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就是靠俄国复国的,哪里有和俄国讨价还价的能力?
就是因为俄国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波兰,如果不是拿破仑复辟,俄国可能和西欧又要打起来。
普鲁士虽然失去了之前瓜分波兰得到的大部分领土,但得到了莱茵河西岸的领土作为补偿。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比之前的波兰领土要重要得多。
本答案只是粗略介绍了下波兰-萨克森问题的背景,相关各国的利益诉求,立场以及维也纳和会的争端与结果,对于和会细节有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
@陳磁貓的答案~
———————分割线———————在普鲁士战败之后,普鲁士在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中所夺去的波兰领土已经在《提尔西特条约》中被转交给了华沙大公国。而在1813年2月,也就是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前夕,普俄两国则在卡利什交换了秘密保证,普鲁士将之前瓜分到的波兰领土转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则确保普鲁士可以得到相同面积的领土作为补偿。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卡利什条约是普鲁士所能谋求的较优选择。在提尔西特条约之后,普鲁士毫无疑问已经不能再被称之为大国了,而将原本瓜分到的波兰领土转让给俄罗斯不过也只是对于既有事实的承认。如果不承认,甚至反对俄罗斯的吞并,普鲁士只有加入拿破仑的阵营。
然而普鲁士的波兰领土原本就已被划给拿破仑忠实的盟友华沙大公国。王国的南部邻居是萨克森,西部则是波拿巴家族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也就是说拿破仑的胜利也并不能给普鲁士带来更多的利益,普鲁士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自腓特烈大帝以来,普鲁士就一直试图谋求吞并萨克森。从而将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在地理上连成一片。瓜分波兰短时间内解决了勃兰登堡,西里西亚连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但是随着波兰领土的丢失,这个问题又重新浮出了水面。
从拿破仑在吕岑的胜利直到他在莱比锡民族大会战失败的这段风暴中,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并没有熟练的完成外交的转向,而他的举动也给了联盟合理的理由进行干涉和瓜分。普俄的密约和普鲁士对萨克斯的渴望,使得整个欧洲在战后都需要面临波兰-萨克森问题。
俄罗斯的沙皇,欧洲的拯救者亚历山大一世在年轻的时候是个自由主义者,也热烈欢迎着自由的波兰的复活。而当他终于获得这样一个机遇,可以完成年轻时的梦想时,他却也不愿放弃自己的脏物。他打算给予波兰人自由的虚名,却使得自己保留实权,成为重建的波兰王国的国王。
唯一可以约束俄罗斯野心的英国的外交大臣卡斯尔雷比起波兰人更加希望维持联盟的和谐统一,以及最终实现的欧洲和平,使得俄罗斯最终谋求了华沙大公国的绝大部分,留在普鲁士手中的波森则是意外。但此时普鲁士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兰的行动夺得的脏物基本已经丧失殆尽。只是之后为了弥补普鲁士在萨克森问题上受到的挫折,才将托恩交还给了普鲁士。不过就奥地利而言,除了将克拉科夫改为自由市,并放弃扎莫希奇地区外,并没有牺牲什么重大的利益。
在此时的和会上,普鲁士则只要可能,就想把整个萨克森王国吞并过去。
而交锋的重点在于托尔高,埃尔富特以及莱比锡。托尔高和埃尔富特最终为普鲁士所得,而莱比锡则在奥地利的坚持下留给了萨克森。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固然激烈反对,但也抗议无效。风暴过他剩下的领土,还不及原有的一半,但依旧保有莱比锡和德累斯顿。
对于奥地利而言,这样的安排足够理想。在他的西北边境留下了一个缓冲国作为和普鲁士的屏障。虽然萨克森未必对奥地利足够友好,但他对于普鲁士更不友好。如果一旦要在德意志内部夺取霸权,萨克森这个缓冲国还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同盟者。
除去在萨克森获得的补偿,面对俄罗斯给予普鲁士的承诺,奥地利不列颠则成功地把普鲁士补偿的领土部分放置在了莱茵兰地区,也就是作为尼德兰王国的后援站在反法的第一线,作为抗击法国的第一波炮灰。但历史告诉我们,奥地利在此的外交胜利却最终导致了普鲁士肩负起了德意志的统一使命。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吧。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