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体制内降息
现在买房,我只能说是真的伟大。
能接常人之不能所接~盘
只能说,走着瞧吧。房地产税还没实行呢
别吸了!真的没存粮了!!!
这还用释放信号?这不明明白白告诉你快来买房,以前首付没攒够的现在也可以买了,以前只能买100平的现在可以买120平了。
代价呢?还是30年?也许40年?
我们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结婚率,生育率,年轻人躺平,养老、教育、医疗、压力越来越大,贫富差距持续扩大,消费市场萎缩,内需严重不足。
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在前两波房价飙涨中,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把钱扔进去了吗?中老年无存款,青年背贷款,两句话直接对应我们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
未来30年的消费潜力5年内一波榨干,年轻人没有在市场短期繁荣里吃到红利,未来收入没有大的增长,但是房贷却还要足额还,拿啥钱来消费?没有劳动主力来支撑,拿啥来稳定消费市场?没有消费市场,拿啥来稳定就业?没有就业,拿啥来稳定社会?一环扣一环,我们现在就站在经济危机的悬崖边缘。
两亿灵活就业??我就问你们怕不怕??
再分配也进展缓慢,已经改进到三次分配,资本市场吃光了年轻人的红利,大部分年轻人未来20-30年都是还债状态。
现在它们居然还在喊我们入局,我们站在岸上看着前人,光看着都他么害怕啊。
快跑,记住这些城市的名字,有一个算一个,千万别买他们的房。
这些城市的新增人口已经不能支撑这个城市的房价了,大鱼已经捞不起来了,只好竭泽而渔,开始捕捞小鱼小虾。
补充一下,
现在中央对房价的指示,就是一个字:"稳"。
即使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一线城市,都是让稳住不让涨太快。
那这些城市降低首付比例,不怕涨吗?答案是,不怕,因为知道涨不起来。
同样是稳,有些城市是在从上往下揍,不让涨起来,有些城市是在从下往上托,不让掉下去。
这么早就开始托底的,说明形势相当不容乐观。
关注 @香芋 ,共同富裕
这说明了无论用什么手段卖房,就是绝对不可能用降价的方式卖房。
这么做无非是想让那些本就上不了车的人强行上车,但问题是总价不降下来就降低门槛让人强行上车的后果不是逼着他们将来还不上款从而断供破产吗?眼下想着既不肯降价又要卖的出去的话也不就只能玩这样的把戏了吗?
不过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制造一个更大的问题掩盖眼下的问题,纠正错误的方法就是犯一个更大的错误解决现在的错误。
果然一群拿公积金的来评论秀觉得自己稳定的,现在国内有哪个职业敢说自己稳定的?体制内公务员都在降薪砍公积金你也敢觉得自己稳定?体制外像现在的互联网那样可能降薪砍公积金这个过程都没有,上一秒你还在幻想年终奖财务自由下一秒直接被通知裁员。
【最新喜报】
2021年,东亚人移民加拿大出现了加速,
2011~2015年,大陆人每年平均有25800人移加,
2021年虽然疫情肆虐,竟然有32400大陆人移加。
2011~2015年,韩国人每年平均有4300人移加,
2021年虽然疫情肆虐,竟然有8500人移加。
东方人去美加澳分“低生育 & 高生育”两种模式,各自分工,
低生育如香港人、新加坡人,就算收入已高+生育率超低,每年依然有千分之一移民美加澳;
高生育如外蒙古人,每年靠走链拿的美国绿卡跟新加坡人一样多,要是不走链,蒙古人去新大陆的名额大概只能拿到新加坡的1/3~1/4。新大陆的亚太社区显然需要更多蒙古人而不是新加坡人。
(外蒙古&新加坡,国籍人口都是300多万)
截止2010年,
只剩下大陆人(闽东除外)去新大陆的比率低于日本人,连漠北蒙古人都追上了。
2020会有更多地区超过,希望继续加油!
