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美好,因为这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抗。
这是理想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往往是对现实绝望的人无奈的妥协,而理想主义者虽然反抗的精神激烈,但是却对现实依然怀有某种莫名的信心。
不生孩子的网络话语,就是现实的镜子。
是相反的影像。
有的人会沉迷一辈子,有的人会选择和现实握手,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所谓的美好,谁不知道高朋满座,广厦金屋,娇妻幼子,其乐融融。
只是在现实中得不到,自己又感到现实中难有作为,唯一能实现的反抗就是不生孩子。
说是不生孩子,都是一种虚妄。更多高喊的人,实际上连女朋友都没有。
每天就是愁,愁上加愁,啤酒烤串无一解忧。
很多人没什么拥有的东西,难道不能说一说?
我以前所在的一个厂子里,有个青年,用了自己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款手机。
爱如珍宝,这部手机就如同他的女朋友一般,可以在逼仄的宿舍里陪着他度过艰难的生活。
没想到刚开心了半个月,手机被偷了。
我们看着他难过的样子,真的担心他会想不开。
大家都劝他,想开点,手机丢了,以后可以再买一个,要坚强。
他说:“我不是难过手机丢了,而是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算是到头了?”
我说:“要不大家凑点钱给你再买一部吧。不要用这么好的手机了。”
他说:“这不是手机的事情,你怎么就不明白。”
我当然明白,但是大家凑钱买手机这个办得到,你的生活,那真的是没办法。
江浙一带的小镇上,广东东莞的工业区附近的城中村,你可以去看看,这些年轻的工人从厂子里放出消费时的疯狂,那种躁动不安的状态。争抢女朋友的狂暴,一个眼神就可以打起来。一个省的人和另一个省的人在这陌生的地方展开大规模斗殴。
他们看不见未来,只有当下,而当下却是满是泥泞。
老家回不去了,一旦走出老家的乡村公路,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去过祖辈、父辈的生活。而现实中的城市,自己又怎么过下去?你住在这里,你生活在这里,你的泪水和鲜血流淌在这里,然而对于这里的人来说,你是外乡人。
内心的漂泊,无所依从,仿佛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一生。这是有现实的榜样。很多九十年代来这里打工的人,最终也没有能力留下来,带着一身的伤痛甚至残疾,最后无奈回到老家,了此残生。
还有的人带着希望而来,回去的时候却是装在骨灰盒里。
绝望和孤独,愤怒和彷徨,自己都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还要生一个孩子,继续沿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吗?
这是一种呐喊,一种濒临崩溃的呜咽,一种对自己伤口的舔舐。
蜷缩在心灵的洞穴里,黑暗成了自己的保护色。看着蓝蓝的天空,告诉自己,外面一切和自己无关。
青年工人的手机丢了,对这里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怀疑,或许是认为这里没有一个好人。某个早晨,他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消失在人海中。
城中村依然狂躁,依然人来人往,溜冰场的DJ音乐震耳欲聋,叼着香烟疯狂滑动。
没时间,没金钱,没房子怎么会有孩子?
