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微信邀请来答。
其实,这个既不算是好事,也不算是坏事,或者说,它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状。
每个时期,音乐的功能都是不太一样的。
最开始是宗教功能为主,后来逐渐加入娱乐功能。
在18世纪开始,音乐的娱乐功能发展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地步,大家可以去音乐厅听音乐会,去剧院看歌剧。这个时候,大家去看演出,基本上都是冲着音乐去的。
再往后,到瓦格纳时期,音乐和其它艺术形式开始融合,艺术作品中,音乐不再是唯一重要或者说主流的艺术元素。再到20世纪,作为电脑游戏、影视配乐、展厅、餐厅背景音乐的功能性音乐成为了一种正常的音乐存在的形态。
再往后,各种多媒体混合艺术中,音乐和其它艺术形式的融合更加丰富。比如有些音乐会,会请舞蹈演员来现场跳舞,然后根据他的舞步和形体变化自动生成即时音乐。
所以,不同时期,音乐的展现方式是一定会变化的,音乐也一定会有新的功能。只不过,有时候,世界变化太快,谁也预测不了下一个新的音乐形态和功能是什么。
当下的短视频带火音乐这件事,本质是:音乐的功能已经不再是让自己被听众欣赏了,受众也并不是主要冲着音乐去接触这个艺术作品(或者我觉得叫文化产品可能更合适),音乐知识受众在接触这个短视频时附带接触到的一个东西。它对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能音乐创作的门槛会变得很低(可能在家一台配置一般的电脑,连昂贵的音源都不用买,用自带音色捣鼓一下就行),或者音乐创作的思路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你不用再懂和声复调曲式,可能你乐感好,会编辑剪辑音频,就能创作)。
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它明显是一个中性的事情。它只是为音乐世界里增添了一种可能性。短视频风格音乐的出现,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到其它风格形式音乐存在的空间。不是说大家都去搞“完啦,芭比Q啦”,就没有人写交响曲了。
这个问题,其实 @梁源 的观点会更加专业深入。前两个月我邀请他去我们学校开了个讲座,讲的内容跟这个题目里探讨的东西还挺贴合的。当时大家听得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