿军的史实,这回拍一群美国人准备把吴京当猴耍还用喷火器喷志愿军尸体还骂,你去看火星电影呗。
还有人大言不惭“老兵说真实就是好?”“我不能说了?”哎对喽你就是没资格,因为只要你是从真实性角度去批判你就没资格,哪怕你把部队史战史背下来也没有用。电影艺术什么的这些方面不管,从真实性你凭什么在亲历者面前谈资格?你爬不过雪山就是假的呗?
两个多小时,节奏紧张,武戏硬核,丝无空闲去上个厕所,从第一滴血之后,就没见过战争片有批量角色以如此惨状死去(可能有惨的没引入),足以打消相当多人对战争不切实际的幻想。细节用心,服化道人家本可以不用这么细一样能把故事讲完。它艺术上不是奥斯卡级,历史上比不上大決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的地位,但足以肃正风气激发斗志。说这是烂片,脸呢?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