我认识个做个体小生意的叔叔,现在六十多岁,没什么硬性的不婚理由,就是稀里糊涂地没成家。
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说好……前几天他住院去了,其实也没啥实病,至多就是岁数大了,周身不适,爱疑神疑鬼。医生话不多说,很知趣地给这个五保户办了住院。年前的日子,他就在病房混时间了。
过年之前,他出院去了哥哥家里。哥哥家在农村,算是小康家庭吧。不过我听闻入冬之初,他曾经自告奋勇地给哥哥家拉了一车好煤,货到家门口,哥哥嫂子都没人出屋迎接。他笑盈盈地给人家卸车入仓,吃了一肚子黑煤灰。回家之后,他怎么想都不是味儿,跟周围人好顿抱怨。
五十左右岁的时候,他还没买房子,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租着住。那些年,每当星期天或者过节,侄女会和侄女婿一起去看他,无比频繁,非常亲昵,他乐呵呵地借了很多钱给这对小夫妻,包括他自己的存折都交给侄女保管。
是的,后来侄女钱一分都没还给他,一问就是手头紧,讲困难。反正,小两口住着精装房,开着二十万的合资车,孩子学钢琴一个月就好几千,压力也是大哈。
后来他买了个旧楼房,差不多也是那几年,人见老了,身体动不动出毛病。需要人陪护的时候,他就打电话给侄女,几次过后,侄女开始找借口不来了,什么工作忙,什么陪孩子补习。因此近几年他每次住院都是一个人去,没有家属陪护。
街坊邻居聊天时候当他面用国骂损他侄女,他只是摆摆手,说算了,就这么着吧,反正手头也不缺钱。
也是,不然还能怎么着?就算一切能重来,就去把钱要回来?
孤独是非常恐怖的东西,任何人都能看出孤独在啃噬这个老人,一口一口,伤口结着冰。他不属于任何家庭,这是铁打的事实,没有任何约定俗成的道德催促任何一个人去陪伴和关心他。
如果是年轻人,也许不怕,他和年轻人区别在哪儿呢?当然就是不年轻了呗。
OK,开始第二个故事。
我在医院亲眼见到的,一个城市普通家庭的老妇人住院,老头陪着来的。
老太太进来的时候就说,出院了想去旅个游,她说了个地方,不贵也不远。她老头是个魁梧开朗的人,打扮得体谈吐朗朗,当时以夫妻日常对话接着话茬聊。
几天之后,老太太的腹水已经很严重了,肚子大得像个临盆的孕妇。
医生对他老头说,你要是再不签字,出什么事儿我们可不管了!她老头赶紧说,一会儿就拿主意。
等医生走了,老两口又在计较胰岛素会上瘾的问题。
事儿很简单,老太太需要马上开刀,但她有多年糖尿病,从来没接受过正常治疗,现在血糖都爆表了。老头说西医坑人,让你用胰岛素上瘾,越打越多就打死了,还倾家荡产,非让老太太喝汤药,但住院住的是西医的科室,于是话题又变成了争论跑到这里住院到底是谁的主意……
次日医生又来催:再不打胰岛素就要出人命了,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老头直接和医生翻脸了:不会治病就会卖药,国家养你们有什么用?
医生脸一黑走了。
老头给儿子打电话:医生非得让你妈打胰岛素,我管不了了,你说咋办?
电话里:你们自己定呗,我又不懂!
老头就继续单曲循环问儿子,儿子也还以单曲循环:不懂,不管,不知道,随你们便,是不是想要钱你直说,我给你拿钱……
电话外音吵吵闹闹,老太太一直在病床上可怜巴巴地小声埋怨。
又过一天,主任医师带着科里几个医生走进来,跟老头说:我们医院尽力延缓了你妻子的病情,但更好的方案我们拿不出来了,现在方案结束,你们可以出院了,回家多补补身体,当然也可以去寻求一些其他治疗方案,多保重……
老太太自己走进的病房,被担架抬出的医院,临走时候又说了句:
“啥时候能好呢,我还想去旅游呢。”
人走床空,一个其他病人家属大哥哼了一声:“这死老头,挺大岁数梳个油头一身名牌,可啥啥都好,就差老伴没死了!”
