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宣布造车至注册公司的5个月间,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产业链考察以及用户调研,拜访10多家业内同行以及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进行深度沟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米已经投资了4家动力电池企业。
目前,小米集团共拥有工程师1.6万人,2020年研发投入约100亿元,在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上有着充足的底气。雷军强调:“我相信,小米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对汽车业务形成有力的支持”。
智能汽车逐步被市场接纳,也是发展的趋势,从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并且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来看,小米造汽车的决心。
计划2024年量产,可见雷总信心十足!
看来小米进军汽车产业是很认真在做,我是小米手机的忠粉,相信小米汽车品质也不会差。
刚好现在的我自己的燃油车也跑了5年,再等几年也可以考虑换智能汽车,小米汽车应该是首选,没疑问。
电池续航问题,是智能汽车共同的问题,不知道雷总能不能更好的解决?
小米和其他品牌的汽车不同在于,自身IP够大。而且原有的手机业务也搞了很多相关的家电,是一个智能生活圈,因此小米的重心是智能化的深度。这和华为很相似,华为也是手机出身,也有自己的智能生活体验馆,也造了汽车,但是并不是以华为命名,而是赛力斯。
小米在手机的短板也比较明显,就是电池不给力,耗电快。我就是小米手机用户,在使用中,小米在系统上是没问题的,就是电池不行。也让人担心小米汽车会不会在以后也有同样问题。
续航是大家都有的痛点,能够解决掉的话,理论上说大家也都能解决,毕竟这是基础功能。那么就是智能化的问题了。由于小米的起步时间还是相对较晚的,那么在研发到量产到实际应用中,这个环节缺少了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点,小米在这方面要考虑得非常周全,毕竟新能源车已经有一批车主了,用户体验要求只会是越来越高,不会降低。
然后就是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问题。比亚迪,广汽埃安,北汽新能源这三剑客在新能源车上都非常凑巧地成为了滴滴司机的象征,品牌力走向了另一种成功……而其他品牌新能源车的差异化还没有那么明显,所以小米在品牌营销中的“车设”中所立下的“年轻人的第一辆车”这个标签,还是很机灵的。品牌,车主年轻化,潮,酷,如何让年轻人认为,这个车够炫,这是小米所要下的工夫。
国内新势力造车第一台从立项到量产基本上都是三年左右,证明在现代工业体系下三年足够一个新团队搞出一台没什么大问题的车子出来。
但从结果来看第一台车只花三年来开发的话很多细节必然是欠打磨的,如果大家还有记忆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是初代ES8,初代小鹏G3还是初代理想one多少都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然而即使知道这一点,小米作为后发入局者也不可能像传统车企一样慢慢搞开发,所以我们可以预见这三年小米的大部分工程师必然都是要996起步了。
我比较好奇的是小米这次究竟打算从哪个角度入场切谁的蛋糕。用户体验路线肯定搞不过蔚来,智能化路线未必搞得过小鹏,CEO偶像化路线有特斯拉珠玉在前,难道还是走手机的性价比路线?但我寻思着比亚迪的车子也不贵啊,最近零跑推出C11的性价比也很高嘛。
有没有做战略的大佬提供一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