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就是没有做高端的魄力呗。
产品生命周期的后半段就是库存阶段。
在库存阶段,企业都会开始有计划地出货:
一方面是收缩该产品的供应链配置,降低企业对产品的市场投入,压缩到基础客服水平;
另一方面就是等等党喜闻乐见的降价。
但这个降价你不能搞跳楼价。
小品牌小公司只做一锤子买卖的,可以这么搞;大企业不敢,涉及高端产品线的尤其不敢。
一般一年降两三次,踩在大的促销上,总降价幅度年内不超过30%。
我见过最激进的,是国内一些HiFi播放器厂家。(我之前跑过一批猎户座芯片,意外认识了一些本土HiFi厂)
他们几乎就不降。
发同类型新品了,老款大概降个15%到20%,然后价格就像钉子那样钉在那,继续卖个两三年。
实在卖不动,就把价格再打个六折,然后小批量分散开,逼自己的渠道商吃货。这样渠道商的售价在原价六折多的水平,继续细水长流缓慢清仓。
某位老总跟我说得很诚恳:我们BOM单价(产品物料成本)占售价才29%左右,这七成的空间是我们要死守的。如果为了清一批货就砸招牌,下一款新品就守不住这七成了。
这老板的思路是正确的。
除非是非常容易理解、品质容易验证的产品(原材料、粮食等),其他产品搞急速降价,消费者不会觉得有便宜捡。
他们只会觉得这里面是个巨坑。
对客服售后这些服务品质有追求的消费者,往往就止步了。他们担心你公司药丸,或者要砍产品线。
而这部分消费者一般又是比较有购买力的,这就直接伤害了未来的增量。
另一块沉重的伤害,在于品牌的忠诚消费者,种子用户。
他们长期接受品牌的宣传,建立了消费信任。品牌推出高端产品时,这批人往往是启动用户,帮助品牌建立前期的市场信心。
高端产品搞跳楼价,等于把这帮掏了真金白银的基本盘,给卖了。
从表面上看,你已经掏了钱,电子产品也是注定贬值,跳楼价好像和你没太大关系;但心理上,忠诚消费者遭遇到了严重的失衡感。
哪怕你是亏本降价,他们也会本能地认为原价存在极大水分。他们作为忠诚消费者,被品牌忽悠了。
这就是砸自己品牌的存量。
最最麻烦的是,这些情绪会引起共鸣。
消费者、媒体、投资人,都会看出你在这条产品线上遭遇重大挫折,且你的处理方式非常短视,似乎对品牌没有长远信心。
所以小米电视大师不是不能降,降到9999也可以,只是不能跳楼。
就算你把库存产品看成海鲜,有时候也不能急着甩给消费者。拉出一个降价清库存的计划表,熬个三年分批次降价,最后锁在原价40%左右的水平缓慢出货,比较合理。
这样肯定会砸在手上一部分库存,但你就是拿去给员工发节日礼品,也不能对外清仓大甩卖。
任何高端品牌都有忍痛消化失败产品的例子,这是你做高端高溢价必须承担的代价,你不能把中低端短平快的出货节奏搬到这里。
不过,我觉得小米肯定是懂这个概念的(应该吧...)。
但还是这么干了。
这第一,说明小米又在加成本运营的KPI,KPI压力大到市场部拦不住;
第二,小米在做这款高端产品时,对自家用户的消费能力存在严重误判,导致前期工厂下单过多。
可能是那种“订单按千算、销量按百算”。
如果是库存比例畸高,后续打算直接放弃整个价格带,那依小米的风格,这事干得出来。
只是这种搞法,真的太不“高端”了。
我能看出来某些答主是认真学了商科教科书的……
但是商科教科书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可能没他们想像的那么高……
东亚市场,特别是大中华区市场,它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渠道为王。强如苹果,也不能做到纯直销,也需要大量渠道商帮衬。以直销建立pc行业巨头地位的戴尔在中国也是广招渠道,连校园都有课戴表这种奇怪的玩意儿,就更能反衬出这市场特点有多强了。
