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发文求排片这种事,同档期的《人潮汹涌》已经做过了,效果还不错。这次《哪吒》来了个故技重施,只能说效果肯定会有折扣,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厉害,后来的跟风者就要差一些。
来说说里面的逻辑吧。
发文求排片,逻辑上来说是无用功,因为资本逐利,资本绝不会为了所谓的“同情心”给上座率差的电影多排片,从这个方面来说,导演发文求排片是没有用的。
为啥《人潮汹涌》上映前两天的排片一路下跌?就是因为预售成绩不理想,而且上映第一天的票房占比远低于排片占比,也就是说上座率比其他电影差——既然上座率差,电影院肯定就要给上座率好的电影多排片,给《人潮汹涌》继续减少排片,这就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差距越来越大。
导演知道这时候求排片是没用的,因为资本不可能违背天性给一个上座率差的电影多排片。
但导演还是这么做了,不仅这么做了还成功了,影院真的给《人潮汹涌》增加了排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导演之所以求排片,不是给求给影院看的,是求给观众看的!
首先声明《人潮汹涌》这个电影的质量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大的槽点,又是同期上映电影的倒数名次,所以《唐人街》和《李焕英》二者杀疯了,各种广告、营销、水军都集火在了这俩,导致《人潮汹涌》比较冷门,没多少人关注。
既然口碑不坏,导演公开求排片又能给《人潮汹涌》带一波流量,还能勾起观众的同情心,很多人在春节又不会只看一场电影,所以很多观众看完《唐人街》或者《李焕英》之后就会尝试再看“怀才不遇”的《人潮汹涌》。
《人潮汹涌》当时连5%排片都没有,只要很少的观众能记起《人潮汹涌》,头部的几个电影从指甲缝里露出来的票房就足以给《人潮汹涌》续上命。
很明显,导演赌对了。
《人潮汹涌》很少的排片前提下,忽然涌进了一些观众,导致其上座率出现升高。
上座率只要一升高,影院立马就会给其增加排片,还会把其从“午夜档”调到白天,这样又能带来上座率的提升,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得不说这真是兵行险招啊。要实现逆袭必须要具备一些条件,首先电影口碑不能差,你把《人潮汹涌》换成《大闹天竺》肯定不行;其次要引起足够大的舆论;最后这一招还得比较新鲜,如果好几个导演都求排片肯定不行,必须得第一个求排片的才有效果。
所以《人潮汹涌》逆袭了。
《哪吒》导演其实也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没第一时间跟随《人潮汹涌》导演也求排片,因为第二个求排片的就不灵了。
但春节档都过去大半了,为啥今天《哪吒》导演又开始求排片了?
因为实在没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了。
所以啊,电影票房不仅仅由电影本身决定,还得看营销,找技巧,必要时兵行险招,尽最大努力回本甚至赚一些,否则很可能赔的裤衩都不剩。
《人潮汹涌》求排片真的是教科书式营销案例了,而且只能使用一次,第二次使用就不灵了。
类似的兵行险招去年徐峥《囧妈》也搞过一回,回本甚至小赚了一些,如果把《囧妈》放到今年春节档,《唐探》和《李焕英》会把《囧妈》摁的死死的。
当然,别看当时电影院抵制徐峥抵制的这么厉害,资本毕竟逐利,如果徐峥下一步电影拍得好,电影院依然会给徐峥大力支持——没有人会和钱过意不去。
经常有人问出一个蠢萌蠢萌,还有点大脑宕机才能问出的问题,你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写的不咋地?
如果看点书就能写名著……这世上最应该成为大文豪的人,就是专业文字校对……
看多少书,只是入门,想要写点东西,还得多练,最后……决定成功的是天赋和运气。
缺一不可……
经常有人问,努力和天赋哪个重要?
可现实里是,努力是必须的,天赋也是必须的,你必须要同时做到,缺一条腿的人,不可能跑过刘翔。
看书只是门票,很多人以为拿到门票,就等于电影院都是他们家的了,这个……真没法跟这种智商的人解释,门票就是进门的票据而已。
电影是一门很贵很贵的艺术。
所以导演们是没有机会,太多次试错,如果能够让导演连续拍十部哪吒,我估计怎么也会成功了。
毕竟哪吒的导演,本身是具备各种成功元素的。
随便拉一个网文作者,失败二十次以上,只是小事一件而已,我披马甲写过,折戟沉沙的书,虽然没有确切统计,两百本总有了。
这几年沈腾和贾玲的成功,是无数小品,话剧一部一部喂出来的,哪里观众喜欢,哪个节点必须舍去,观众不喜欢,这种历经十年以上,具体多少作品的试错,是其他导演和演员都没有机会。
经常有人说,劝导演看看xx作品,好好学学……别闹了,如果仅仅看看电影,就能做导演,我挂个大饼都能行了!怎么可能?拉片是影视行业的基本功,就算资深影迷也绝无可能比得过这些导演,但真不是看看就能学。
不知道这个题材,影视行业还会不会给机会了!
希望哪吒的票房能更一些,让这个题材还有继续尝试,最终突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