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长期预测看看就好了,千万别当真。因为它不是一个国家做的计划,而是一个机构的猜测。
经济学的预测能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经济学,而是说,所有社会科学,在预测方面,都是辣鸡。
如果说对5到10年的情况进行大体预测,可以依靠目前的国家状况和国家制定的计划来做,还算有点谱(看看各国计划情况,再看看此前计划的完成情况),那超过10年的预测,要么是靠划线,要么是靠拍脑袋。前者是最可笑了,现实中从来没有哪个经济体发展复合过完美的模型,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后者,要么得出一些废话,要么就是先射箭后画靶。
举个简单的例子,1985年还是1988年我记不清了,美国做的21世纪经济预测中,还有苏联。
谢邀。
还是人口问题呗。
其实看到“2033年”这个数字时我是有点惊讶的,因为这个数字往后延了。
最早有印象的数字是“2039年”,这是04年高盛给出的预测,当时国内普遍不信;
后来经过08年次贷危机后,很多机构把这个时间点往前大调了一波,一般是“2018年至2025年”。“2030年”这个时间点都显得很保守。
但这次JCER把时间点又压后到了“2033年”,JECR自己都说,“相较之前的预期延后了四年”。
这说明美帝激进的大放水和中国的经济放缓都有点超出了机构们的预期。
2010年马丁雅克上TED演讲,题目是《了解崛起的中国》。这个演讲是很多今天键政人的中国崛起启蒙教材。
而马丁雅克当时认为中国能长期保持的增长率应该在6.5%到7.5%之间。
现在看来,大家对基准线都有些乐观了。
中国GDP(指国际汇率,购买力平价早超了)超越美帝是必然的,早晚两三年而已。
“2056年美帝反超中国”(这是报告里的数字)倒是有点意思。
因为JCER说他们还关注了中国的人口因素。
把人口问题考虑在内,这个结论就不算太过暴论。
和2010年的六普数据比,七普的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是8.8亿人,下降了约4000万。
劳动年龄人口峰值已过,学术上的人口红利早就不存在了。
任泽平的报告里预计,2050年时15岁至64岁将比2020年下降约23%。生搬硬套一下,50年时我国的有效劳动人口估计在7亿人上下。
而因为技术水平进步,50年时中国的人口规模应该至少在13.5亿左右。
这就是个规模史无前例的超级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人的总人口占比将在约30%,和今天的日本相当。
21年我国已经进入65岁以上占比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照现有数据估算,JCER给出的中超美2033年,我们刚好进入占比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标题里写的“2050年美帝反超”,那年中国的65岁以上人口估计在3.76亿人;到58年会达到4.14亿人的峰值。
中国眼下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8.8岁,美帝是38.3岁;50年中国预计是53岁,美帝是42.7岁,日本是54.7岁。
我国会以狂奔的速度和日本贴贴。
最大的麻烦还是未富先老。
美日韩老龄人口占比13.5%时,人均GDP都在2.5w美刀以上;我国现在是1w美刀。
这点钱就快速奔入超级深度老龄化,社保压力会暴增,养老金会面临严重缺口。
其实我国社保和养老金早就是连续六七年实际上收支为负了。19年社保收支结余5800亿元,扣除财政补贴后是负1.3万亿元。
这是现在抚养比(在职人员/退休人员)2.55的数据。
很难想象50年时的抚养比是多少,但大概率在1.8以下,不到两个上班的人养一个老人,届时这个数据恐怕更哈人。
18年日本的社保开支占政府预算的33.7%,我国现在也到了20%左右。这不仅是成本上升的问题,也是增长潜力萎缩的风险,因为你有越来越多的钱要拿去做低收益支出,而不是做新技术新市场的投资。
所有经济预测都是看看就好,JCER这份也不例外。
说不定我国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呢。
但我国人口趋势很真实,能够扭转这一趋势的成功案例也很少,这是可信的。至于超级深度老龄化是个啥经济状况,隔壁日本那条横在那的死线就是最佳示范。
2050年前如果不能改变美帝收割投资和优秀劳动力的趋势,那在某个不远的时间点上被美帝反超,不是不可能。
日本人的预测向来不靠谱。
2010年中国的GDP首超日本的时候,日本人一直还在做”日本GDP什么时候反超中国“的美梦呢。
2012年,日本电视台就宣称,当年中国经济将放缓,当年日本GDP有望夺回世界第二的宝座。
结果吗,大家都看到了,2020年中国的GDP已经接近日本的三倍了。
就说这个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吧,它的预测一直在变也是不靠谱。
据《日经中文网》12月6日报道,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中国2025年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2030年GDP总量将达到美国的八成左右。
事实上,2021年中国的人均GDP就极可能超过1.2万美元,GDP总量达到美国的7成多。2022、23年即可达到美国的八成左右。
2020年,日本经济中心预测中国的GDP2028年将会超过美国。
这个预测虽然不一定正确,但至少看起来是合理的,符合主流看法的。
结果,经过一年的新冠疫情之后,经济恢复最好的中国反而将延后五年到2033年才超美?而且还要在2050年被反超?
