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凑巧看了一些宣扬相当新的刻板印象的吸血鬼题材作品,成了“吸血鬼怕太阳”这个模因的载体。
给吸血鬼找包括阳光在内的各种“弱点”,听起来很符合“近代欧洲民众在恐惧中自我安慰的规律”,其实并非如此。过去数百年间在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地流传的吸血鬼传说从未谈论他们害怕太阳。
塞尔维亚民间传说描述吸血鬼主要在夜间活动,并逐渐演变至吸血鬼在夜间有超自然的力量,但在那些古老的故事里阳光并不会给吸血鬼任何伤害。
- 一些故事描述吸血鬼白天在坟墓里度过,晚上出来害人或回家拜访他们生前的妻子,生一些孩子,特别是在妻子还年轻漂亮的情况下。
- 你可以从这里看出,某些吸血鬼电影里“吸血鬼不能生孩子”的设定是后来加入的。
- “吸血鬼拜访妻子”的想法可能是为了解释“战乱中死亡的丈夫是怎么留下遗腹子的”——你可以预期这经常拿来遮掩出轨的事。
- 一些故事说吸血鬼会离开故乡、到别的地方从事屠夫、铁匠等行业。显然,这都是在白天工作的行当,夜间就可以出去玩。
- 有些故事描述吸血鬼被刺破皮之后会流失大部分体液,那和他们从事上述整天跟锐利物品打交道的行业是矛盾的。民间传说是非常不稳定的模因集合,经常变异、重组、歪曲。
十九世纪吸血鬼文学的重要作品,例如 1872 年的《卡米拉》、1897 年的《德古拉》,从来就没有写过“吸血鬼怕太阳”。
- 在上述小说中,卡米拉的死因是心脏被刺穿、头被砍掉、头和身体被火化,阳光本身并没有对她造成任何损伤;
- 在上述小说中,德古拉的死因是在日出时胸部被刺穿。德古拉在白天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但也并不怕太阳。
从《诺斯费拉图》开始,二十世纪初拍摄的吸血鬼电影含有“吸血鬼死于阳光”的镜头。这些电影深刻地影响了观众心目中的吸血鬼形象。那之后,人们拍摄或写作吸血鬼相关的故事时,若是写吸血鬼在阳光下若无其事而又不说这是“特别强大所以不怕太阳的吸血鬼”,就可能被周围的人嘲笑“你这不是真的吸血鬼”。
这是新模因打入古老故事并被人们当成自古以来的一部分的典型案例。
- 1921 年拍摄、1922 年上映的《诺斯费拉图》是对小说《德古拉》的无授权改编,为此将“吸血鬼”改为“诺斯费拉图”、将“德古拉伯爵”改为“奥尔洛克伯爵”,诸如此类。拍摄时修改了吸血鬼角色的死法,既有表现主义的要素,又可以规避原作,听起来不错——其实本片当初还是因为版权纠纷而难以在美国上映,其副本更被法院判决强制销毁,但已经在多国发行的一些副本幸存下来。
随着时间流逝,不怕阳光的吸血鬼形象又增加了,你可以看看比较新的吸血鬼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