当初诺基亚中国怎么崩溃式完蛋的?核心原因是诺基亚中国的分销渠道直接被诺基亚中国的惩罚政策逼跑路了,转行代理三星htc等渠道政策没那么严苛的品牌了。
10年之前诺基亚手机很好卖,原因是中国大众的传统印象里日韩系手机不耐用,而且也没有欧美系手机先进。那个时候手机还属大件消费,不耐用是致命伤。
所以诺基亚中国对经销商的控制力度是非常强的,动辄罚款停供。串货这个词怎么来的?就是指中国大陆地区建立了严格的地区分销制度,一省、一大区的货品不能随意销往其他地区侵犯其他地区经销商的利益。
实际上不止诺基亚一家有这么强的地区分销壁垒,很多3c厂商,比如电脑板卡厂商也是奉行这种原则,所以后面才有消费者集体维权要求“全国联保”。很久以前,这些电子产品是不联保的,哪里买哪里送修。
所以这就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消费者认经销商的个人品牌还是认厂商的驰名商标?要知道很多类3c电子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严重,而且进入门槛也越来越低,很多积攒了第一桶金的代理甚至可以直接和代工厂联系自建品牌。比如板卡界的商科,显卡中的同德五狗,当今显示器行业也是这样一个情况。苹果瑕疵屏催熟了一大批山寨显示器厂家,比如号称寨王的koios,寨王中王的HKC。
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仍然没有提高到无脑认品牌的阶段。
因此给经销商压货,死扛不降价,看着像是维护了品牌的高端形象,实际上是在给经销商拥客自重创造资本。
给经销商强定提货比例,必然会使经销商不顾一切低价出请滞销品。在经销商清仓低价品的过程,也是经销啥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
所以这个时候就和隔壁联想的问题结合起来了,联想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贡献是创造了一个产、销一体的市场-资本体系,用巨大的销量带动供应商(典型就是在联想bios白名单里的记忆科技ramaxel,内存模组产量全球第二)成长,用自有渠道和加盟渠道并行的形式挤压渠道甚至其他厂商的生存空间(比如国内有一批戴尔外星人就是神码出货,荣耀手机神码也承销很大一批)。联想系3C业务最核心的根本不是联想电脑,而是神州数码。
到这个时候,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呼之欲出了:渠道要赚钱,要给渠道留多少利润?
答案不统一,但是是留给整个渠道层面的利润是非常大的一块。也就是说渠道的提货价,和终端零售指导价之间有巨大的价差。这个价差,经常是商业机密的一种。也就是说除非自己是最上层的渠道,否则不清楚这个价差具体是多少。
所以联想、惠普、戴尔的pc业务利润率一直非常难看,其中很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总部废物(具体请参考戴尔6-7个不同版型的X58主板和杨笠代言事件,以及xps 730x和area 51 alx高达300美元的售价差怎么来的),另一个就是巨大的渠道开支。
很多时候,终端零售指导价的20-35%才是物料成本,40%是出厂价。因此就不难理解有些老diyer经常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商家买到恰当的产品。比如2011年1300买的全新5年保修x58 sabertooth,2016年1500买全新5年保修x79 sabertooth.
