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说明你还没学会怎么运用生物演化这套理论。
要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解释一种性状,首先要确定那性状是可遗传的。“空虚感”这词语可以指代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无聊、社会疏离、冷漠等感受,可以伴有抑郁、孤独、绝望,可以是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创伤后遗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也可以指代“贤者时间里的感受”,其中充其量有一部分可以遗传,大多依赖文化、经历、当前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遗传的那部分不必都来自一样的基因。空虚感可以来自奖励系统的抑制,例如血清素水平低、多巴胺分泌少,这可以是相关基因自带的机制,也可以是个体化的病态表现。空虚感作为机制可以轻易地用于“让动物在无益的活动中感到负面情绪,促使动物停止无益的活动并拒绝再参与”“促使动物从重复了许多次的行动中脱出、探索新的生活空间和行为方式”。在生理压力或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后,空虚感可以是缺省状态,这可以是很物理的“参与刚才的压力的神经元累了”“大量神经递质用掉后还没填上”。
可以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