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本地病例也存在隔离点感染的可能性
以下是部分案例整理:
(1)多数人认为国际疫情能在短期内结束,所以很多措施被设计成临时的,没有考虑长期执行的可持续性。
(2)旧版的病毒传播力有限,可以靠较为简单的防控措施应对。
(3)由于病毒已经完成多轮升级,传播速度已经有很大变化(广州病毒传播的平均代际间隔为2.9天,最少2天能传一代,比之前原始毒株的5.7天也要短得多)[1],所以之前的方法也应当随之调整。
(1)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范
例如:某些城市将隔离酒店布置在闹市区
规范要求尽量将隔离点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2]
(2)部分岗位人员过劳,压力很大
一些地方让一线人员顶着压力,总觉得扛一阵子就能过去,然后一辈子再也遇不上下一次的思想是危险的。
工作人员不是神,疲惫了就会降低抵抗力,增大感染概率。
在海关、机场、医院等疫情风险大,人员容易过劳的岗位,应当增加人手。
(3)隔离点人员专业性不足,管理不到位
隔离点人员必须具备专业防疫知识,时时刻刻有防疫的意识,需要规范化的培训。
隔离点需要严格分区,所有工作人员做好防护:
但实际执行效果不太理想,由于工资不高,实际劳动人员年龄大、学习能力不足,人员流动性大,隔离点人员防疫能力存在短板。
建议提高隔离费用,大幅增加隔离点工作人员待遇,吸引学习能力更强的人员加入疫情防控,同时严格培训考核,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
由于南部地区医疗资源紧张,德国已经开始从医疗资源紧张的南部转移重症患者到其他地区接受救治。[3]
为了防疫,荷兰等国已经严格限制社会活动,其他发达国家也在考虑封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