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
不管是出自刻意,还是治理能力的限制,英国人治下的印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相当悲惨,不要说和现代相比,不管以横向还是以竖向对比都是如此。
随便来看几组数据:
整体经济:从1757 年到 1947年,近200 年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印度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几乎没有任何增长[1],原因在于这一时期英国人对印度的农业几乎没有重大投入,因此这一时期印度农业规模虽然扩大,但人均收入和生产力却没有增长;与此同时,英国又摧毁了印度原有的棉纺工业,去工业化对印度许多地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印度的财富以支付贷款利息、汇回利润、工资和养老金的形式源源不断地流向英国,“持续了 190 年的大量资金外流……如果这些资金投资于印度,它们本可以为提高收入水平做出重大贡献。”(by麦迪逊)与此对应的,1950-1951年印度人均GNI是7513卢比,2011-2012年达到了41255卢比;1960年印度人均GDP是303美元,2020年是1798美元。
生活水平:以实际工资水平来衡量的话,研究表明[2],北印的白银计价工资16世纪末略高于英国水平的五分之一,在18世纪下降到略高于英国水平的七分之一。与此同时,印度的粮食工资在18世纪之前本来较为接近英国的水平的。北印度和孟加拉的实际消费工资在17世纪初接近英国水平,但在18世纪之后就大幅下降。这是什么意思呢?货币没能跟上粮食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劳动所得可换的粮食减少了,以至于到了一个非熟练工人的工作根本无法供养家庭所需的地步(见图1)。实际上,直到独立前印度20世纪上半叶生活水平依然停滞不前,独立后生活水平上升,尽管工业部门的实际工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农业部门(见图2)。
人均寿命:在 1872 年至 1921 年英国统治的鼎盛时期,印度人的预期寿命下降了 20%。1947年印度从英国独立时,人均预期寿命不到32 岁(甚至不如解放时中国预期寿命35岁)。72年之后,2019年印度平均预期寿命69.7岁,曾属英属印度的巴基斯坦平均预期寿命也达到了67.27岁。实际上,你会发现大部分殖民国家在摆脱了殖民统治后人均寿命都有增长。
教育水平:印度独立时,识字率仅为16%(同样低于中国1949年建国时20%左右的水平),南方土邦主王国识字率高于英国直接治理的诸省。实际上,从 1860 年到 1912 年,英属印度的公共产品供给是世界上最低的,人均政府支出不到 0.01 英镑,低于印度土邦(0.02)、巴西和墨西哥等不发达国家(0.05)以及其他英国殖民地(0.18)的平均政府支出,换句话说,英国对为印度提供公共教育卫生等几乎没有任何兴趣和贡献,甚至不如封建土邦主关心属下的子民[3]。换而言之,所谓“白人的负担”,只是白人的傲慢罢了。 到了2018年,印度识字率为77.7%[4]。你可以说,就印度那对文盲的定义,这个数据绝对有水分,但也不要忘记,印度独立时对是否识字的衡量标准也就是一个“能看懂亲朋好友的来信并回信”,换句话说会写“是”或“否”就能算识字的程度。当然了,上个财年印度政府用于教育的开支占比相比依然非常低,区区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即便放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不是什么光彩的数据。
健康:1951年印度婴儿死亡率为146‰,2017年时这项指标下降到37‰。当然这也不算什么特别厉害的指标,因为中国的这一项在2020年已经下降到5.4‰了,实际上因为长期母婴营养不良,印度这项数据算是相当差的。
可能还会有人说,英国人好歹为印度带来了工业和铁路对不对?印度好歹至今还在享受这些殖民遗产对不对?唔,我相信许多印度人和中国人都对这点深信不疑,觉得英国老爷对印度做过不少好事的,而且就在印度内部,英国人殖民过的地区也要更进步更文明,比没被殖民过的地方好很多(就在知乎我也不止一次见过这样的看法,非常想建议持这些观点的人不要老在孟买转悠,不妨去原联合省腹地长长见识)。不管英国人印度人中国人,认为英国殖民是发生在印度的唯一一件好事的恐怕也大有人在。
然而,现在已经有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能说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对印度造成的负面影响延续至今,特别是殖民造成的阶级结构扭曲对印度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长期影响。它对印度铁路港口运河的投入本来的目的就只是为了将财富汲取到英国,因此“重点非常狭窄,仅仅只为协助商业性农业商品生产的推广和军事行动,很少以普通人口的发展为目标,……实际上对该国的发展有害。它可能没有发展经济,反而减少了对印度工业的保护……这些特定的基础设施投资成为印度经济‘欠发达’的一部分,并未导致经济的普遍增长”[5]。与此同时,殖民地经济模式不仅仅摧毁了当时印度的棉布纺织业和本土工业发展机会,还摧毁了印度农村经济。英国人为印度农村带来的最重要的经济遗产之一,就是其通过土地整理在印北推广(并没有发明)的柴明达尔制。柴明达尔制导致了土地兼并加重,自耕农民由于大量负债而被迫出卖土地并沦为佃农。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新的“土地贵族”至今依然是印度农村经济和社会改革最大阻力,并经常和宗族、种姓结合在一起,成为印度内部最大的封建势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独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曾施行柴明达尔制地区发展比未施行地区缓慢,这差距甚至还在绿色革命期间进一步放大了。[6][7]。
