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许多动物在睡眠状态下修复组织与细胞层面的一些损伤、降低体温并减少运动来节约少许能量、强化记忆,睡眠剥夺会降低警觉性、影响免疫功能,长时间的睡眠剥夺可导致肠道积累的活性氧损伤达到致死水平,脊椎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存需要确保一定水平的睡眠。另一方面,睡眠在很大程度上不允许动物同时执行觅食、饮水、逃避敌害等生存所需的行为。这种矛盾很容易导致动物需要在睡眠和其他行为间做出取舍。
对山雀科鸟类的研究显示它们在气温低、食物匮乏的环境下延长睡眠时间,在温和的环境缩短睡眠时间[1]。遇到捕食者的威胁后,大鼠的睡眠时间通常会减少,尤其是在 REM 睡眠中花费的时间减少(Lesku 等,2009 年),这有助于降低在睡眠状态下被攻击(难以有效逃走,尤其是在 REM 睡眠状态下)的概率。
“缩短睡眠时间”当然包括更直接的生理调节。许多动物会随着每日光照时间的变化而调整睡眠的时间长度,冬季加长,夏季缩短,春秋季节连续变化。城市夜间的光污染会缩短城市里部分鸟类、哺乳类的睡眠时长。
这里要注意:冬眠、夏眠等休眠不属于睡眠。从冬眠中醒来的动物会表现出典型睡眠剥夺导致的身心疲惫状态,需要补觉。
会产生这种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于提问者天真烂漫的头部,社会上确实流传着“人是唯一会自愿缩短睡眠时间的哺乳动物”的都市传说[2]——都市传说的早期版本是保守的,没敢扩大到“所有生物”,但作为模因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丢失这种细节,迅速从“在特定的物种范围内,只有人会自愿做这种压制基本欲求并损害自身生存力的事”变成“所有生物里只有人这么沉溺于欲望”或“所有生物里只有人能这么做”的极端状况了。
其实人做的和老鼠做的并没有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