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发现了华点。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初中阶段很少给学生解释,生物学上的很多概念都是宏观的概念,高中也很少提及。食物链和二分之K最佳捕捞点就是经典的例子。
关于食物链,我的问题比你的要更直接一些:有些动物会同类相食,比如螳螂不繁殖的时候也会吃别的同类的螳螂,蝌蚪如果养的非常密集,也会出现蝌蚪吃蝌蚪的情况。然后才想到,还有循环捕食的情况,比如蜻蜓的稚虫会吃蝌蚪,但是青蛙又会吃蜻蜓。
问题的解决其实非常简单:食物链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表示能量在物种间流动的一种链条关系。如果总的来说,能量是从蛇这个物种往鹰这个物种流动的,那么捕食关系就应该是鹰捕食蛇,尽管蛇可能会吃鹰蛋或者雏鹰,如果就是互相吃的差不多(比如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在某些栖息地出现互杀的情况),一般认为这是烈度很高的竞争关系而非捕食关系,你总不能因为羊吃草的时候吃下了虫卵就说羊捕食昆虫吧。
更为严谨的理论,实际上是更宏观的营养级理论:即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素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杂食动物既是第二营养级又是第三营养级。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又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
如果这个不好理解的话,可以回忆一下高中的种群演化理论和初中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区别这个知识点:高中的生物演化理论提出,生物演化的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演化是种群中基因比例的变化,是一种宏观的统计学上的表征,而不是局限在某个个体有更高的繁衍机会这种基于某些个体的理论。食物链也是,它反映的是物种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和种群之间的捕食/竞争关系,而不是观察某些具体个体的行为。
为啥我的关注点是,妈妈985博士,爸爸说他自己堂堂一个专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