除此之外,英国在部分地区搞的种植园也破坏了当地民生,比如在特伦甘纳的甘蔗种植导致这个地区在20世纪倒退回了奴隶制;又比如比哈尔邦以恒河为界南北经济和发展水平差别明显,原因就在于英国人在恒河以北推广的靛青种植和对劳动力的剥削损害了当地农业,并导致这一地区的长期发展滞后[8](这也影响了这个邦的政治版图,发展落后的地区更倾向支持印人党及其盟友)。
在社会治理方面同样。独立后,曾受大英帝国直接统治的地区在学校、医疗中心和道路等指标上表现不佳,甚至比不上曾经受土邦统治的地区[9][10]。此外,在造成社会问题方面,英国人同样间接或直接地做出了不少杰出贡献,摧毁家庭土纺布产业导致妇女对家庭经济贡献降低,并由此导致嫁妆习俗开始普遍流传;“分而治之”的做法,刻意煽动和放大了不同宗教和语言族群之间的对立;为殖民控制的和征兵目的对种姓简单粗暴的处理和划分,导致原来模糊不清的种姓边界被划定,并为后来印度社会被种姓组织切割奠定基础(在英国人出现之前,很多种姓阶层划分只停留在婆罗门编造的理论中或只在“印度教核心圈”实际运用,换而言之,英国殖民统治实际上加快了整个印度社会僵硬婆罗门化的步伐)。
更不要说其他答案里也提到过的,印度200年殖民史里几次造成百万人口死亡饥荒的经济根源和制度根源都是英国人亲手乃至刻意造成的。1769-70 年间的巨大的饥荒可能导致“大约三分之一的孟加拉人”死亡,十九世纪下半叶则发生了多达11次大规模饥荒,1866 年的奥里萨邦饥荒造成300万人死亡,1877-1878,1889-1992,1897-1900年的三次饥荒规模最大,根据Romesh Chunder Dutt的粗略估计总共死了1500万人,“为害之烈,受灾之广,古今所未有”。顺带一提,饥荒最烈地区几乎完全与铁路系统(“英国人对印度最大贡献”)延线一致,这也就是森所提出的“铁路输送饥荒”的基础。而英国人对这样的灾难的态度是什么呢?“此乃天意,任何政府在预防或缓解方面都是无能为力的”。1943 年的孟加拉饥荒是英治印度的最后一次饥荒,夺去了大约 300 万人的生命,温斯顿丘吉尔对此的想法?印度人应该为自己的死亡负责,因为他们“像兔子一样繁殖”(尽管实际上由于大规模瘟疫和饥荒,1870-1920年印度人口增长率只有0.37%,1920年到1940年才恢复到1.22%)。问题在于,在英国人来到印度之前,离开印度之后,印度都再没有发生过那么大规模的饥荒了。
假如英国人从未在印度殖民过会怎样?做或然分析是很危险的。但至少可以确认的是,从英国人打赢普拉西战役直到印度独立,整个印度经济发展前景最好、工业基础发展最好、普通人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是提普苏丹治下的迈索尔王国,后来他和他的王国怎样了?
任何形式的殖民统治本质都是罪恶的。它可能会给一个国家的部分精英阶级带来好处,但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殖民带来的都只有苦难。想要证明现代印度国家是个low比国家的方式多了去了,不要说和中国比较,你就算拿它和南亚其他国家比,也会发现印度在社会发展、公共治理和人均收入上被斯里兰卡吊打,全球饥饿指数甚至低于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人均GDP还被孟加拉国超过,但要用搅屎棍帝国更仁慈英明的方法来证明,那还是算了吧。
话要分开来说,首先大城市里面的印度人,怎么说都比以前好很多。但是你要是去偏远山区、乡村,我问过一些老人,他们说和以前一样。
所以我能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印度人生活比以前好。
这是世界银行的数据,公布了从1960-2019年的印度人均寿命变化。可以看到这个变化还是很大的。寿命从40延长到70,接近了中国1995年的水平。
印度婴儿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
这些数据表明,印度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好。
看看网上信息:
19世纪后半期,饥荒杀了8000万印度人。当代灾荒观察员诸如罗马什(Romesh Dutt)、研究灾荒的学者阿马尔蒂亚·森指出降雨的不均衡和英国人的经济管理政策失误是导致饥荒的主要原因。自1857年以来当地人赖以为生的土地向外国人拥有的种植园集中,同时国内贸易受到限制,通货膨胀导致食品价格飞涨,大宗农作物从印度出口到英国。有些英国人诸如威廉·迪格比对政策改革和赈灾措施深表不安,但爱德华·布尔沃-利顿和总督当局反对这种变化。相信如果这样会导致印度工人逃走,直至印度独立为止,导致饥荒不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于1943年到1944年孟加拉饥荒夺走了300~400万人的生命。
在经历1857年的起义以后,尤其从1870年至1900年的30年间,重商政策盛行,进口猛增,与此同时本土生产和出口极少,导致印度民族工业也锐减,只有得益于全球产业革命的黄麻业是个例外。历史学家估计,由于次大陆民族工业迅速下滑,其经济从1800年大约占全世界GDP总量的25%减至20世纪仅有的十分之一。
附言几句,我看到一些没有去过,或者说去过但是写的东西细节存疑的作者写的内容,感觉有种把印度写成非洲的现象。
实话说,印度比非洲好得多。就拿饥饿来说吧,印度的饥饿是吃不饱,非洲的饥饿是饿死人。这两者有很大区别。
感觉我这个回答还能用
另外印度经济在殖民时代长期停滞
而在独立后到1998年平价购买力GDP比起建国时增长近3倍。
英属印度时代长期面临饥荒威胁,虽然今天印度营养和饥饿指数也谈不上好,但是比英属印度还是强太多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在一个有机能的民主社会,不会发生这样的饥荒。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发生了大约25次大规模饥荒。其中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饿死300万人。
1947年印度独立后,建立了民主政府,虽然许多印度人至今仍然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但是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