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槽点:
1、媒体为了恰流量真的是手段频出啊,刻意隐瞒事实来博取眼球。这位先生是硕士没错,也因为双减失业,但人家开摩的是因为接孩子被误认了,后来觉得在家当全职奶爸也无聊,为了散心才暂时开着摩的出去转转...
2、一如既往的制造焦虑。现在本来就够内卷、够焦虑了,媒体非要加一把火...这不,的确火了,硕士都失业开摩的,再加上“网友质疑”几个字,都预设好了两边观点,直接站队就可以开始争论了...
英语专业的就业已经这么恐怖了吗?
HR的坏习惯来了,看一个人说自己的经历,就忍不住来捋一捋时间线。
38岁,理论上说应该是2005年本科毕业,2008年硕士毕业,结果他2010年毕业。可能是本科中间工作过一年,然后再考研的。
总结一下:
2011年-2021年,这位老哥做了差不多10年的英文培训。
一个好老师,在培训行业里做了10年,不可能一点生源和名气的积累都没有。最后失业沦落去开摩的。
但有一点确实是可以理解的,英语培训多在周末和晚上,他的周中白天的时间空出来了,可以用来做点别的事情,他选择了开摩的。
我认为他还在做培训。
从他的自我宣传里,依然有浓重的强调自己英文实力的部分,非常像营销。
他为啥说自己失业?
可能是因为这一轮双减政策下来后,他合作的机构跑路了,但他本身就是兼职啊,说自己失业,大概率是因为这样听起来更励志
你和我说一个中山大学硕士英文说得好,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应该的吗?
但你说摩的师傅能英文诗歌朗诵,我肯定想看看,肯定更加吸睛。
同样一件事,把自己降维,就能刷出流量。
我相信知乎的诸位高学历大佬们,有一天给人理发捏脚,也会上热榜。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为了流量而制造流量的故事。
我理解,但不算支持。
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就不要再带着摩的师傅一起内卷了。
说英语好 ≠ 是一个好的英文老师。
对于他的营销,我觉得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他目前只强调了自己英语好,但是没有分享他带出什么特别厉害的学生……
大一过6级、裸考过专业8级……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在大桥上背诗。
接下来做个抖音博主,我觉得还是有戏的,但是如果继续做培训,他需要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
多说一句,我也是英语专业毕业,和老哥同龄,也是38岁,我也考过英文专业八级。
实话实说,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专八没有那么难。
为啥非要加裸考过,我不太清楚,我们那个时候考试的时候,我记得是可以穿衣服的。
读《毛选》的时候,有个思路叫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不同。
比如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国民党的围剿,这就导致了,这个阶段,认清朋友,团结朋友,反围剿是主要的任务。
这个时候国军是敌人,地主阶级是敌人,是要打到的。
但是到了抗战时期,日本要对中国灭国,那只能放下旧怨,玩统一战线,团结所有抗日力量,国军和地主也是抗日的一份子,那也是团结的对象。
不同阶段,玩法不一样。
好了,现在这个人事业发展遇到问题,需要转变,只是突然转变不过来,需要一个缓冲阶段。
这个开摩的就是这个人的缓冲阶段。
相信这个人学历不低,能力不低,会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事,那么自然会从开摩的转变到其它事上去。
开摩的只是一个硕士生一辈子中的一个小插曲。
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摩的司机,而是在人生迷茫期,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出去散散心透透气,顺便阴差阳错做个「摩的司机」,而不是因为失业去挣一口饭吃。他之前是做出版,后来全职做起了英语培训,那个时候英语培训很赚钱。
在教培行业的政策调整之后,很多之前教培行业的从业者都转行了。教培行业的销售、辅助人员等等转行比较容易,而老师要相对难一些,毕竟做了很长时间老师,年龄大了也没法去考编,不知道能做什么。
这样的人非常多。
大家可能不知道,之前教培行业吸纳的就业者人数众多。在这个涌入了大量资本的行业,很多人都被吸引进来。
现在怎么办呢?
没有别的选择,除了私下培训(但是违规)之外,只能转行。从长期趋势来看,国家在K12教育方面的政策非常明确。
转行很正常。其实各个行业都有很多人转行,每个人都在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方向。东边不亮西边亮,见过太多被动转行、结果反倒成为专业点的例子。
前几天我还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他大半年前他还是在教培行业,现在是在做飞机客舱项目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如果你给自己设限,那到处都是限制。但是如果你看不到什么限制,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有啥不能做的,有啥放不下的,也就做了。
有时候主动转行没有勇气,被动转行却可能成为一次机会。
如果有和他有类似境遇的人,加油。
因为有这么一群送外卖的女人。
不想看图的国男们,可以看看文字,看看中国新时代女性是如何理直气壮“送外卖”的,省得以后被骗接盘。
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和朋友(女)去中超买食物(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碰(未和她打招呼,她没认出来)到的那位来自西安的同学(跟波兰人谈恋爱,未婚先孕,正在备孕),她在中超里和老板娘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波兰男朋友不关心他,说她怀孕如何痛苦。
这都无所谓,但是当她说"当我波兰男朋友这么冷漠对我,我都极其包容,因为我想着文化差异嘛,要是我谈了个国男,我的分分钟两耳光扇过去!”我很震惊,这凭什么,为什么穷得吊儿郎当的波兰人就可以无限被包容,中国男人就必须对她无限好,否则就是两耳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后来出了超市,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问我的朋友,她居然也认同那个姑娘的,她说"这不是双标,不是区别对待,这是文化差异,她男朋友是波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所以那样对她,情有可原。但是中国男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对女生百般呵护,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一旦对女孩子冷漠了就应该被责罚。”
虽然她们这么说,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双标,是一种侮辱。后来我见再讨论下去会很尴尬,就岔开话题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凭什么对中国男人要求就必须这样那样,对波兰男友就可以无限包容?
作者PS:渣男送盘,老实人接盘,所以国男不能太老实。
四大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他们只是给你讲了一个故事,并没有把自己的故事当做颠扑不破的真理来宣讲。
至于你如何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是你的事儿,作者没有说故事里的人物 就是完美的,没有说故事里的事情是应该效仿的!
因此你能看到书中很多人物做了很多现实中不该做的事情,是因为作者要给你看,否则他作为一本书的上帝,要掩盖轻而易举!
拿《水浒传》为例,李逵劈小孩也好,李逵割李鬼的肉做烧烤也好,武松鸳鸯楼对着无辜的丫鬟们一通大开杀戒也好,这些作者不能掩盖么?就写李逵把小孩藏起来不行么?武松就说没有滥杀无辜,一个丫鬟都没死不行么?施耐庵又不是战地记者,他是小说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施耐庵就是告诉你,梁山上的好汉之前都是干啥的,孙二娘就是杀人卖人肉包子的,王英等人就是杀过路客人 做醒酒汤的,至于故事如何理解是你的事儿,他从来没说这是大宋 精神楷模集,没说大家一定要向武松学习,谁惹了你就杀他全家,连丫鬟都不能剩……
至于《红楼梦》看似最最玄幻,可是也是最最写实,现实中的那个男主就是这个样子,甚至不惜自黑,用两首西江月来讽刺宝玉“于国于家无望!”、“莫效此儿形状”等等。
作者从来没说,贾宝玉是完美的人,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
同理现代也有很多类似的作品,描写一些有争议的话题,甚至专门以现实社会中的反派人物做主角的,比如《五亿探长雷洛传》、《跛豪》、《绝命毒师》、《大西洋帝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