你很难相信它这个预测有什么可靠的依据。
事实上,中国的GDP哪一年超美,主要不取决于两国以本币计价的GDP年增长率,而是取决于美元/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或者国内通胀率。
汇率和通胀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比如,如果刻意压制通胀则本币汇率就会走高,放水过多通胀过高则本币汇率会下跌。
多数网友计算GDP的时候会忽略汇率变化和通胀,这很正常,毕竟都是吃瓜群众,不专业。但我看到很多经济学者预测时同样会忽略汇率和通胀的趋势,这是我无法理解的。
说个大棋论:如果需要的话,我认为我们有能力选择在哪一年实现GDP总量超美。
就我个人而言的预测是:最大可能的年份是2025年。如果需要,也可以调整为2024或2026年。
中国GDP超美是标志性的事件,将影响几十亿人对中美两国的定位,在适当的时间点超美,可以对我国的一些重大国家战略起到促进作用的。
还有一个可能的黑天鹅事件可以导致中国的GDP瞬间超美:比如美国出现大的动荡,美元汇率崩盘。但是我个人并不期望在中国GDP稳定超美之前出现这种事件,这事出现在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并在经济上全面而稳定地超美之后才更有打击力。
如果美元在中国GDP超美之前崩溃,将会降低中国GDP超美的意义和含金量,总体来说,对中国不是最有利的。美元早晚都有一崩,在中国超美之后崩一次更好。
说一说人均GDP吧!
一国的人均GDP反应了一国的人均劳动效率和它在国际分配体系中的地位。
毫无疑问,中国的人均劳动效率绝不应该象人均GDP之比一样只有美国的5分之一:哪怕算上那些高科技产品也是如此。
那么现在的汇率只说明一点:中国在国际分配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就是说,美元/人民币汇率之比不应该是目前的比值。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主动因素,有被动因素。但是,一旦中国对国际规则的话语权接近美国的水平,这个汇率会自动向更合理的方向调节。
什么时候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可以达到美国相似的地步?
大约在国家统一、产业升级成功、中国经济军事实力都超美之后。
这个时间点应该是2030年左右。
所以我的看法是,2030前后,人民币的汇率将有一个大幅提升的过程。
以人民币计价的GDP年度增长率必然是越来越低的,甚至在某些年份低于美国的水平都是可能的。
但是,我们仍然会看到,在中国的GDP总量超美之后,在几年之内,有可能将达到美国总量的两倍,之后随着汇率的稳定,美元计价的GDP增长率将大大减缓甚至停滞。
在2050年左右,中国的总体劳动效率将达到或超过美国的相同水平。理论上中国的人均GDP也应该超过美国。但这其中有很多变量。
如果美国仍然保持稳定并维持高科技行业的竞争力,那么由于中国的体量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中国的人均GDP应该在美国的70%左右,总量是美国的2-3倍。但实际生活水平会和美国相当甚至更好。
那时中国的人口应该在12亿左右,是美国的3倍。
以上是任泽平的预测,不一定准,但大差不差,2050年人口正常不会低于12亿。
美国靠吸引低质量的拉美人口也许能维持一定的人口增长率,预计能达4-5亿,不太可能超过6亿。2030年之后美国将很难吸引到中国的人才,而随着印度的工业化,从印度吸引的高素质人口也会下降。几乎可以肯定美国新增的人口素质是低于中国的人口的,2050年美国的总劳动生产效率极有可能低于中国。
日本研究中心预测的【2050年美国GDP总量反超中国】是典型的日本式的一厢情愿。
各位如果觉得我在信口胡诌,可以将此回答收藏,2026年左右就可以进行第一次验证,2030年左右可进行第二次验证,打脸并不需要很久对不对?
