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释放了什么信号?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人家都说“避免信贷塌方”了,还问啥信号?


其实真没啥好说的。昨天就是对房产税表态不那么乐观了点,骂娘的就来了一波。

讲真你骂我有啥用嘛,我又不是收土地出让金的那个...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是写在新闻标题里的。

供需两端啊大哥,预期意味着投资增速和借贷能力啊大哥。有几个标题曾把这三位爷都摆一块的啊大哥?

“借贷塌方”都写出来了大哥,上次这么写是疫情刚爆发海外订单全面取消。

20年12月企业的新增中长期贷款是5500亿元,21年12月是3400亿元。

快砍半了大哥。

一直讲“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这个“积极”面临“窄信用”问题。国家吭哧吭哧搞出几万亿的钞票,发不出去,也没几个拿。

那不得调头来把“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得宽松点?

房地产、基建、制造业(建设用地)投资占固定投资的七成,这块必须托住,就这么简单。


而且要快,你不能等滞涨全面转化为实际的去工业化去实体化,这是在和就业税收造反。

外贸是肯定要回落的,美联储是肯定要加息的,降息降准的窗口期不大。总不能等美联储加息、全球货币回流的时候你宽松吧?

先打一针强心针撑住,美联储加息时你也加得起来,可以拉扯;美联储加息后你再打强心针,主动喷血了属于是。


洒家反正就是个发广告的自媒体,咱再民科一点:

现在是需求在消失,个人不敢花钱、中小微企业不敢借也借不到钱。

外贸是好看但马上就平台期了。

所以眼下政府就一个任务:创造需求,咬着牙把钱压下去,让市场上的各个门类硬花也花出去。买楼盖厂招工什么都好,给爷花。

压下去、花起来,增长就稳住了。什么历史问题都可以在增长环境里慢慢谈。

增长都没有你拿什么去解决问题?哪里有不靠增长消化的坏账?

所以这次表态里明言三件事:

一,充足发力,货币政策更宽松;

二,精准发力,“金融部门不但要上门迎客,还要主动出击”,要“主动找好项目”。

别坐那等别人报项目,下去找,找不到的话地方自己发明创造。用尽手段,把钱花出去,把市场交易总量做起来;

三,靠前发力,“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

麻溜的。


我之前的回答里已经写了:21年的8.1%靠的是前俩季度的龙抬头。

21年四季度的4%才是22年的起点。因此22年前俩季度(甚至一季度)必然要把宽松政策给放出来,这样即使二三季度美联储加息,我们也能跑出个龙摆尾,全年保5%冲6%。

房地产肯定会受惠,但总体依然是横盘。因为目标并不是(也做不到)全面提振房地产。

目标是靠横盘托底并出清房地产的风险。21年我国房企的境内净融资额(借到的减去要还的)是负1234亿元,境外净融资额是负97亿美刀。

而今年一季度房企要偿还境外债就有185亿美刀。

大而不倒,三条红线的去杠杆是为了去风险。丫要是直接轰然倒下引爆风险,那不是搞笑?

稳增长就是稳交易,稳交易就是稳资金流。如果定向的、精细的手段不够,那就只能靠宽松。

肯定得宽一点的。治病不能直接上猛药,先得管饱。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聚焦地产的人太多,看上去是都怕了。这里我来唱个反调:这波放水作用到地产上还要6-9个月。在这之前如果能够通过放水促进地方新基建与个人消费提升,那么就可以在放水作用到地产前把闸门关上。

唱这个反调的原因有四:

  1. 十四五各地的基建投资规划都比十三五期间高了30%-100%;但政府收入(卖地收入)显然没这么多的提升,那就只能通过其他金融手段解决。Q1是各家出钱的时候,如果Q1地方钱没给到位,不但项目进度会受到重大影响,以基建为源头的整个产业链也都会被影响。所以必须由金融兜底先让各地的基建项目按照计划推进。
  2. 央行说的是求稳,可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饱和,再抄也不会有太大的交易量,这方面的融资并不符合“求稳”而是高风险,反之个人消费信贷就安全的多。而且是去年把花呗收拾一顿后,个人消费信贷空出了一大片市场,银行不去趁机填空?去年年底开始已经有很多银行信用卡提额了。
  3. 去年把各大地产商收拾了一顿,好比汉武帝打匈奴前要把诸侯王们叫到京城收拾下好让他们暂时消停。虽然资本最终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可被铁拳揍了一顿后总要先派个代表来试探试探。这个试探就给放水流到计划中的地方流出了点时间。
  4. 即使水流入到房地产中,要实际拉动大面积涨价,还得需求端支持才行。上一轮大涨也是通过棚改与乡村振兴(农民进城)制造了需求爆发才上去的。而现在并没有这样广泛的刚需,也没有支持资产持续升值的稳定环境。单靠注水,只能拉动少数人口流入城市的上涨。广大二三线城市还得继续发布限跌令。