这就是松绑信贷的导向性结果。
信贷这玩意说白了就是加杠杆,只不过最终的差异点就是看加给谁。
出于朴素的逻辑考量,很多人下意识会认为这个杠杠会加到政府或者企业身上。
毕竟现实摆在这里。
现在居民生活不好过,经济增速看上去还可以,但收入不怎么能跟上,生活成本也跟着涨,眼见着大城市都已经是六个钱包上车。
是真没油水可榨了。
但事实似乎总是会往“挤一挤总会有”这个方向发展。
毕竟贷款没问题,如何确保还才是关键。
说一千道一万,就算现在的房贷逾期率跟着轮番上涨,面朝社会公众的信贷还是整个行业内最稳定的一环。
毕竟信贷这玩意是很清晰的。
你别管是谁打头去开始借,你只需要看最后落到谁身上好了。
社会给出的答案是加居民杠杆。
毕竟杠杆风险还是看甩到谁头上。
甩到企业身上,就是房地产企业暴雷,甩到政府身上,鹤岗就是实例,而甩到社会身上,虽然个体可能会痛苦,但总归是能消化掉的。
从去杠杆到加杠杆,改变的一个是周期,另一个就是代价。
大家也不需要下这些城市的人就会倒霉云云这样的结论。
就像以往我们有过的无数次经验那样:
能转移出去的代价不是代价,是收益。
不能转移出去的代价才是代价。
如果这是加居民杠杆的开始,买到这些房的人将会成为幸运儿,但反过来如果这是加杠杆的终点,他们将会成为最大的倒霉蛋。
信号可多了:
1)召唤你去买房!
2)降首付、提高贷款额度,就是不降房价,说明动机不是让你有房住,而是让你背的债务再多一点,再久一点……
3)从躺平率看,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负债就是被控制,他们正在通过减少消费、减少生育,来减少负债,以获得更大限度的自由。
4)年轻人负担太重,是生育率走低的最直接原因,说明为了卖房,生育率被暂时放弃了。
5)目前的生育形势严峻不?严峻!这么严峻都可以先放一边,说明财政形势更严峻。
自古以来,任何经济上的问题,摆在zf面前,都是财政问题。
6)拉房地产,能解决问题不?不能,因为让无力背负更高债务的人强行上车,无疑是吹大泡沫,制造更大的风险。
我国的年轻人,被房地产消费主义洗脑了这么久,能轻松买房的人早™上车了,现在还没买的,大概率是够不上的,硬要他够,那他就是“次级贷”。
7)年轻人负债的极限,就是房价的极限,我算是看清这里面的门道了,™就是一个金融循环:
… 债务规模 → 资产价格 → 货币数量 …
现代金融的魔法,就是把信用变成货币,
信用是什么?是付款承诺,不就是债务么?
一个人的债务,又是另一个人资产……
债务、资产、货币 一同膨胀的过程,就是经济泡沫被吹大的过程。
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债务扛不住了,然后和资产价格一同毁灭。
8)这个泡沫很大,只能暂时忍一下,但近忧是美元加息周期,远虑是人口老年危机,两把铡刀等在前面,泡沫必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要卖房的,今年上半年流动性会宽一点,就是最后的机会窗口了,以后不会再有了。
至于要买房的,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别说什么刚需不刚需,生孩子都不是刚需,买房能是?
啥公积金,我都没公积金,你调个寄吧。
哦,原来是我以前进太多黑心工厂了啊,人就没给我买过。
什么!原来是劳动局惯的,那感情好。
我本来想着帮国家接一下盘,原来我没资格,那没事了。
谢谢老爷放过我这小酒菜。
感恩,赢了。
地方思考的其实还是税收问题:
降低贷款首付就是鼓励举更多的债交城市税,尤其是土拍预期下降的大环境下,这股风从西向东,从北向南刮来,各地的原有财税模式都将受到挑战。
税收要么开源要么节流,现在看来节流比较难,更多的就是来源,比如一些地区针对高收入群体的追逃税,这种不会伤害中下层和企业利益。再比如霸州这样的城市则是给个体户分配指标,和房地产一样,都是一种隐形“税收”。
通过增加债务问题来掩盖此前的地方财税和债务问题,用债务缓解债务问题,就是涨价去库存的核心,居民杠杆的大幅度增加置换了地方财税漏洞,顺便救了房企。
这种杠杆转移模式越越接近旁氏,后来者用更高的债务置换前面的债务,居民举身价接盘,那么未来的消费怎么支撑呢?地方经济良性发展的机会更加渺茫。
值得一提的是,这系列的政策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公积金!所谓的优质贷款群体,办理各种贷款都要问又没有公积金,抗风险能力较强,其次利息低,只有3.25%远低于商贷,对于加杠杆群体降低首付也不会增加太高的成本,精准挖掘这部分群体的杠杆也算比较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