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累计接受近100次咨询,另有私信无数。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咨询某某车企薪资、福利、工作环境、岗位成长空间等等。
作为一名在汽车圈摸爬滚打8年半、又半老不老的从业人员,说下自己的三点感受。
单纯从我个人主观感受出发,今年咨询者的offer待遇和岗位普遍好于往年。起步价18万是很常见的,不知道能不能称为白菜价,20多万的也并不是稀有物种了,甚至个别达到30万。
在互联网圈这种水平说出来可能十分丢人,但在汽车圈绝对是让人“哇呜”的数字。要是在传统机械圈那得是“天呐”的惊叹。
犹记得2012年我参加校园招聘那时候,各个车企简直牛鼻哄哄,拿着学院的成绩单排名,从上往下卡。很多学生为了车企的offer放弃保研机会,当年我们学院保研名额40多个,但最终保到70多名,排除出国和考研的几个人,10多个放弃保研。
那时候的薪酬也不如现在透明,某风集团宣讲会号称综合收入8.5W,很多人被诓骗去了,实际第一年到手一年才5W上下。
我当年的理想是找到一份月薪大于5K的工作,根本不敢往多了想,当我听闻上汽通用第一年能到手七八万时,我都欣喜若狂了,以为从此就要过上“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人上人生活了。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非常吃经验的一个行业,而经验是靠工龄熬出来的,其实制造业都差不多。所以,车企的薪酬梯度设计上一般是起薪非常低,头三年美其名曰“成长保护期”,其实是变相让新人背最低绩效,但同时每年又有较大涨幅,给你熬下去的希望。
知乎有个五年前的老问题:收入10万、20万、30万的汽车工程师体验有什么不同?
仔细看下面的回答,在国内从事汽车行业的大多是前两档,这还是有勇气说出来的,更大群体是羞于发言的,收入之低可想而知。
所以今年各个车企给出的收入条件,看得出各大车企也是下了很大决心要抢人的。但四,但四啊,物非物,人非人,今日已非昨。
某些车企前两年很嚣张啊,想用汽车行业的收入水准去招聘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学生。机械、车辆、材料、交通等传统工科的学生,拜拜了您呐,我们不要了,我们要去舔计算机和软件。一票工科专业应届生哭晕在厕所,本以为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最后遮羞布,没想到遮羞布自己飘了。
我不得不佩服现在的学生精明、精致远胜从前。打着数字化改革大旗想要招聘数字化人才的车企被啪啪打脸,人家压根儿看不上你这点钱,互联网白菜价30万,何必在你这奋斗10年都不一定能拿到,图啥?
经过两年的打脸教育,今年各车企收敛了嚣张,既不放弃舔计算机,也不放弃收割车辆、机械的优秀学生。
但随着新势力的崛起,机械、车辆等专业学生们择业方向的转变,以及曾经热门的合资车企由于前途未卜,车企offer一下子变得不香了。机械和车辆学子们这两年打开视野之后,顿觉“放弃一颗歪脖树,发现一片大森林”。去互联网企业、去运营商、去自动驾驶公司、去手机行业等等,似乎都比车企香。
这就又倒逼车企进一步放低姿态,降低招聘要求,车企们好像“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车企在近三四年的招聘过程中的表现确实像个跳梁小丑。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们确实都在做数字化变革,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到车企的offer的,该有的要求也并没有放低。这两年的招聘岗位普遍在往智能网联、三电相关岗位转移。
传统岗位在车企内部缩编严重,以前离职一个人可能会再招聘一个大学生或者社招一个新人。但现在传统岗位编制很可能随着人员流失(离职、转岗)连同编制一并裁减。
而新业务以及一些数字化项目却在不断扩编,拿到更多的公司资源支持。
传统车企即使没有all in新方向,即使仍在多方押注(BEV、PHEV、HEV等等),但大象确实在转身,即使船大也在调头。
我是车厂秀才 @一片云 ,车厂知识都懂点。感谢阅读、点赞、喜欢、收藏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