一边忙碌的护士听了,跟着冷笑一声,又无奈地叹口气。
大哥看着护士,半自言自语地又说:“夫妻之间不在乎就算了,你看他家那儿子还什么博士生,就xx个网吧肚子……”
老太太活不过几天了,确切点说,随时会死,大家觉得医院是实在不想背这口黑锅,就好言好语给他们劝出去了。
这也是我在医院见过最恶心的家属了明明一个正常治疗一下就能回家的人。
其实总地来说,就是一定会怎样和不一定会怎样吧……
至于网友怎么说,我只能告诉你,说是说,做是做,不信你自己观察;当然,你可以反驳我,借用某知友的一句话:“你想要什么样的新闻,我都能给你找到。”
有个比较简单的算法,可以让你感受一下物价和存钱的意义。
2000年,平均工资9371元,2019年平均工资53604元。
即使认为物价与平均工资增幅一致,考虑平均增速,你50岁存足够20年的花费,实际上年增速8%,20倍当年储备金只够你用12年,如果要存够30年的资金,需要54倍。
当然,这听起来不太合理,因为现在的老人看起来退休工资挺好的,生活也还不错。
但是,目前你看到的好处,不代表你之后能享受到。
年轻的时候看见家里人多能多分地的,后来分到了吗?
年轻的时候看见国企待遇好,做个柜员都好的不行的,后来进了国企满意了吗?
年轻的时候看见老人退休工资比自己工资还高,退休之后?
现在的退休工资来源是现在的年轻人赚的钱的一部分,以后的年轻人赚的钱的一部分会有多少呢?就现在的情况,五险一金难道人人都是足额交的?和收入完全匹配吗?
保姆,护工,以及各种让老人生活更加安稳的行业,包括快递外卖,现在之所以发展的好,一个是因为年轻人多,一个是因为经济情况不稳定。等你老了,经济情况稳定了,大部分人都是朝九晚五的正常工作,只有极少的会去干这些工作不稳定的行业,中国快递外卖这么方便,国外水深火热,快递价格又贵服务又差,难道是因为中国人乐于助人吗?
我们这代人,好的东西享受不到,经济发展的阵痛就在这阵,指望国家和社会福利,不如考虑自己能找到的办法——亲人真的是最后的防线了,不说天天阖家幸福,有需要的时候总有人会帮一把,出个远门,吃个年夜饭,住个院。
我的生活中有两个没有孩子也没结婚的老人。
这里挑一个我认为过得比较好的描述:
我爸的三姐,我叫她大姑,44年生的,今年七十八,大姑年轻的时候很漂亮,但不知怎么就是没结婚,她年轻的时候在肉联厂工作,后来50岁就退休了,她退休后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就住在她家,她做菜非常好吃,她会炸薯条,做披萨(20年前),她上过学,有知识有文化,我有很多作业都是她给辅导的,有些唐诗也是她教会我背的,印象最深的事是我在看一篇讲竺可桢的文章时把竺读成“兰”,她纠正了我的读音,其实回想起来,她还真跟这个时代的新女性差不多。
那会儿单位给分了宿舍,后来经过拆迁,补偿等一系列变化(90年代的拆迁代表着你的生活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把这些变化加在一起称为灾难也不夸张,没有任何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会期待自己家拆迁,所以说拆迁了然后有钱云云的人请省省吧),她现在的家是南京市区的一套80年代老破小。她每天的生活就是早晨起床,打扫卫生,听戏,做饭,下午出去溜达。她的味觉已经大不如前,我偶尔路过她家会去看看她,也顺便蹭饭,饭菜里总是重油重盐,当然我从来不说,这也是我第一次说出来。
再说些细节吧:
我去她总是很高兴,我们家里我这辈的年轻人很多,但大家天南海北几乎没有什么晚辈去找她,我这人念旧也心细,所以总会惦记着这么个长辈。去年我家金毛lucky生孩子,我送了她一只,她很喜欢,但最后没要,她自己说“养不动了。”后来认识了我开花店的老婆,她倒是跟我要了一些鲜花,我让我老婆给她每周送一束。
每次去的时候,她家里都是收拾的很干净,当然绝大部分东西都是用布罩起来的,“这样就不落灰。”这么多年,我也不记得那些布下面有什么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个:一架不响的旧小提琴和一个巨大的皮箱,箱子里面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
