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谈法律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是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一,你是属于高管高级技术人员或者有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吗?不是的话让你签竞业就是违法的。
第二,即使你是上述人员,竞业协议要求三年本身就是违法的。
然后我们再看看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明确说了,解除或者总之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与劳动者经济补偿。
显而易见的是,竞业补偿金包含在以前的工资里面也是违法的。
所以你不考虑一下怎么把公司告一波吗?
这事还是得劳动法答主来回答。
实际上目前法院是认可竞业补偿金可以在职的时候发放。
劳动法律的具体适用不能简简单单看《劳动合同法》。
苏州今年发布了一个竞业限制的典型案例,做吸尘器起家的莱克电气自2019年3月份起,研发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生产、质量管理人员,甚至项目经理、法务经理都齐刷刷地向公司提出辞职,项目团队人员在3个月内集体“出走”。
随后不久,新兴同行公司开始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与原告产品高度类似的无线吸尘器。
莱克电气遂把该19名员工全部起诉,要求员工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莱克电气将竞业限制补偿是随每月工资预先支付。
法院审理后认为,竞业限制合同中明确约定自签订合同次月起,原告发放工资时向被告预先支付竞业限制补偿费款,原告也按约在每月工资发放时发放竞业限制补偿费款,被告每月签收的工资单中明确部分款项为竞业限制补偿款,被告对此应明知但从未提出异议,故对员工提出的拆分工资的观点不予采纳。
判决上述员工支付违约金共计340万余元,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至合约期满。
一个案例不具有代表性?
再来看一个腾讯的关于期权激励作为竞业限制补偿的对价的案例:
徐振华与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腾讯上海公司”)竞业限制纠纷案 [案号:( 2018 )沪 01 民终 1422 号]。
经法院查明,双方签署的《协议书》约定,由甲方的母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将于乙方任职期间向乙方发放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若干作为乙方承诺保密与不竞争的对价。
如乙方违约,对于已行使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甲方有权向乙方追索所有任职期间行使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所生之收益。乙方违约行为给甲方或甲方关联公司造成损失的,乙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限制性股票已于徐某在职期间就已解禁归属过户,由徐某获利。
最后,二审法院判决徐某支付腾讯上海公司人民币 19,403,333 元。
我多次说过竞业限制现在已经被滥用了,现在随便阿猫阿狗公司恨不得和全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竞业限制制度的本意是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利益,现在已经演化成了侵犯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甚至生存权的工具。
从多个互联网大厂的竞业限制案件,其实可以总结出规律,以供广大劳动者参考。
以腾讯为例:
1.腾讯关于竞业限制,是分别在入职和离职的时候都进行了设定。
一次是入职时候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对竞业限制进行了预先的概括性的约定;
另外一次是离职时候签订的《竞业限制通知书》,对竞业限制进行再次明确,并且约定1-2年的竞业限制期,并且明确对就业及任职情况需要进行每月反馈给腾讯、竞业限制的范围、竞业限制补偿支付。
2.《竞业限制通知书》最重要的条款是违约条款,如果员工一旦违约,需要承担三项违约责任:
①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②退还已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
③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按照解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24倍计算。
3.关于竞业限制协议的履行及调查
对于腾讯如何会发现已经离职的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
其实比较简单,因为腾讯会要求员工每月发送受雇证明以及社保信息。
员工当然不会傻到直接提交竞争公司的社保以及受雇证明。
如果没有提交或者提交了第三方公司代签合同及社保,同样会被腾讯发现。
以上海地区为例,很多互联网企业会委托上海的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合同,缴纳社保。
但是腾讯通过公开信息即可查询到该人力资源公司的服务对象是字节跳动、微信、微博、B站等互联网大厂。
然后再顺藤摸瓜,在大厂楼下蹲点,进行视频取证,只要看到前员工频繁出入竞争公司办公楼。
如果员工没有合理解释,那么自然而然可以认定员工已经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
腾讯关于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处理流程,在腾讯法务团队的强大加持下,可谓是很难找到破绽。
并且法院是大概率认可24倍违约金的。
目前来看,主张违约金过高,只能以其他的角度来进行答辩。
对于竞业限制,我个人建议:一旦签订了,就要遵守,在大数据时代,想搜寻个人信息其实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