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未来 30 ~ 40 年中国房价有下跌的可能么?从人生一辈子的周期来看~做房产定投是中国最好的投资?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gang-30-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反对

@温酒

的答案。特地码了一段文字来说这事。关于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听了太多说法,也忍不住来唠几句。有一种非常有市场的说法,一线城市集中了大量优质资源,大头包括就业、医疗、教育这三项,所以这是支撑一线城市高房价的原因之一。首先我要声明,我没系统学过现代经济学理论,没能力预测房价,更没能力判断目前一线城市房价的高低,又只在上海长期呆过,其他城市只是旅游去过,所以我要说的是,上海的就业、医疗、教育资源并不是支撑上海目前房价的重要原因之一,至少支撑力度不像大家所说的那么大。因为上述三种资源,在上海通过租房都能够享受到,然后上海房租又不贵(房子的出租年化收益率大概在1.5%-2%,还不计算装修折旧)。 就业和医疗没什么好说的,租房子不存在不能在上海找工作和看病的问题。下面说教育资源,一帮人动不动就拿学区房说事,据我所知,80%以上的住宅所对口的学校都是菜校,剩下的20%对口好学校的住宅,那可是有溢价的,所以你租房去上一个菜校和买了房上菜校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有人硬要扯上户口问题,首先在上海买房不送户口;其次,没有户口的人,只要居住证积分满120分(本科毕业加中级职称,遵纪守法就可达到),子女也可以在上海高考。。。。。 所以说上海的就业、医疗、教育资源是支撑上海目前房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观点并不具有说服力,租房完全可以享受到这些资源,这些优质资源可以支撑目前上海的房租,但支撑不了目前的房价。当然有人要扯买房比租房更稳定更利于家庭和谐之类的,这涉及的又是另一个问题了,以我这知识结构和年龄阅历就不乱说了。。。。。。


user avatar   ne0matri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半个月前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字,不知道能不能解答你的问题。

今天来聊点劲爆的:最终会是什么刺破一线楼市的泡沫?

周六的时候有点无聊,于是去上海科技馆参加了极客公园的奇点峰会。(原谅我真的不喜欢周鸿祎)


作为一个在科技圈里略懂金融的人和一个金融圈里略懂科技的人,即使不去峰会,最近有两股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去了之后这两股趋势就愈发明显地感受到了,那就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

按照我的标准,现在这两个领域的所谓的一些技术,在我看来还是比较幼稚的,如果你问我是什么感觉,我现在拿一台15年前的电脑给你,你对这台电脑是什么感觉,我现在对这两个领域就是什么感觉。


一台15年前的电脑是什么样子的?2.4Ghz的奔腾4,512M内存,80G的硬盘,再加个17寸的CRT显示器(不小心暴露年龄了,话说再早一点,进电脑室还是要脱鞋子的)。

15年前的游戏效果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而现在各种显卡杀手,效果是这样:


是不是有种脱胎换骨的赶脚?

所以虽然我觉得现在这些所谓的人工智能算法和VR设备都是垃圾,虽然我觉得这两个行业充斥了各种各样卖概念的骗子,但是我真是有种“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的感觉,假以时日,这两个行业可能真的会像当年的电脑一样,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其它方面的影响我这里先不谈,回归到今天的主题,那就是到底最后是什么把一线楼市的泡沫刺破掉。我想,写到这里,你们也应该心里有答案了吧。没错,就是我上面提到那两个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演进和迭代,一些机械性和程序性的工作,将会直接不再需要人来完成,什么撰写个报告啊,预约个日程啊,处理些文本啊之类的,以后应该都会直接被取代掉。这意味着一线的大城市里,以后将没有今天这些勤勤恳恳穿梭在各个办公楼的小白领的生存空间。



这也意味着,你们将不再需要拿着这些微薄的薪水,每个月挤在狭窄的群租房里,从收入中刨出一大部分来养活那些不劳而获的房东。


而VR技术的演进,最大的影响不是给你视觉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冲击效果。今天我们只能在视觉效果上比较明显地感受到VR带来的改变,但是以后呢?有没想过,现在我们只能看,但是以后我们直接就能通过VR或者AR,进行在线的办公和交互。

从更宏大的尺度上来说,VR技术通过对现实环境的虚拟,拓展的是整个人类的协作体系。当虚拟增强技术发展到足够的强的时候,你所在的那一小块空间,就能触摸到整个世界。如果你不需要挤地铁去办公室也能进行社会活动和协作的时候,你在一个四线城市的大别墅,和在一个一线城市的群租房,又有什么区别的?


