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我们要梳理一下中国抗疫战争总结的三条重要经验。
第一,这个新冠病毒很不好对付,它潜伏期长,难以检测,即使是核酸加测误差率也很高,最麻烦的是,这个病毒传染性特别强,即使是潜伏期也能传染给其他人,除了全民隔离,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西方各国要全民隔离难度很大。
第二,这个新冠病毒肺炎很不好治疗,而且非常耗费医疗资源。
目前对这个病毒没有任何特效药,所有的药物只能发挥辅助性的抑制病毒作用,最后能否痊愈主要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这个病毒是直接攻击人体的肺部细胞,不断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也就是说在人体免疫系统战胜病毒之前,医疗机构能做的就是借助各种设备来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现在我们医院对于患者治疗一般就是四大步骤。
1.高流氧治疗,直接给患者供氧,争取能把患者血氧饱和度提升到正常范围。
2.不行的话就上无创呼吸机。
3.如果上无创呼吸机两个小时无效,就要气管插管。
进行气管插管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层流病房,插管之后医护比要达到1:2—3。但是一般医院没有那么多层流病房, 综合ICU或者部分急诊ICU配备了也只能接待有限的患者。
4.到最后, 如果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就上ECMO(人工心肺机, 但因为昂贵很多医院只有1-2台),如果没有这个ECMO,患者多半就顶不过去。
从以上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需要动用大量的医疗资源——要高浓度氧气与设备、要呼吸机、要层流病房、要人工心肺机以及大量的医护人员。
第三,就是最关键的经验,不能引发民众的恐慌。
一旦引发民众恐慌,导致医疗资源被挤兑,那么死亡率就会大幅度上升。
武汉封城之后,当时正值流感高发期,超过10万民众涌入医疗机构,直接导致武汉一线医疗机构几乎瘫痪。
也就是中国政府能迅速动员力量在10天内修建2所大型医院,从全国动员了几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才稳定了武汉的局面。
就这样,中国政府也要在全国实施全民隔离措施——因为不能出现第二个武汉,即使中国政府也没有在两个大型城市同时打赢防疫战争的能力。
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来源:新浪财经)
武汉医疗资源被挤兑死亡率一度高达9%,我们动员了全国人力物力支援,艰苦奋战一个月最近才慢慢降到4%。而湖北之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率还不到0.2%。
这就是中国抗疫战争的宝贵三条经验。
2 其次,我们以重庆这个城市作为案例让大家看看我们国家的动员能力。
案例一:动员就是战争片
假如你是一个社区居委会主任,在大年三十晚上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必须在明日清晨完成对社区所辖6个小区封闭与监管,必须在2天之内完成对社区所有住户的入户筛查。
现在居委会只有8个工作人员,社区有1万多住户28000余人,情况紧急上级也没给你调派人手,那么,8个工作人员怎么在2天之内完成这个28000人的筛查任务?
这明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但是我们社区居委会却是魔术师。
人员不够怎么办?党员来凑!
社区有党员900多人,虽然绝大部分组织关系都不在社区,但是紧急时刻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当天晚上社区居委会通过微信群、qq群动员,一夜之间动员了440名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党员。
不但招之能来,而且来之能战!次日社区将这440名志愿者划分到6个网格,也就是6个小区,一个小区一个网格,拉网式、全覆盖开展排查。
当天就完成对6个小区的封闭监管,2天内就完成对社区全部10457户家庭、147个门店、417个企业机关单位,还有1个养老院排查工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入户排查工作做得有多细呢?因为带着口罩担心居民不认识志愿者引起误解,要求所有党员都佩戴党徽。入户排查有武汉打工旅行史的疑似人群的同时还每户送了一本防疫宣传资料。
与此同时,还展开大规模防疫宣传,在辖区的202部电梯里张贴的温馨提示和宣传海报,设置61条横幅、18块专栏,确保群众能够“看得见”。
将疫情防控知识、公开信、倡议书等录制成3套音频宣传资料,利用巡逻车、小区喇叭、喊话器循环播放,确保群众“能听见”。
积极动员居民在网上参与疫情防控征文活动,将所学的疫情防控知识编成顺口溜、快板、儿歌等供大家学习,十来天时间社区居民已创作各类文学作品13件。
在社区隔离监管期间,居委会组织的志愿者队伍还为社区送代办服务,有些居民家里缺米、油、果蔬等生活日用品,就给他送上门,保障居民物资供应。
同时,组织“安心敲门队”志愿者为18名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这就是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发生的故事。
一个基层居委会,8个工作人员,在一夜之间动员了440位以党员为核心的志愿者队伍,迅速完成社区封闭、监管、排查、宣传工作,随手还把居民物资供应工作都做了,连失独老人照顾都不拉下,这是何等的动员能力,何等的执行能力?
