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让你写一本和考古相关的文学作品,你会从哪个角度切入呢? 第1页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通过考古人在考古机构的职业生活及其业余生活来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类似长篇小说《博物馆考古队》(1)_雷夫_新浪博客 以及路遥《平凡的世界》

2.幻想小说,用同一物在不同时代见证的不同历史事件来描摹我头脑中中华文明的历史片段


user avatar   wo-bei-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装是31世纪人,来写过去十个世纪对21世纪考古的综述。


user avatar   wu-ying-63-30-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既是文学作品,自然不能过于学术,要能让公众阅读,但是与考古相关的又不能过于轻佻魔幻,我的想法是写一本公众可以阅读的“发掘报告”。

许宏老师说“考古发掘报告”是用来查的,不是用来读的。但这是对业内人士而言,对于公众来说他们不写学术文章,自然不会查阅厚厚且无趣的发掘报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写一本供公众阅读的“发掘报告”?

传统的发掘报告多以条列发掘成果为主,对于发觉过程基本不作叙述,当然这也是受限于篇幅。我的想法是将发掘过程以纪实又不失科普的语言写成一本书,其实田野发掘背后的故事本就是有趣的,例如齐东方老师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我想公众也是愿意阅读的。

长久以来,普通大众对考古工作多有误会,主要原因我觉得有发掘过程不透明的问题,大众很难直接甚至间接且详细地接触到考古发掘,多靠媒体的只言片语,当然近年来考古界已经在尝试解决这种问题。

作为纳税人,大众要求了解考古发掘工作,我觉得是合理的诉求,相比于把发掘研究成果呈现给大众,或许将发觉过程徐徐地讲给大众效果更好。

所以,如果让我写一本与考古相关的文学作品,我应该会写一本“考古发掘过程纪实”类文学作品。其实具体写的话,可以假想设置一个主人公让他亲历自史语所发掘殷墟以来所有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这样可以更好的串起来脉络。至于这个主人公当然就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里的高于现实了。

现在只是一个幼稚的想法,姑且一言。但是如果真能出现一本这样的考古文学作品,我想对于公众考古的工作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user avatar   neopeking1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一本发现并证明古埃及、希腊、罗马都是蜥蜴外星人留下的伪造品的小说。




  

相关话题

  有些家长认为:四大名著那么黄那么暴力,为什么要买给孩子看? 
  如何看待东京奥运开幕式导演小林贤太郎在奥运开幕前一天遭辞退? 
  「烟锁池塘柳」对什么下联? 
  如何看待 Facebook 上有台湾人说台湾拥有 50000 年的历史? 
  如何评价东南亚漂因为我指出他以前恰爱国饭而被他删评论拉黑? 
  金瓶梅适合哪个年龄段的人看? 
  如何评价小说《大汉帝国风云录》? 
  长沙黄花机场设专区招揽粉丝亲密接触「爱豆」: 3000 元一个包厢,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在核酸检测现场为防疫人员跳舞的行为?你支持吗? 
  如何评价马斯克近期搅动币圈的系列举动?反映了哪些问题?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伪史论者要否认日本的古朗基文明?
下一个讨论
古埃及和古希腊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025-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