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才是正常的学术圈游戏规则。
人类总是希望最优秀的人才处在最关键的位置。总统要比部长强,部长比议员强,议员比基层公务员强。不然的话社会就要乱套。
最公平的分配职务的方式,是竞争。
人类常规的竞争逻辑,是晋升制,也就是能者上。
在军队,排长干好了干连长,连长干好了干营长,一路上去,一直到总司令。
在政府,乡长干好了干县长,县长干好了干市长,一路上去,一直到总书记。
在企业,职员干好了干主管,主管干好了干经理,一路上去,一直到总经理。
而学术界的竞争逻辑,是淘汰制,也就是不能者下。
一流大学招募十个一流博士,给助理教授,给最充分的资源,六年考核,留两个,剩下八个打发给二流大学。
二流大学招募十个二流博士,给助理教授,给不太充分的资源,六年考核,留两个,剩下八个打发给三流大学。
三流大学?三流大学就拣剩下的凑合过吧。
晋升制和淘汰制的关键,在于效率和人才的培养成本不同。
晋升制成本更低,效率也更低。
培养人才,就意味着让人犯错误,如果把一个不合格的人放在省长的位置上,犯错误就苦了一个省,几十亿几百亿就浪费了,犯错误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必须从乡长县长市长一步步升上来。不好的地方就在于真正有省长才华的人,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县长的位置上,浪费了天赋。
淘汰制成本更高,但是效率也更高。
一流大学为了挑两个终身教授,不惜花5倍的价钱,雇十个博士,然后赶走八个。这是何等的浪费!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确保了最一流的人才呆在名校教授的位置上。而且,这样效率也是最高的。我们都知道,科学家真正出科研成果也就是30-50岁这个黄金时间,如果还像政府那样一级级往上升,科学研究就要出大问题。
说到底,还是因为教授很便宜。六年之内,一个教授撑死也就带十个研究生,花上千把万,浪费了也就浪费了,并不是特别大不了的事情。
中国过去学术界搞晋升制,实际上是因为太穷,付不起淘汰制的成本,其后果就是一流名校有了一堆水平相当不咋地的50岁左右的所谓“教授”,其真实水平甚至不如当下被淘汰的助理教授。但是随着国家渐渐有钱,现在C9级别名校大都开始做淘汰制改革,开始舍得砸钱赶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财做得非常漂亮。
再说了,人才是流动的。六年被上财赶出来,并不是这辈子就完了。换个地方安心做学问,真正做出杰出的成果,大不了哪天再杀回上财嘛。一流大学的门,永远对最顶级的人才敞开。英雄不问出处,被哈佛赶走最后混到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大有人在。
M教授,不如找个地方憋七八篇AER JPE QJE出来,直接去弄个哈佛教授,妥妥打一次上财的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