当然也不是说放水不会影响到大家,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也会导致消费领域需求上涨,进而造成各类消费品与服务的价格上调(顺便释放因大宗商品涨价而造成的消费品涨价压力),两者结合这个涨价空间就很大了。

所以大家与其关心房价是否涨,还不如关心馒头酱油理发涨不涨更实际一些。俺的判断是这些在2022年涨30%或以上都是可能的,所以春节前抓紧时间囤点货。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大多数城镇居民,这些年财富增值就是靠的房产。真要是搞崩了,真是全民掠夺。最后只怕还要被资本来抄底。而且对于持有大量流动性资产的富裕阶层来说,房价涨跌真就影响不了他们。

所以,虽然说房住不炒,稳定楼市,但是从来没有那个说要降房价吧。而且就这样弄的大家都不拿地,地方政府自己围自己的标,还能玩多久?等到供应量下降,到时候想压都压不住。

归根结底,还是这个矛盾被带偏了。

商品房房价高其实并不是问题。重点是你要有大量的保障房能保障居民的基本需求。而不是一味的丢市场上去。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央行和美联储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预期管理的效果。

美联储其实喊话是很简单粗暴的,就是2招:隔夜利率和负债表(08年以前只有一招隔夜利率)。所有的喊话都是围绕这两样来折腾,虽然这几年美联储的信誉拉垮的不成样子,但是6个月内的路线图大家还是会认真看一看的,资金流动的预期路径是清晰和可预测的,所有的资金端随之起舞。

美联储这么干有个坏处,就是放水对资本市场是无差别的,所以任何人只要有个桶就能跑去接着,有钱人之间人人平等。

而央行有个特点就是好像特别怕有人占政策的便宜,所以喜欢发明各种定向工具,我们先不讨论工具的效果,但是这么干的副作用就是预期管理的效果会非常差,因为除了4大行,谁敢说自己就是亲儿子一定会被定向到呢?你准备个桶就能接到水吗?回头定向把你的水龙头关了怎么办?桶可是要钱的。记住永远有一个最牛逼的非公开政策工具叫窗口指导。

既然央行对市场不能一视同仁,那么市场怎么相信喊话呢,谁是亲儿子谁不是自己心里没数吗?没数的那些想的挺美的早就被市场淘汰了。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美联储已经把市场pua成针对利率反应的模式,所以他们的预期管理等于是面对这个接口编程,不管美联储说了啥,大家编译成这个接口理解的话就行。所以你看不管是江湖骗子还是小摩的CEO在解读美联储预期的时候最后都生成同样的格式,仅仅是参数不一样:加息节奏和缩表/购债幅度。

而央行的预期管理其实是一种面对自然语言编程,市场不知道都该编译成什么来理解。对美联储的喊话分析看起来就像讨论java语言,对央行的喊话分析看起来像是讨论红楼梦。

所以还是等着看真金白银出来吧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天还是经济增长接近10%,工资涨,物价平稳,外贸大涨,形势一片大好。

今天你告诉我要信贷塌方,要放水?

水去哪?

楼市各种限购,还有个房产税的雷,没人敢碰。买房是凉了。

不买房了,离婚率大降到令人怀疑人生。

原来以前一半人离婚是为了买房。

去股市?

去实体经济?

看看水怎么放。

日本的泡沫最后阶段有一波大放水。我们会重复吗?


user avatar   wo-bu-zuo-lian-dao-hen-duo-n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之前的回答

里面提到一段楼市,其实就是央行表达的意思的具体案例

去年3、4季度我回答过几个问题,3季度的时候全知乎几乎都在喊滞涨,但是我当时说哪儿来的滞涨,明明是衰退。而且当时我看了央行2季度货币执行报告说,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但是央行迫于KPI的压力(压房价,减排,压大宗商品价格的任务考核),只能说经济稳中向好,所以3季度不会松,4季度一定断崖式下滑。

果不其然,4季度数据一塌糊涂,然后开始纠偏,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有政治压力,在数据没有断崖式下滑前就松,如果房价涨了,就一定会有人攻击央行说经济那么好,你还放水,不就是为了炒房子么。到时候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等到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来以后,央行的措辞就保守了很多,认为新的风险出现了等等,之前也在知乎解读过了,之后央行连开两次工作会议(一般一年一次),尤其第二次,简直是对着脸喊经济要挂,我要降息,我要放水。

