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明白这几个方子,不是只看看教材,或者查查药性就足够的,按图索骥往往适得其反,也不会真正学会。
首先理中丸和补中益气汤是一类,这两个方子都是大病小病皆可治疗的典范,无论是陈年老疾或者急性发作,或者极其严重病危,都是可以倚仗建功的。但两个方子的差别又尤其大,理中丸是执中央而运四旁(喻嘉言语)的关键方药,《寓意草》记载喻嘉言五次使用理中,所治之病有疾有缓,甚至有将死者,全在与把握之妙,尤其治疗小儿胸部高突,大便燥结证,塞因塞用而用理中,最最启发心智,后代医家无不宗此,如叶天士,徐灵胎,王孟英等,皆得其旨而有新意。我临床每用理中皆能神效,一案朋友自觉感冒,浑身无力,发热汗出,我辨为中气之馁,用理中汤,当晚痊愈。二案患者食后腹胀,疼痛难忍,辨为虚证,纯用理中,毫不用三仙枳朴,十分钟痊愈。三案患者中风嗜睡,不能翻身,几乎不能食,用理中汤,第二天基本恢复。这是理中汤的妙用。
至于补中益气,要细讲就颇费口舌,所谓开千古不传之秘,实至名归,暂且搁置于此。
归脾汤,人参养荣汤,养心汤是一类,此类方药的最大贡献者,不在于严氏家藏方,而在于薛立斋的发明,归根结底都是归芍四君子的加减,即在四君子基础上加入养营,参入开窍以通神明,尤其适宜于女性,这三个方我临床也极常用,不在于能全背四方,但知归芍四君子,从而加减即可。要点是这三个方关键时刻难以倚重,适合慢性病的调理,和治愈后的收功。
至于参苓白术散和资生丸,这两个方又与归脾汤类方大相径庭,归脾汤类方多加当归,白芍,龙眼,五味子,麦冬,熟地以养荣阴,而参苓白术散和资生丸则加入扁豆,山药,薏苡仁以增强补肺祛湿之能,所以适宜人群全然不同,前者在于气血两虚,五脏同弱,后者在于脾虚生湿,湿而生泄。参苓白术散与资生丸两方之间也有较大的区别,资生丸入升降三焦之药,脾胃虚弱者多可常服,适合缓中之缓证。参苓白术散则过于滞涩,适合缓中之急证。此处引用《医宗金鉴》原话,很能说明问题:(资生丸)既无参苓白术散之补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消,能补能运,臻于至和,于以固胎,永无滑堕。丈夫服之,调中养胃。名之资生,信不虚矣。
所以学习方剂,不在于读一读功效,只看功效,病人也会,还要医生干嘛?我常推荐病人用中成药,比如鲜竹沥推荐给中风,患者看了说明后说,我又不咳嗽,不肺热,而是中风,你也太不专业了。究竟什么是专业?医生应该苦心孤诣的探索方剂的细微差异,药性的本质区别,才能在临床时心中了然,而不是沉迷于方剂学的文字,中成药上的功效,这不是中医,还是一千年前丹溪翁骂过的局方之学,简单就能造出一个app,病人自己搜索关键词查阅,还要医生何用?我劝有志于学医的后学,忘掉功效,去追寻医理。
下面是最近的补中益气汤医案。
患者曹某,四年前因咽炎住院,每日输液打针,导致失眠,抑郁,焦虑。后数月时间增颈椎病,胸闷,短气,眩晕,脚凉,汗出,浑身无力,纳差,胃胀,怕冷,大便溏。西医检查新增主动脉硬化,垂体分泌不均,肺结节,肺气肿,颈椎增生,肝钙化灶,颈椎三节膨出,一节增厚,双侧额叶蛋白质脱髓鞘等,病历全部厚达40cm。刻下前症俱在,面色黄而铁青,失眠尤重,多彻夜不眠,左手浮缓无力,右寸沉弱,关沉细,尺沉弱,舌淡白,苔白腻略黄,有裂纹。用顺气和中汤加减,三剂后,失眠大愈,每夜可睡五小时,晨起神清气爽,已可自行做饭,心态好转,面色铁青全下,胸闷气短,纳差胃胀大减,眩晕愈,上半身逐渐有力。此病治愈尚需数月之功,然后见效如此,远过患者之望。且患者四年来看遍郑州名医,观其所服,酸枣仁汤,四七汤,越鞠丸,柴胡疏肝散,滋水清肝饮,甘麦大枣汤,温胆汤,参苓白术散,砂仁豆蔻辈等,竟无倚重补中益气者。妄用半夏,已属不经,甚而养阴疏肝,无非见症治症,信已离题千里。余读书至薛立斋,李中梓,易思兰辈,每遇大症,以补中益气汤随手治愈,千载之后,仍仰其高。至有同事叹曰:补中益气适足以疗疥癣,不足以疗心腹。是何言哉,余每荐《内科摘要》与之,观者无不叹服。李东垣所以相侔仲景,为名医所重者,以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