顺便说一下,重庆这种社区网格式管理入户排查是五天重复一次。
重庆的防疫思路很有特色——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比如入户筛查潜在的疑似患者就是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动员更多的人力,反复入户筛查,争取把潜在的小概率可能漏网的疑似患者找出来,为此重庆动员了40万人。
小时候特别喜欢一部电影《地道战》,电影中有个片段印象很深刻,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一个村支书给出的斗争方案很简单——就是“紧紧依靠(党)组织,充分发动群众”。
(来源:雷锋网)
对照上述案例是不是也是这个很“俗套”的方案?
紧紧依靠组织,充分发动群众!就没有做不成的“不可能的任务”!
案例二:筛查就是侦破片
重庆某县还有一个案例。一个湖北打工者,1月7日回重庆,医学观察14天之后,没有任何症状,然后在居家期间,竟然被市疾控中心从另一条线索排查出来。
疾控中心找到这个人时,这个人根本不相信自己是患者——因为从武汉回来已经超过18天,至今没有任何症状。
当时全国还没有发现无症状患者,但是疾控中心坚持做核酸检测——最后检测结果果然是阳性!这是全国发现最早的潜伏期超过18天,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这样的患者居然也被排查出来!
疾控中心在这个排查过程中抽丝剥茧层层追踪,堪称一部精彩的侦破片,但却是真实的案例。
正是由于全国各地陆续排查出潜伏期超长的无症状患者,才引起了高层的警惕,才延长了全国各地居家隔离时间。
我看到国外的新闻报道,经常发现一个患者却找不到传染源,但是在中国,确诊患者我们要求是一定要找到传染源的!连居家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都能排查出来!
改天我详细写写这个抽丝剥茧的排查过程,让大家开开眼——我们基层排查人员每个人都是福尔摩斯大侦探啊。
以上就是一些基层的案例,这些碎片化案例组合起来就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面——
一声令下,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直接按暂停键;
一声令下,十四亿国民全部居家隔离;
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工人团队奔赴前线,10天建成一座千张床位的医院;
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奔赴前线;
一声令下,我们庞大的工业机器开动起来,十来天时间,口罩产能就从日产2000万只飙升到日产近亿只;
最震撼的是,没有一声令下,全国人民自发支援疫区,无数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湖北到其他省市,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是无数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在海外,无数华侨以及留学生将全球医疗防护用品一扫而空捐赠回国。
这就是中国在全世界表现出恐怖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来源:环球网)
这种恐怖的组织与动员能力给全球各国带来的是极大的震撼。
震撼是啥意思?
意思是——
如果你对中国没有敌意,震撼能让你尊敬;
如果你对中国充满敌意,震撼能让你畏惧!
所以,这个震撼有重大意义。
3 最后,不战而屈人之兵
大家都知道美国军费开支天下第一,不仅如此,美国军费开支还相当于全球军费开支第2名到第16名15个国家的总和。
为什么美国军费开支这么高?
舆论普遍解释是美国军工复合体是最大的利益集团,美国前十大财团都在军工复合体入股,所以,美国国防开支被利益集团绑架。
以上是事实,但不是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长期执行“吓阻性”国防战略。
中国谋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美国这个“吓阻性”国防战略就是意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美军的军费碾压全球,所以,没有任何国家敢主动向美国开战!
表面上军费开支很大,其实本质上节约了无数场潜在战争的费用——看似花钱,其实省钱。
按:小布什任上犯下的最大的战略错误就是——在伊拉克与阿富汗这两个战略价值不大的地方打了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战术上赢得很漂亮,战略上却是败笔。美国投入这么多资源,前后花费几万亿美元,最后在战略层面一无所获,现在还要为撤军擦屁股。
正因为美国这个“吓阻性”国防战略,才有了十大财团入股形成军工复合体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最后反而成为美国政治体制最大的一个毒瘤。
所以,中国在疫情中表现出恐怖的动员能力与组织能力对于某些敌对势力同样有“吓阻性”的威慑效果。
想与中国博弈?
可以!
你可以打贸易牌、金融牌、人权牌,想打啥牌都可以!底线是你不敢撕破脸掀桌子!因为撕破脸不管是冷战还是热战,你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希望!
因为与中国这样的大国爆发直接的冲突,最后拼的就是动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经济潜力。
中国能一声令下全民迅速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跟超级病毒打全民战争,同样也可以与任何的对手干,你有这个能力吗?
你连抄作业都不会啊!
所以,通过这场疫情,中国某种意义上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未来外部的直接军事干涉,最大程度震慑了对手,捍卫了国家的稳定与和平。
所以,我一直坚信两岸一定会统一。
所以,我一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
我们谁都以为抗疫这事儿是比看谁做得好,
谁知道人家制定的标准是看谁做得烂,
你。。。
这。。。
我。。。
入关吧。。赶紧地。。累了。。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
因为他活的太久,并且在活着时还一直活跃、上节目,去“立法委”,让我们误以为他是一个跟我们同步的“年轻人”。
但是像金庸、陈忠实这些经典作家,他们在数十年前推出代表作之后就沉寂了,以至于在金庸去世前的十来年里,他“被去世”了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