我的主要观点可以在下图中找到。2020年之前为统计图,2021年之后为预测。
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每一次汇改,中美的每一次放水,都影响GDP的曲线斜率。
日本人有一个民族特点或者说缺点,就是把自己的设想当做必然的现实,并根据设想来制定未来计划。
比如二战中,这种事情就常见。如“中国政府三个月崩溃”,“歼灭美国舰队美国肯定就会接受日本的要求后停战”,“一个日本兵战斗力等于三个苏联兵”,“朝天开三枪敌人肯定投降”。
这些当时人看起来也莫名其妙的想法,实际上指导了大量日本的战略与战役设计。
日本研究中心这个预测虽然也很不靠谱(这么长时间的经济预估谁做都不会靠谱) ,这与其说是预测不如是是日本的愿望。
但对于经常拿自己愿望当未来现实的日本,这个预测有可能成为日本未来很多内政外交措施制定的基础。
谢邀,去日研中心的网站瞅了瞅,槽点有点多。
1、经济预测大多有玄学的部分,尤其是超过5年以上的经济预测。世界银行只敢做6年的world economy outlook,日研中心直接做到了15年的中长期预测,还对2056年的事儿做了长期预测,夹带了不少私货。
2、私货最集中的就是增长预测的模型构建。日研中心把“数字化转型(DX)”作为未来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要素生产力模型(TFP)”。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的模型,导出了几个比较有趣的结果,比如美国未来30年里的增长都是线性平稳的,比如韩国和台湾省的数字化转型比日本强、所以未来2027和2028年这俩经济体都会在人均GDP超过日本。
3、但很显然,经济增长不会是只有一个强因素关联,政治、地缘、能源、环境等都会对经济增长有强影响,这一点上这个模型显得有些单薄,或者说缺乏说服力。无论是预测2033年中国的GDP在名义美元上超过美国,还是美国在2056年反超,都显得有些武断。
4、如果说2033年中国超过美国还算是有迹可循,那么2056年反超就显得更加玄学了,整个表格就一段话和一张表:“中国持续下降的人口数量将会对增长造成下行压力,而美国则会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人口增长和高生产力,因此我们预计2056美国会再次反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我是不太清楚何来的自信认为美国一定会在30年里维持稳定人口增长和高生产力?
5、这份报告里,还预测中国会比公布的2030碳达峰目标提前3年完成。不过由于仍然是10年左右的长期预测,本质上还是玄学。
6、唯一有价值的数据,应该是一个统计数据:2020年里,整个新冠疫情对亚洲参与统计的15个国家造成了1.7万亿美金的经济损失,其中服务行业受损失最严重,中国服务行业损失了6380亿、日本损失了1620亿。这个是目前看到的唯一一个量化统计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损失,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到相关损失。
严谨点儿说,一切超过5年甚至10年的,对宏大事物的煞有介事的预测(而不是愿景或展望),都是浪了吧唧地扯JB蛋,最起码是为了意志建构的刻意范式和话术。
浪了吧唧地扯JB蛋地说,2050年,今天定义下的 “美国” 不复存在的概率,都要远高于我国因人口问题引发重大衰退的概率。
依然浪了吧唧,但我个人颇为确信地说,2050年,不论是韩国,还是中国,人均产值、人均资产、资产和收入中位数,大概率皆会比那时的日本更高,除非届时东亚的一体化整合早已完成,东亚的主权重回到东亚人民手中。
唯一能确定的事儿是,到了2050年,我们的祖辈,确定肯定就都不在了;我们的父辈,大多数也已经不在了;而今天的你我,女性大多数已经不再有月经了,男性大多数也告别晨勃了。
从长期人口趋势来看,有一定合理性。
经济活动本质上是由人的需求产生,所以劳动生产率和人口基数影响很大。
而中国的劳动人口自2012年就开始衰减,并且减少的速度要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速度更快,导致经济增速不断下降。
生产力进步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萎缩。
而过快的高龄化会迅速透支社会财富积累,这已经被日本和韩国验证过了。
年轻人是生产的主力,也是消费的核心。
目前(2021年)美国的国民年龄中位数为39.4岁,中国的中位数则为39.8岁。
中国的实际年龄结构是比美国更老的。
劳动力从2012年开始迅速下降,反应在经济上就是GDP增速从每年的10%一路锐减到不足6%,与劳动力下降基本吻合。
而一旦总人口开始进入萎缩阶段,对长期经济潜力的冲击与影响只会更大。
美国直到2060年之前,劳动人口都能保持正增长,本世纪人口一直能上升。
这对美国经济潜力而言就是压舱石。
这意味着未来达到相同的经济增量,中国面临的阻力与压力要比美国更大。
更何况美国的科技优势本来就更大。
虽然许多人强调科技的增长潜力....