结果就是这样,知乎上一堆人还在说中国不会放大水……

所以之后任泽平说了最快1月17号降息,我是深深认同的。

但是我觉得光是降息是不够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波动是来自于投资,而几乎所有投资都是靠房地产拉动的(房地产投资占大头,基建靠卖地来钱),所以核心是必须松地产,让大家对房地产有一个稳定预期,否则经济就是会加速下滑

央行说不但要水龙头开得再大一点,避免信贷塌方,而且要主动走出去,精准送到企业,问题在于,你送我的这东西是负债,你送我就要?相信各位也接到过不少信用卡电话吧,现在免手续费可以给你一笔备用金,年化18%的利息(这句不会说),有几个人欣然接受的?要欣然接受这笔钱,要么就是这人完全不懂18%年化利率是什么含义,要么就是你有自信一年可以获得超过18%的固定回报。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几年大量信贷是房贷,只要大家对房地产预期足够悲观,信贷大概率就会塌方,另外就是企业贷款,房地产这个行业太大,方方面面都能影响到,大多数行业的最终下游几乎都和房地产相关,而且房地产和信贷相关,因此只要房地产挂了,大家足够悲观,那么几乎所有行业,即使完全和房地产无关的行业都会倾向于减少负债,那就注定信贷塌方

所以现在的问题依然没解决,虽然央行很有决心,也很迫切(急迫,央行真的急了),但是不代表方向正确,因为房地产政策不是央行能力范围内,所以央行也真的怕,怕大家到最后漠不关心了,典型就比如最近的深圳,因为房价进入下降趋势,导致投资客也不买了,刚需看你政策那么给力,我也不着急买了,继续等呗,于是陷入通缩螺旋了,这还只是一个深圳,如果全国都这样,那要扭转预期的代价可就大了

所以央行才会说这些话,不过我相信知乎上不少人是无法理解的,觉得房地产打死最好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以有句鸡汤说得好,即使穷,也要跟富人站在一起。富人有闲钱投资房产,你也跟着投,富人借债你也跟着借。富人吃不了大亏,你跟在后面也吃不了大亏。不是我正负怪气,事实真就是这样。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收再多的捐,带明边军还是欠饷。

放再多的水,小微商户还是没业务。

不要搞着搞着,变成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保住两爷的产业。

始终坚定支持提息,捅破只能涨不能跌的预期,长远来看才是老成谋国。


user avatar   lllllzs-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zaishangyan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复制粘贴老回答:如何评价华为以每股 1.58 元,豪派超 500 亿元分红?

残酷时代,无数网友高呼“加油”,对于一家遭遇世界最强国家打压的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企业终归还是依靠人来运作,如果人心散了,大家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家企业了,那么企业就算短期内还活着,本质上已经死了。

“加油”是吃不饱饭的。

如何留住人,自然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

而在这个世界上,“给钱”或许不是最好办法,但绝对是能够有效稳定人心的办法。

毕竟作为一名华为的员工,如果你真的能够被公司按照个人贡献公正公平地给予(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一个价格)奖励,而这种奖励换做跳槽到其他公司是拿不到的……

那么忠诚度自然会很高,一般的公司根本挖不走。

同时这也表明华为作为非上市企业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带着投机性质的大股东拿走最大蛋糕,造成分配严重不均。

如果不是这样子,而是跟某些几乎被外资把持的企业那样整天就是股东想着怎么捞钱套现,那恐怕华为就不可能一方面继续给予员工足够的回报,另一方面继续投入经费参与卡脖子问题的研发。

无论如何,华为只要能够将利润用在该用的地方,那么它的战略眼光就永远走在同行们的前列。

不过,既然这涉及到分配问题,如果华为内部的分配机制并不能让大多数员工满意,则同样可能会有丧失人心风险,这一点也是要在结尾强调下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19.2.25股票上涨5.6%? 
  如何看待通用电气(GE)财务造假的传闻? 
  怎么让长辈不要被传销中文域名的骗了? 
  恒大宣布将于 7 月 27 日举行董事会讨论「特别分红计划」,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广东东莞2男子菜市场偷换100多张收款码,如何从法律角度分析可能承担那些责任? 
  港币上「凭票即付港币□□元」是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中纪委网站发文称「理性看待元宇宙,不低估5-10年的机会,也不高估1-2年的演进变化」? 
  土坑酸菜让大家深恶痛绝,可是为什么茅台用女工踩曲却无人在意?同样是用脚,两者之间区别在哪? 
  恒大地产董事长由许家印变更为赵长龙,对恒大来说意味着什么? 
  5 月 18 日深圳华强北赛格大楼疑似发生倾斜和摇晃,大量人员被疏散,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前一个讨论
中石油因倒卖进口原油近 1.8 亿吨被调查,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那些小品全程笑不停,现在很多喜剧笑一下都难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