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企业跨入第三十年头,组织开始僵化,内部大部分人失去了斗志,各种繁复的规章制度成了阻碍公司前进的藤蔓,而且企业又必须不断盈利保持生命。
这不是华为的问题,是所有步入中年企业的问题,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大企业问题中期成长问题,现在华为遇到了过各种成长性问题,现在这个严重问题要来到华为身上了!华为今年年报较去年比较,严重下滑。
大企业在新兴科技领域,创新和动力总是不如新企业,每一次行业创新都是新企业干出来的,那些大企业坐在功劳簿吃老本。
从高科技开山企业联想在电脑行业坐看一次次机会失去,到今天的阿里失去了创新活性,Google好久没革命性的变革,微软变得大而普通,苹果失去了神性光芒。
华为现在的问题就是新兴领域有科技优势,但是没有新企业那种年轻无包袱,敢打敢拼的精神。任何大企业在组织结构定型的情况下,进入任何新行业新领域,都会面临没有活力,没有创造力这些老问题,没有企业能打破。
其实要打破的是公司结构和管理理念,还有某些人的权力利益。
这一次华为五大军团,我却想起来辽沈战役的四野,和淮海战役的华野。
这两仗面对强大的敌人,采用了两种不同军队构成打赢了该打的战争。
第一战辽沈,林彪指挥的是自己一手搭建起来的四野。
到了淮海战役,参战的有华东野战军还有中野战军,华中军区,山东军区,中原军区在后勤上给予全力支持。
而指挥战斗的却是代司令和代政委粟裕,这种重结果,临时进行组织的军事结构打赢淮海。
现在五大军团结构上,看到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前的战略指挥的影子,三大战役前,各个根据地都失去了灵活性,每个八路军根据地都在守自己的地盘。
从1945年到1947年国共双方进行的战斗都是根据地争夺战,一旦进入以抢夺地盘的战斗模式后,对于中共这一方极其不利的,中共总体是收缩状态。
这简直就是1934之前的国内战争升级版,那时候也是为了守住苏区,面对国民党来自四面八方的饱和式攻击。这一次又在上演主席怎么能不心焦,可是各大根据地负责人都是地盘思维,没有人能用上帝视角是看全局。
毛主席主席需要改变这种思维,因为主席早年的思维就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能打就打想,不能打就跑,那时候敌强我弱,这种被称为游击队战术的东西,在解放战争期间开始被占地盘思维代替。
这就是人性,说都希望根据地大一点,日子过的好一点,战争才好打,可是主席要的不是这种状态。
广大中原地区没有进行彻底土改,地主乡绅依然在广大乡间,等着国民党犹如盼星星盼月亮,他们依然在乡间拥有巨大影响力。
每一个被国民党攻占的地方,地主乡绅马上就会组织起来帮助国民党管理地方,并且提供补给。所以之后发起第二次土改,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要把这些地主乡绅彻底解决。
之前的南麻、临朐之所以打的那么差,核心就是又陷入一地城的争夺战,部队在那里为了地盘等着挨打。
到了1948年豫东战役前,粟裕之所以说服主席,就在于主席需要全军到下思维进行转变。
本来派粟裕过江打游击也是这个意思,可是粟裕心里说:主席我懂你,不就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吗?我明白,可是不用过江也可以呀!
于是粟裕蹦出来第一个说,我不占地盘了,我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这个正中主席下怀,粟裕的军令状是给其他司令员一个态度,表明主席的控制力,因为一旦粟裕失败,各个军区司令就会把占地盘思维发挥到极致,这种仗对中共极为不利。所以主席才让粟裕打了这一仗,这也是资历较小的粟裕能够说服主席的重要原因,主席需要第一个蹦出来吃螃蟹的人。
所以当1948年初粟裕来到主席驻地时,主席要亲自接见,目的给别的一线司令员看着,我这是要转变思维了,谁跟上我思维,我就给你最高礼遇。
这时候的粟裕还没打豫东战役,主席又不是神,他不知道粟裕会打出什么战绩,但是主席就是要用亲自迎接粟裕来显示自己的决心。
粟裕到了中央一个人开始说服工作,最后整个中央被粟裕说服,原因就是主席要粟裕带动部队思维的转变。
五月份朱德亲自来到华野驻地濮阳,这是什么待遇,这时的粟裕何德何能让朱老总亲自过来给粟裕站台,就是因为他的思维跟上了中央的节奏,中央要转变,粟裕就要给战绩,既要马儿跑,那就草料给足。
朱德在华野明确表示,自己代表中央,代表毛主席给粟裕加油来了,其他受调遣配合的野战军马上明白,必须无条件配合粟裕的计划。
于是粟裕带着部队先打了豫东战役,证明自己的思维是对的。
豫东战役胜利了,这就代表主席试验成功了,豫东战役是试验田,以野战军为驱动主体,带动部队去打。之后第一战辽沈战役就是改变占地盘思维,改为进取型打法,四野部队从占地盘思维,直接改变成主动进攻型思维。
再到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为了战略目标,跨级别调动中原野战军,跨军区调动物资,所有的目标就是打赢这一仗。
粟裕打赢这一仗,跨区调动人员物资,背后就毛主席亲自坐镇,让个军区听话,现在任正非亲自指挥五大军团,目的也是一样。
五大军团目的就是像淮海一样,为了战略目的,可以跨区,跨部门调动人员、物资等一切力量,为的是企业整体利益,组织内少数人的部门利益必须为整体利益服务。
这种企业战略需要对于组织内部结构的高度把控,同时也是新市场足够大,足够支撑这个大战略所带来的丰厚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