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敖的学术水平到底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yin-long-jj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敖在台大学的是历史学,师从姚从吾,受过专业史学训练。毕业论文:夫妻同体主义下的宋代婚姻的无效撤销解消及其效力与手续。这是一篇严肃的学术论文。

姚从吾很想把他培养成一名宋史研究者。他也跟着姚从吾认真做过宋史,在此期间写过《余玠人格品质的分析》,这篇文章跟姚从吾写《余玠评传》有关。此外,还有《宋帝始生异像考》,这篇文章很少有宋史学者引,其实可以和研究宋代火运与政治文化的论文联系起来看。

从他的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敖以社会科学治史的学术倾向。之后,他便转移兴趣,由宋史向近现代史过渡,由学者向文人方向转移。如果我们不把文人当成一个贬义词,而是追求贯通的另一种表达,李敖也足以当之。

在他的近代史研究中,胡适和蒋介石是两个绕不开的人物。胡适是他父亲的老师,也是他老师的老师,还是他的老师。但他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写《胡适评传》和《胡适研究》,力求展现一个真实的胡适。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是仰视正在盛年的胡适,唐德刚的《胡适杂忆》则是俯视正在倒霉的胡适,李敖的《胡适评传》更像是平视。他受胡适影响,并坚持发扬胡适的“自由精神”,而蒋介石是他的政敌,是他打击的对象。但他写《蒋介石评传》的时候,也尽量保持公正。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庶几近之。

尽管他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但他受历史学训练的根底始终贯穿在他的文章里。同时,我个人觉得,他的历史感比他的历史论文更为重要。所谓“走出书斋的史学”,大概是这个意思。或者可以说,他的学术倾向,由此从近代转向了当代。这种历史感,突出地表现在2005年大陆之行的三场演讲。历史学者所追求的“通古今之变”“经世致用”,在李敖身上都体现了。只是我们习惯性把他列为狂人,没有正视这点罢了。

李敖虽然身不在学界,但他与港台学界的历史学者多有交往,我读他的《李敖回忆录》的副收获,便是知道些港台学界的掌故。从这点说,要研究近代学术史,还得参考他的书。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论论文的精深,他写过;论论著的水准,他有;论著作和言论对社会的影响,他做到了。你说他水平如何?




  

相关话题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日前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大的火药桶」,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国家提出的「科技人员应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 
  为什么知乎上有的人喜欢批评龙应台? 
  台湾将实行教召新制,战斗训练时间翻倍,「后备军人」选充年限延长至 15 年,将有哪些实际影响? 
  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区别在哪?理论和应用能明白,基础到底是什么概念? 
  港澳台地区用的元素周期表和大陆用的是一样的吗?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一篇 SCI 论文的引用量? 
  大陆群众如何看待台湾? 
  台海局势不稳,为什么还要在福建建设好多核电站? 
  蔡英文这么假,为什么还有台湾老百姓支持她? 

前一个讨论
针对吴亦凡都美竹事件,你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奥组委在关于中华台北的出场顺序上搞小动作?





© 2025-04-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