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通用奥特能三电平台,在安全性上有哪些提升? 第1页

  

user avatar   weishi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ATS和XT5双料车主,这个话题推给我,感觉没毛病,终于不是那些“腿长是什么体验”、“你中了五个亿之后怎么挥霍”之类的抖音类脑残问题了。

我先买的ATS,2015年就买了,年轻人总得有个大马力后驱梦。虽然现在电动时代来临之后,马力突然就变得廉价了,但当时连330i都敢挑逗的ATS的确给了我们这群爱车之人一个价格更加公道的“大马力车”入手方式(现在大马力需要打双引号了),而且ATS刷新了我对美系车的印象,膝部气囊是标配的,头部气囊和侧气囊都是标配的,BOSE和主动降噪音箱是标配的,顶配279PS是标配的……

三四年前看过一个案例,有个ATS-L被满载的油罐车在红灯位追尾,猛烈程度比那些C-NCAP、C-IASI等等五星批发部碰撞测试内卷多了,车主不仅保住了命,车子连C柱都没怎么变形,我又刷新了对美系车的认知,老美设计的车子那用料真的很……你说傻大黑粗也好,你说良心车企下料贼足也好,反正用着不会胆战心惊。

情不自禁说这么多也没好好答题,我拉回去看看题目发现说Ultium的安全性,那我也没说偏,美系车安全性的确很到位,而且不是什么“漆水特别厚不容易刮花”、“发动机盖特别厚所以压上去不会凹”、“钢板很硬所以互蹭了一下发现对方日系车凹进去一大块”之类的民间科学家级别的安全认知,真正的安全是被大车怼了还能幸存下来,这才叫硬。

我之前关注过Ultium的几场发布会,是最后一场还是最后第二场才公布中文名叫“奥特能”的,当时几个看直播的人都在笑,可能因为都是同龄人吧,我们都说通用集团要暴打小怪兽了。

这个小怪兽应该就是会喷火的电池包吧。奥特能几场发布会的重点都放在安全性能上面,我认为这个比某些新势力不断宣传什么智能汽车功能要实在得多。虽然更多消费者喜欢所谓智能汽车,喜欢那些可能拍个朋友圈以后就不再用得上的所谓智能功能,但对于我来说,一台智能电动车,它的“从业资格”不来自于“智能”和“电动”,而来自于“车”这个概念——作为一台合格的“车”,它起!码!得!安!全!

已经有太多悲惨案例了,我不想发图上来,太恶心、太揪心、太痛心,这些生命就是智能电动车发展路上必须的献祭吗?我觉得不是啊,发射火箭也可以去实验室模拟到足够的样本量、积累到足够的经验之后才正式发射的,不然每一个大小测试项目都要用一枚10亿元的大火箭去测试,什么超级大国都扛不住这成本。

我认为智能电动车发展前期出现的这些问题,最大原因就是资本推动,要新势力们赶在政策红利期内赶紧盈利,所以没测试完整的车辆直接上路去了,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和动力电池频频出问题。好在我认为现在业界已经越来越理性的,也是因为几个传统大车企牵头做正向研发,大众MEB、通用奥特能、丰田e-TNGA、吉利SEA浩瀚、比亚迪E平台等等,都是业内叫得出响亮名字的角色。接下来车企集团之间要比拼的,真的就是正向研发的纯电平台了,看安全性能,看动力性能,看快充和续航能力,看智能化潜能,看模块化的拓展潜能等等。

至于智能化和电动化时代的汽车安全,我认为应该分为三大部分:一个是传统的车身结构(被动安全),一个是三电总成的安全性,还有一个是基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主动安全

先说车身结构强度吧,我认为这是车企必备的基本功,当然也涉及到成本的问题。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安全的汽车,张三打算拿一个S级或者揽胜跟运煤列车玩个对对碰试下,列车能从物理和生理上教张三重新做人(投胎)。奥特能厉害的地方,在于砸成本整了大量1500MPa超高强度钢去做电池包的井字形框架结构,整包抗挤压性能直接做到了国标要求的3倍,也就是整整3倍的碰撞动能都毁不掉奥特能的电池包,这样子里面的电芯才能安稳无恙。

正向研发的电动汽车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前舱里面不用放大大的汽柴油发动机和变速箱,这样子碰撞缓冲区的纵梁就可以布置得更加自由,可以随意加粗,即使遇到大事故,也有足够的缓冲区来吸能,即使遇到的重大事故能把车头或者车尾严重压缩,也要把前舱/后尾全部压溃才能进而伤到电池。即便是伤到电池,那还有刚刚说的井字形框架结构。