其实人到了这个岁数,真的没什么话可说了,每次去,都会听她讲重复了无数遍的我小时候在家里一天玩坏两辆四驱车的故事,她年轻时候在厂里遇到个帅哥的故事,她给我爸去开家长会的故事,我每次都卖个耳朵。
当然也有过凶险,前年她突然眩晕,晕倒前给我爸拨电话(会用智能机),然后就念叨我爸名字,我爸赶紧带我过去,送医院才救过来。从那次以后,她就不是每天都下楼了。
前年疫情,过年没去看她,打了电话说半天才听懂发生了什么事,我不知道她这个年是怎么过的。
总之,她过的美好不美好,我难以判断,也许你看着阳光透过80年代的老式玻璃窗洒在她家的木地板上时会觉得挺美好,但是当你无数遍重复的听她回忆过去时,你能感觉到她的心灵之上,还是缺了点什么。
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精致知识女性,在一辈子没结婚没恋爱没生孩子之后的晚年,她自己有着在那个时代不错的知识,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稳定的退休金,也不用为房租房贷而发愁,应该说她的境遇平移到今天,超过90%的普通人。即使如此,在我看来,她的晚年也并没有比有孩子的老太太美好多少,我作为和她接触最多的青年人,我仍旧难以判断她过的美好与否,所以各位请自行判断吧。
==================================================
说说我自己对生孩子这件事的看法:我已经决定要孩子了,不为别的,只为如果没有,我可能会失去很多体验,而如果有孩子,人生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还有一个原因,我和我妻子都来自幸福完整的普通家庭,我们两人也是在互相爱慕的情况下自由的走进婚姻的,我们也有信心把我们自己的家庭建立成一个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幸福的家庭。
作为我个人,我是个不求上进的人,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的事,虽然我的家庭绝对称不上富裕,我从小到大也绝对谈不上懂事,但我可以肯定我绝对不会说我后悔被我的父母带来这个世界,也可以肯定我给我的父母带来的幸福远比给他们带来的烦恼要多无数倍。
这个问题地下到底有没有真的一辈子丁克到60的。
这种人的回答才有真正的实践意义。要不大家都没到能盖棺定论的时候,说什么结论都无非始终臆想。
去打游戏
我TM招谁惹谁了,好好的人生被一个广告给毁了~
~~~~~10月30号更新~~~~~~~
1.初来知乎,获得这么多赞,诚惶诚恐啊,在这一块谢谢大家了~
2.当然,我不是下面这位大哥了,不过我能说我和他重名吗,重名吗,名吗,吗,崩溃~
(大哥,你在哪,看到联系我,做个患难朋友,你看咋样)
我觉得现在来谈赢家还为时过早,因为几个能决定战后格局的重要因素还无法确定。但有两点可以基本确定了:这场战争没三个月无法结束,北约方面不会派兵直接干涉。所以从这两点来看,欧佩克等能源输出国(除了俄罗斯)将肯定是赢家;同时国际资本将向美国回流,美联储终于有了加息的物质基础。
至于未来的国际政治秩序和金融格局等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甚至俄罗斯过两年熬到懂王上台后咸鱼翻身也不是没可能。唯一可以确定被严重打击的就是现有国际秩序将会礼崩乐坏,我们又要回到霍布斯丛林了。
我觉得现在来谈赢家还为时过早,因为几个能决定战后格局的重要因素还无法确定。但有两点可以基本确定了:这场战争没三个月无法结束,北约方面不会派兵直接干涉。所以从这两点来看,欧佩克等能源输出国(除了俄罗斯)将肯定是赢家;同时国际资本将向美国回流,美联储终于有了加息的物质基础。
至于未来的国际政治秩序和金融格局等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甚至俄罗斯过两年熬到懂王上台后咸鱼翻身也不是没可能。唯一可以确定被严重打击的就是现有国际秩序将会礼崩乐坏,我们又要回到霍布斯丛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