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否认识这位作家,获得诺贝尔奖本身,及其对作品传播的影响,也是颇有意思的文化传播现象。
阿卜杜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1948年出生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当时属于桑给巴尔苏丹国)。1968年,古尔纳去往英国留学,后来曾短暂的在尼日利亚任教。他在英国的肯特大学得到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主义相关,尤其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相关的内容。
古尔纳主要以英文写作,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天堂》(Paradise),这部小说曾得到了布克奖和惠特贝瑞图书奖的提名。小说讲述了名叫优素福的虚构人物的故事。优素福的父亲经营着一间旅馆,欠着阿拉伯富商阿齐兹一屁股债。优素福年少时被典当给阿齐兹,以偿还父亲的债务,他随着阿齐兹的大篷车,遍历了中非和刚果等地,当大篷车返回东非时,一战开始了,阿齐兹被德国军队强征,卷入到一战。这部小说挑战了世纪之交西方世界对非洲的主流印象,被认为是一部多层次、暴力、美丽而奇特的作品。
这部小说在外国豆瓣goodreads上得到了3.51分的评分(满分5分),共675个评价,75条书评,书评我就不翻译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https://www. goodreads.com/book/show /765618.Paradise
作为对比,我搜了下中国作家莫言和余华的作品在goodreads上的数据。
这是万年陪跑的村上春树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古尔纳的出生地桑给巴尔,过去是东非的贸易中心,连接了东非和中东以及印度洋世界,从阿卜杜拉扎克·古尔纳的名字和长相上,也能看出他身上的融合色彩。
谷歌上搜索这位作家的英文名,得到11.8万条搜索结果。
2021年10月7日19点,通过Google Trend搜索这位作家,并没有搜到任何结果,可见,这是相当冷门的一位作家。
当天20点,Google Trend有了这位作家的数据,可以发现,搜索这位作家的主要是南非和尼日利亚的网友。将其和中国作家余华和莫言比较,可以发现,即使是在搜索热度相对比较高的2004年,古尔纳的搜索热度也不及莫言和余华。
这位作家的中文维基词条建立于2021年10月7日,英文词条建立于2007年,可见,他在国内基本上是鲜为人知的人物,在国外也并不属于非常知名的作家。
留着这些数据,一年后参考比较下,也许会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博彩公司:“猜一猜,今年谁会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没想到吧?”
诺贝尔文学奖是公式密码的,那就西方哲学观+本国文化+讽刺本国政权,每一届看着摸不到头脑的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规律就这么简单。
什么是西方哲学观,西方哲学演绎到今天,就是个体反抗群体的愚昧,保持个体的独立与清醒。
西方哲学的根源柏拉图开始,因为神权社会的存在,个体知识分子为了不被神控制的社会同化,必须保持叛逆,保持与社会群体的距离,就这种精神让西方人在文艺启蒙(他们自己贴金说文艺复兴)后,开始了一个个科学家独自探索科学的精神。
西方哲学家这种对于群体的叛逆与远离,一直贯穿到现在,甚至一个中国人要出国留学,必须要向大学证明自己的独立精神与自我,就是他们想让中国人也学习西方这种对于社会与人群的疏离。
可是中国人没有经历神权社会,神权社会在中国就没有生存土壤,中国读书人的境界是,越是优秀就要成为国家管理层的一部分,回到乡里要担负教化乡里的责任,两千年一直如此,在中国大隐于市是普遍得到认可的。
诺贝尔文学奖就西方哲学观的延伸,全世界所有非欧洲文学奖获得者,就是西方哲学观在全世界宣传过程。
从川端康成、大江建三郎到莫言,再到这次的古尔纳,主角都是一个孤独的清醒者形象,他清醒的看着这个国家、民族、政权、社会的盲动、混乱、黑暗、愚昧,书中主角不是最聪明的,但永远都是人间最清醒的。
看表象,书里写的是最原汁原味的作者本土故事,但是核必须是上述条件,然后还可以加上对于本国政权的反抗,可是心里也可以直接反抗。
诺贝尔就是坚决的西方文化全世界布道者,贾平凹之流的这辈子都别想,因为他没写清醒独立的个体与群体的距离,他没戏。
但凡小说里主人公与社会群体完美融合了,那么这辈子就别想了。
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文化加政治的工具,不过文化在前,政治在后加权稍弱。
西方文化的核就是那点东西,用诺贝尔文学奖来推广,下一次还会有更让人意外的作家,但是按照这个标准,大概就能推理出获奖原因了。
黄码管理哪够?“黄码管理+征信档案”配合使用效果最佳,是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些地方把闯红灯、错误垃圾分类、手机声音外放、公交吃东西等等纳入失信行为,这个未参与全员核算检测的,不仅仅要黄码管理,更得上个人征信管理系统,还有啥措施,一并上。
回答完这个,才发现另外一个热点:河南教育厅规定「学生寒假违规补课将计入个人诚信档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637257/answer/2321596192
1:全员核酸急迫性:一个没有大规模新增病例的城市2天内全部核酸的急迫性在哪里?
2:全员核酸必要性在哪里?上海新增病例每天基本没断过,虽然大多是入境者,市区也出现过多次病例情况了,也都没那么紧张。最大规模的也就是迪斯尼那次几万人次核酸,也被人喷不科学。即便是做核酸也在很小范围才有,精确到小区的单元楼。我隔壁先后两个楼被临时封闭2天做核酸,但对其他楼没有任何影响。
3:擅变黄码科学性在哪里:健康码颜色制定本来是从科学范围来预估一个风险可能性,不管三七二十八直接变黄码的操作真是高,实在是高!
几年前某军区站岗哨兵被袭,枪弹被抢,人死没死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提个问题“为何全副武装哨兵面对袭击挂掉”?
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