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公众号发文《成不了何同学,又怎样呢?》?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是啊,又怎样呢?


一篇文章让人难受的往往不是其立场,而是其论述逻辑。

前半段笔力尚可,算收敛地描述了何同学和大猛子的道路,甚至还能点出“在现代媒体的作用下,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是大猛子”的不俗论断。

但后半段就整个垮掉,猛的就出现了“土木人的浪漫”和“小确幸”,真的不怕天坑小胖友们把你打残?

明明知道黄龙府在哪,明明已经走到葫芦岛了,突然说要回临安。

当然,抱怨归抱怨,咱也不好对作者要求太多。毕竟这是中青报的公众号,叙事上肯定是有要求的。

但我实在不能理解,这种不谈主义也不谈问题的稿子究竟还有多少作用?


说得直白点,有些媒体就别把大猛子和何同学摆在一起聊。

没法聊,你们条条框框太多。

要么就专心聊何同学:

看,新青年,事业有成女粉万千交际上流官方认证。你们要努力学习,学习不了,那也乖乖地围在这支标杆的影子下;

弱化其机遇,突出其精神品质。

要么专心聊大猛子:

看,现实有缺陷但他依然乐观。现实会好起来的,在改了在改了;你们要向苦难学习,从磨炼里找人生,将生活的不满转为锻造自我的炉火;

弱化其成因,突出其精神品质。

单聊任何一个,都能形成还算自洽的故事。可要是两个一起聊,现实就成了一头瞎子都能看到的大象。

不是靠一句“生活就是一边不断抱怨一边默默坚持”能对付过去的。


往大了说,要记住这是个碎片化的时代,个体对自身的关注越来越强于对集体的概念。

倒不是说年轻人就彻底反对宏大叙事了,不可能。中国人骨子里是集体主义的,只要故事是正义的,年轻人依然愿意为那些奉献自我的人而感动。

但现实不可回避,毕了业的年轻人每天睁眼就是房租,他们必然要同时关注个体的叙事,在意社会的下限,思考自己的那头牛。

年轻人每天都会焦虑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

因为这是个碎片化的时代,统一的人生范式大概只有考公务员后体制内的整齐划一。没有上岸的年轻人被打碎在各行各业各阶层里,而何同学这种万里挑一的例子对他们实在没多少参考价值。

父辈不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主流人生轨迹就那几种。但碎片化的年轻人要思考,而他们的多数只能去看大猛子,哪怕他们不是土木专业不必打灰。

因为大猛子是近距离的,大猛子的起点和境遇是多数人能理解和触摸的,大猛子真实。

大猛子才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考。即使不在工地,牛马的概念也会深入人心。当越来越多年轻人自我定性为牛马时,何同学的范式就失效了。


中青报这篇转载的文章,标题是好的:

多数人就是成不了何同学。不仅仅是实质上成不了何同学,连何同学指代的那种精神号召,也失效了;

又该怎样呢?

文章垮就垮在回答:不怎样,一切继续,反求诸己。

点对了情绪,却没有点出解决方法,甚至没有点出问题,这是文章最不顺气的地方。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见过做鸡汤一点鸡肉不放嗯往里放鸡精的。

我还以为能有什么高论,最后竟然落在了“土木人的浪漫”和“小确幸”上面。

也能理解,不聊这个,聊什么呢。

我还是那句话,大家都年轻,吃好喝好,锻炼身体,活得久才能看得多。

多说一句,要是肉食者真打算规训大家,那反而是好事。

堵不如疏,懂得都懂。


user avatar   meng-wei-4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青年报66年停刊,78年复刊,什么水平不用我多说了叭?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给大家提炼一下中心思想:

不是人人都是何同学那个后浪命,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家世”配不配。

你们还是老老实实打灰吧。

这句“幻想”是全篇的文眼所在,大家记下来,要考的:




user avatar   joe-78-73-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现在还是人口太多,才让何同学只有一个,大猛子遍地都是。

一个反常识的事实是,人口红利对于试图产业升级的国家,其实是一种负担。

知乎上学生多,只看得到土木工程吧里大学生的提桶跑路,看不到施工员吧里都在讨论工作,讨论考证,讨论如何涨薪。

把何同学和大猛子拿出来比,这俩可都是大学生,而且不是三本二本双非,是211,大学生里的top10%,可不是孙笑川这种带砖出来打灰的。

土木工程在211大学生眼里是天坑,是牛马,对于比孙笑川学历还低,没有更多选择的人来说,是妥妥的高薪专业。

对于60,70,80后文化水平低,家庭负担重,没有能力转行的人来说,打灰就是福报,是经济负担重的情况下养家糊口的最佳选择。

去了工地才知道,在义务教育实施了几十年后,还有文盲和半文盲工人(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这些工人年龄普遍40岁以上,家里几个孩子需要养,需要上学,你认为他们有什么选择余地吗?

国家不可能抛弃这些人,必须要留下足够的岗位让他们养家糊口,你大学生去了觉得是牛马,对这些人来说就是福报。

然而留下这些岗位是有代价的,为了保证就业,很多更加先进,人力需求更少的工程方法没法普及。这些岗位需要学历更高的人才,这些岗位更加体面,更能留住大学生,但是大学生留住了,这些文盲半文盲的老工人怎么办?你让他们去知乎学python吗?

既然当年享受了人口红利,现在就必须承担人口带来的负担,人人都是何同学的时代,必须得等人口回到正常水平,才能到来。


user avatar   ai-da-quan-de-gilmou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user avatar   si-tang-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不您几个还是找几只猴子跳键盘吧……


user avatar   jian-xian-si-qi-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译翻译,什么叫《清醒》

什么叫他妈的《未必是坏事》

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阶级固化”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妖魔化外国人抗疫警告

苹果树警告

做题家丁真警告。

中国青年报,既不反映中国,也不代表青年,更不是一份合格的报纸。

谁看这玩意儿啊。


user avatar   minsky-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世上有一种无耻叫做歌颂苦难。

当你龃龉前行的时候,别人会来赞扬你的忍耐,却不曾帮你褪去你身上的枷锁,甚至为了节目效果再给你来点阻碍。

他们歌颂你,赞扬你但不曾帮助你。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称「7成00后嘴上无所谓其实偷偷努力」? 
  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公众号发文《成不了何同学,又怎样呢?》? 
  如何看待中国青年报对《后会无期》的评论? 
  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发布这样的信息? 
  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宣传的西工大学霸的作息时间表? 
  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关于周琦的文章:【这次“折腾”可能会让周琦职业道路越走越窄 】? 
  如何评媒体 12 月 21 日评论文章《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不喜欢你》? 
  如何评价中青报关于货拉拉事件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停止受害者有罪论”? 
  如何看待各平台对中国青年报近期事件的处理? 
  如何评媒体 12 月 21 日评论文章《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不喜欢你》? 

前一个讨论
广东省政府约谈恒大许家印,并向恒大派出工作组,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对恒大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安倍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两岸统一路上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