但从德国、日本等高度自动化国家的实际结果来看,对经济的增长助力不大,创造的增量根本赶不上人口恶化的趋势。
有限的增量都填进高龄化的无底洞了。
如果面临严重的高龄化(25%以上),社会活力会被透支到极限,毫无生机。
而经济活动本身就是社会活力的体现。
目前(2021年)日本的高龄化水平是28.9%,到2040年预计会达到36%左右。
到时候日本连1%的增速都守不住的。
美国的年龄结构相对健康,其「人口活力」基本可以持续到本世纪后期。
中国则不行,2030年之后随着人口的全面萎缩,必然会极大的冲击经济发展。
美国只要能拖下去,能把目前的局面拖到2035年以后,美国必然会获得胜利。
美国依靠经济、科技、民间活力的强大优势已经相继拖垮了苏联和日本。
而中国也面临着和苏联、日本相同的困境——年龄结构相比美国明显不利。
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无疑也在削减长期经济潜力,毕竟新增人口的减少,是实打实的削弱未来生产、消费的人口。
未来参与经济循环的潜在人口规模下降,对经济影响巨大,甚至是不可逆。
十多年前,我看到有公共知识分子说日本人很重视做计划,有着非常长远的眼光。日本企业做计划可以做到100年以后。然后又过了些年,我再次看到这个话题时,得到另一个看法,说90年代日本电视公司做过未来100年的计划,其核心是客厅里的电视机会变成什么样。
然后呢,人们看电视越来越少,用电脑和手机越来越多。客厅里的电视机也逐渐变成了显示器,用来接机顶盒。部分家庭已经不在客厅里放电视机了,也有家庭只装个投影仪。他们的计划中更没考虑到的是,无论在CRT显像管上的积累有多么深厚,到了液晶时代一样要重新站在起跑线上,并被甩在后面。
美国2011年,白人婴儿比例低于50%,2015年墨西哥裔婴儿超过50%。到2033年,美国的18岁年轻人里一半多是墨西哥裔。一边是人数众多且年轻力壮的墨西哥裔,一边是人数在逐渐变少且老迈的白人。种族替换从来都不会和平的发生,到时候是内战还是分裂都很难说。不出意外在2030年代美国就会出现第一个墨西哥裔总统和至少5个州长。就连美国的大公司都能放手交给印度高管去运营,英国伦敦市长都能是穆斯林,有什么不可以?
至于2050年,真的想多了。
都太乐观啊。
人口问题远超过人们最坏的预期。
参考日本,中国是晚30年的日本。
作为一个学了十年以上经济学的人,我要说两个问题:
第一、经济学作为一个预测科学能力是很弱的,经济学在解释方面远远大于预测方面的能力。
现在系统内的经济学家(我说的是正经做科研的,不是民科和那些媒体经济学家)其实主要的贡献都是在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解释能力
比如微观的实证方法、试验方法,乃至我的专业所使用的神经科学的方法都是在分析诸如: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偏好,这样的决策是怎么形成的,大脑哪部分跟这个决策有关。
而宏观方面也在尝试解释各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方面卓有成效(由于本人不是研究宏观的,就不多评论了)
所以说听经济学家解释问题一般比较靠谱,因为这方面研究已经进展很多了,但是听经济学家预测就要抱有“多看方法、慎重看结论”的态度了
第二、此论点是以现行情况不变为基础假设的
经济学做预测都要有一个基本假设
现在日本研究中心的假设是:中国经济结构不变,美国经济结构不变,世界环境不变,重大技术突破没有。
根据这种假设,中国GDP的增速必然不断趋近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中国的经济开始疲软
而美国经济结构不变的话,靠着美国的“四个支柱”,一直能维持着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增速,2%~3%,那最后必然还是会反超中国。
这种假设做2到3年的预测可能比较准确
但是,
2033距今还有12年,2050距今还有29年。那很多假设是不是会变就不好说了
我们可以设想几个例子
比如人类突然有了大的技术突破,石油不再是重要能源了,人类可以实现高效利用太阳能或者实现了可控核聚变
那么掌握这一科技的国家的经济就会迅速实现飞跃
如果这一技术在美国实现,且2033年前实现,美国还会被赶超吗?
如果这一技术在中国实现,且2050年前实现,中国还会被反超吗?
如果这一技术在美国的盟国实现,那他还愿意做美国的小弟吗?就像当年美国对大英一样,那估计就是世界局势的变化了
如果这一技术在一个弱国诞生(虽然概率很低),那必然会引起大老们为这个国家大打出手了,那所有的预测都不能预测了
这样的不可预测事件出现大不大呢?很大
就比如2018年的AEA的年会上,几个大经济学家还在探讨主要发展中国家保持3到5个百分点的增长,发达国家保持1到2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多久发展中国家可以突破28定律
结果2020、2021的新冠让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负的了,2018年的那些预测也就全作废了
所以如果你问我怎么看这个预测
看看就行,别太认真,当务之急是做好眼前的事
只要越少犯错误,越多做正确的事,明天就会更美好,这不取决于谁的预测,只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