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啊,求知是求知,求分是求分,不是一码事,哈哈哈哈
我们从求知的角度,要恭喜题主。您和您的老师在有意无意间,争论了亚里士多德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质料←→形式的问题。
柏拉图认为,世间一切,都是概念的投影。理念在上,纯物质在下,中间的世间万物就是理念在物质上的投影。
亚里士多德不尽认同自己的老师,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认为,所谓“世间一切都是纯概念的投影”,充其量是个富有诗意的比喻。
他将老师的理论做了这样的修正:我们所见的一切,本身是构成其他东西的材料(质料),同时它又被另外的东西构成(形式),最上面是纯形式(或者说真理),最下面是纯质料(比如米利都学派所说的阿派朗)。
题主所说的“归纳性”,其实就是万物作为“形式”的一面。
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苏格拉底的身体是构成苏格拉底的质料,苏格拉底是他身体和思想的形式。苏格拉底是构成智慧的质料,智慧是苏格拉底的形式。智慧是真理的质料,真理是智慧的形式。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现象是规律的质料,规律是现象的形式。
马哲是长在西哲上的一朵花,它不是空中楼阁,所以它是参考了亚里士多德的学问的。
马原认为,规律是现象和本质之间,必然、稳定、客观的联系。
注意,规律是“联系”,所以我们只能说A是A1、A2、A3的规律,A不是B的规律。
我们不能指着A,说A是规律,B不是规律。
“水往低处流”是“黄河向东流”、“长江向东流”、“澜沧江向南流”、“山溪向山脚流”的“规律”。“水往低处流”不是苹果掉地上的规律。
万有引力是水往低处流和苹果掉地上的规律,但万有引力不是电生磁、磁生电的规律。
……
但是,求知是求知,求分是求分。
我们从求分考试的角度,只用记住一件事:其他科目教科书上提过的概念和“规律”就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