到这个时候,厂商的驰名商标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很多消费者这个时候看中的是经销商的个人品牌,也就是搞到非常便宜虽然过季但不过时的实惠产品,只有性价比一个考量因素,这个时候品牌价值的权重已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批货,如果官方不降价,那么压给经销商之后就是经销商用这些东西在咸鱼或者本地网络为自己的个人品牌添砖加瓦,同时厂商还要增加渠道的维护费用付出额外的维护成本。而如果在小米商城或者京东商城降价,最起码这部分注意力和关注度都是在厂商的驰名商标上。
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品牌的品牌形象的权重远没有稳定的市场预期来的重要。一批人尝鲜掏票子,另一批人负责清仓掏票子,建立固定的消费节奏,比养肥经销商划算得多。
这点intel是前车之鉴。
本来是先出来装逼,割一波想买高端又有一颗爱国心的粉红韭菜,但发现粉红一般没钱,有钱的都很汉奸地买三星索尼,于是无奈砍价,一直砍到哪个层次呢?就是那种996穷逼白领,阶级跌落消费降级的那种,买什么拼多多家电下乡拉不下脸,老婆又天天在家里骂他个没用的东西996都买不了高级家电。那么就买小米电视吧,里面烂得一B画质差无所谓,壳子高端就行了,反正平时看的都是优酷等SD拉伸来的伪4K,没钱也没时间玩PS5,啥高对比、HDR都是体现不出来的,看不出区别,老婆不骂了就行。
雷大善人这是在精准扶贫,首发割富人韭菜,降价是给粉丝们发福利
我的心里只有感恩
还是不太值得买,目前8K其实是画质减分项~很可能抵消掉miniLED背光带来的优势。
8K液晶面板现在良品率、CM值、均匀性、透光性等多方面都有问题,导致画质变差。
比如同为minLED背光的三星QN900A与QN90A,前者8K后者4K,8K电视QN900A的原生对比度就低一截,实际看起来QN900A的光晕也比QN90A电视扎眼的多。与某大佬讨论了一下,可能是由于8K面板的透光率太低,厂家用了提亮增益棱镜片。
降到9999那是不可能,在19999的价格,只能是被77寸小米大师OLED吊打的份。
要是说8K的清晰度优势嘛:
2013年,4K电视开始铺向市场。
2021年,4K片源没普及,中国还是只有两三个4K试播电视台。(4K还处在试播的状态下,居然要搞8K试播了)
我为了爱奇艺电视端的真4K画质“帧绮映画”开了星钻会员,但是,那些高码率杜比视界的电影居然会卡网速。我家是300mbps宽带,华硕ac86u路由器,家里四个品牌的电视都会卡网速。
(爱奇艺电视端app银河奇异果的真4K画质叫“帧绮映画”,码率比NETFLIX还高)
所以我说,8K影视,再等8年也普及不了。
————
我是知乎电视领域数码盐究员,智能电视选购指南见:
反正我是挺想不明白的,现在在某东的价目表上一看,全年最低价。
电子消费产品降价很正常,但是降价这么大幅度的跳水,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电视机为什么会降价?
第一可能就是面板降了成本低了,第二可能确实要推新货了,库存有点多。第三是电子产品本就是迭代快。
幸好这不是手机,不然一部手机本来上市是4999的旗舰价格,过了一段时间砍成了1999。那简直是破产大甩卖。
敢这样跳水,还是和这个产品定位有关系,毕竟4万起的82寸的大电脑,也是土豪家庭才能入手的。这个消费市场,只能算小众。
一般的家庭肯定不会花这么多钱买一台这样的电脑,所以它的产品销量也不是那么普世。
换个角度想想,这边买的早了可以尝尝鲜,享受一把VIP待遇,买了晚了等等降价那么多,也不亏。
可以说是双赢。
但是这样做其实对品牌还是挺伤的,如果搞个靠谱的价位会更好一点,不然这么大价位的降价,这不是伤害产品吗。
记住。任何一个公司,如果能高价卖出去东西,绝对不会降价销售。降价销售的唯一原因是不好卖。
任何一个公司。
什么时候降到9999,麻烦通知我,我抄底。
不过我估计该型号是不会有那一天的
不是,这问题有啥难理解,哪怕你就单纯当作是个寿命问题,也很自然吧。
常规上下班的车一年一万公里三年三万公里。营运车辆一年六七万,三年二十万公里。——所以你觉得私家车三年能跟营运车三年一个概念?
一般人自己的显卡,平均一天也就几小时,一天五小时(一周35小时)已经是很沉迷游戏了,而且游戏并不一定会显卡满载的(除了那些非要渲染到几百帧的电竞狂人,一般渲染到显示器帧率也就足够了),考虑到实际显卡负载比率,基本上大家平均一周10小时游戏是很常见的玩法,一年才500多小时工作。而挖矿是永远满载显卡,一年就是实打实的8760小时。负荷一二十倍。
那么问题来了,挖矿三个月相当于消耗了人家正常玩三五年的寿命,这显卡可不就是锻炼得老惨的嘛。。。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