换句话来说,如果碰撞攻击会让我的车掉血,奥特能平台电动车的优势就是血槽超级厚,相当于DotA河道里面的那只“肉山”(Roshan),血贼厚且有魔法免疫。

肉山的魔法免疫,就是电池内部稳定性的事情了,这里涉及到好几样核心技术。

第一个是奥特能用了热稳定性提升10%的电池正极配方,而众所周知电池正极性能是最关键的,现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命名基本都根据电池正极来。比如磷酸铁锂的热稳定性就比NCM三元锂要稳定很多,而三元锂内部又根据NCM比例有数不尽的配方,跟“印度家家户户的独门咖喱配方”一样神秘,而且每家都有非常细微的不同,就看哪家吃了不容易拉肚子。

第二个是无线电池管理系统(wBMS),在业内是首个量产的。这玩意嘛,就相当于“真无线耳机”的体验。wBMS可以省掉包内90%线束,但不要线不代表省钱,无线苹果耳机就比有线贵多了……无线的好处就是电池的布局和配置会更灵活,整包可以进行无线OTA升级,去掉了线材就降低了重量增加了续航,故障率也会更低。反正我用无线耳机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耳机跟所有智能终端都能无缝适配,也不用怕自己手贱弄断了线。

第三个是电池监控的时间和范围,奥特能用的是7×24小时不间断监控,装了气压/温度/电压三组传感器,从尽可能多的维度嘘寒问暖,跟老妈子一样啰嗦(误,是体贴)。所以多数时候不是你知道自己要穿秋裤了,而是传感器(老妈子)精准地判断出你真的要穿秋裤了,毕竟老人家的腿脚比天气预报还准……

第四个是真的摊上大事之后的解决方案,奥特能可以在毫秒之间直接让高压电池断电,还设计了专门的快速排气通道,在电芯单体热失控时快速排出高温气体,相当于你工作压力太大时可以去拳馆打打拳发泄一下,但回去找你媳妇发火是没用的,因为最终结果只会是你跪在自己心爱的电容键盘上认错。

智能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最后一个影响因素是基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主动安全。刚刚那两项是说不幸撞上了或者内部热失控了怎么应对,而主动安全就是防患于未然,让车子在撞上之前就主动逃过一劫。这种系统有很多叫法,高级驾驶辅助、智能驾驶辅助、自动驾驶辅助都行,但不能叫自动驾驶,因为“自动驾驶”这个术语要在L3级别实现之后才能用,这意味着你在特定可运行的区域内使用系统,就可以不用看路了,而现行法律是不允许这样子做的。

所以凯迪拉克CT6和LYRIQ配备的增强型Super Cruise超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从来都不建议大家去玩无人驾驶,这太危险了。驾驶辅助为的是让车辆更安全,而不希望倒过来带给你更高风险。如今最实用化的驾驶辅助,是帮助驾驶者提前识别到风险并进行警示或者自行避让,已经有非常多成功案例。

汽车和其它消费品行业最大的不同,是对安全性的要求无法妥协,所有的技术进步和改革都要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发力较早的一些新造车势力已经暴露了各种安全问题,也承担了后果。

智能电动车的游戏这才刚刚开盘,这些车的年销量占比远不到我们汽车总销量的10%,谁能打好安全基础,后期才有望更加顺利快速地成长。作为车主,我不敢说自己对凯迪拉克每个地方都满意,但凯迪在安全方面的表现我从来没怀疑过,包括燃油车时代的和奥特能电动时代的技术。




  

相关话题

  开老爷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德国采埃孚的商用车液力自动变速箱在欧洲卡车上的运用不如美国艾利逊的多? 
  工作两年了 准备入手第一辆车 30W左右 ,有什么可以推荐的车,望各位不吝赐教? 
  如何看待2012年西安打砸日本车事件,以及以后还会不会出现类似事件? 
  家里汽车想改成加气的,市场上加气站多吗?加气方便吗?油改气可行吗? 
  是否很多人偏爱 SUV?SUV 相比普通轿车有何优劣? 
  为什么现在的豪华汽车品牌越卖越便宜?20 多万的奔驰宝马满街跑? 
  为什么现在不流行跳灯车了? 
  特斯拉 5 天涨价 2 万元,为何提价这么频繁?自主品牌车企会跟涨吗? 
  你见过哪些离谱的汽车改装? 

前一个讨论
国内目前的量化交易是否很少涉及到机器学习?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都很否定中文编程?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