是的,也许我说的这个预言还很遥远,也许现在看起来它还不至于那么快实现,但是,该发生的东西,总是会发生的嘛,不争朝夕。

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各位一线城市的房东们,你们也不要觉得死得太冤,因为打败你的对手,从来都是冒出于一个你所忽视的领域。

就像打败诺基亚的,不是当年的老二摩托罗拉,而是一个靠卖台式机和硬盘式MP3起家的苹果;打败中国移动的,不是老二中国联通,而是一个根本就不是移动运营商的微信;打败当年最好的马车生产作坊的,不是排名第二的马车生产作坊,而是汽车流水线。

最后干掉一线地产的,不会是三四线地产,而是跟房地产根本没什么关系的VR和人工智能。


最后要说的是,房地产还是中国的一个支柱行业,在找到另外的经济增长点之前,国家是肯定还不会让它这么快倒下的。但是请注意我说的前提:“在找到另外的经济增长点之前”。

如果中国的经济成功转型(按照我个人的看法那是一定会的),那么,接下来政府会做什么,你们猜?


user avatar   reinhardtj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还挺深刻的,这相当于问,房地产周期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一个价格周期(price cycle),还是一个交易量周期(volume cycle)。

Leamer(2007)用美国数据做出来的结果是:房地产周期是一个交易量周期。原因为房产持有者特别讨厌房子的名义价格下跌(aversion of nominal loss)。这样一来,在房市不好的时候,多数持有者的选择不是降价卖,而是攥着不卖。当然,紧急情况除外。

这个行为和另一项主要资产——股票的交易行为是非常不同的。原因有二,第一是股票可以看做能无限分割,但房产不行;第二是房产的使用价值看得见摸得着,而股票不是。用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是割肉和截肢的区别。

所以,在房市上,你看到的是价格虽然跌了,但根本买不到房。

但是房价是否可能跌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名义价格不太可能跌,跌的是实际价格。两个度量,一个是根据通胀调整的价格,一个是房价收入比。前一个意义不大,因为房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拿财富(存量概念)去换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拿收入(流量概念)去换的东西。所以房价收入比这个东西直接度量了房价相当于多久的财富积累,是一个更好的价格度量。

下面说说加杠杆的问题。简单来说,银行体系不会无节制地去加。两个原因:第一是自身对无节制加杠杆的风险有清醒认识,第二是监管不会放任。教训来自于美国。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爆发始于房贷的大规模蓄意断供(strategic default)。而蓄意断供的大规模出现,就来自于房贷的杠杆加得太高。下面用一个极度简化的模型说说直觉。这个简化模型虽然明显是错的,但对说明直觉来说,这样的模型就足够了。

假定房屋价值为H,房贷计划为首付为D,此后每月支付月供M,共支付T期。不考虑折现和银行利率。那么有H=D+M*T

那么,什么叫给房贷加杠杆?就是降低首付D,增加月供M。

假定T不变,考虑在某一时点,房地产市场面临一个乘数价格冲击A。0<A<1。这时房屋价值变成了H'=A*H。

考察该时点上房贷残值。在这个简化的框架中,唯一的决定因素是房贷已经还了多少期。假定房贷已还t期,那么房贷的残值就是M*(T-t)。那么,如果目前房贷的残值大于房屋的价值,那么债务人就有选择断供的激励(当然不一定断)。反之,如果房贷残值小于房屋的价值,那么债务人几无激励选择断供。注意,在讨论有无激励时,前面支付过的首付和月供可以看做沉没成本。

下面考察两个场景:高杠杆场景和低杠杆场景,分别以下标h和l来表示,并假定还款期限T一样。由前面的讨论知:

由于蓄意断供激励的分界点是M*(T-t)=H'=A*H。那么不难发现,在M较大时,分界点的T-t*较小,换句话说就是t*较大:

后面的F(.)是累积分布。后面这个不等式意味着,在高杠杆场景下,有可能蓄意断供的人更多。

在次贷危机中,各类MBS的存在使得银行对断供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都更马虎了。但是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银行和监管机构都看到了实在的教训,可以预期类似的危机发生的概率变低了。而要预防危机,还得监管和银行体系一起按住杠杆才行。

几篇可以参看的文献

1.房地产周期的描述

Leamer, E. E. (2007). Housing is the business cycle (No. w13428).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蓄意断供的决定因素——比我模型里提的复杂得多

Guiso, L., Sapienza, P., & Zingales, L. (2013). The determinants of attitudes toward strategic default on mortgag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68(4), 1473-1515.

3.次贷危机的一个早期总结

Ashcraft, A. B., & Schuermann, T. (2008). Understanding the securitization of subprime mortgage credit (No. 3). Now Publishers Inc.


user avatar   nicolas-ni-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抖机灵,不骗赞。

有人不经意问到我对房价的看法,没想到这么大个问题我个人也会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答应今晚找一下以前看过的几篇讲述房价的文章表明我的观点。但结果没找到。不想食言,所以按照自己的逻辑整理一下,希望有帮助。 也感谢大家来拍砖,理越辩越明。

-------分割线-----

20171205, 美帝减税,TG批判。市面上重新兴起资金外流的感慨。房贷利息也从基准提升到30%-40%的上浮,而且放款速度非常慢。 有新楼盘的地产商已经要交房还没收到银行放款,甚至因此要求业主缴纳违约金。

市面上倒是豪宅又掀起暴涨的风声。深圳的豪宅最近几个月号称有20%左右的涨幅,而且成交似乎也回暖。

有基友看了一年,最终先卖自己的房再换大房。成交价跟半年前没有变化,倒是贷款利率上浮了,各种感慨。


以上种种,暂不评论,有空再脑补。

-------分割线-----

1. 方法论?

大约大家都会认同未来是无法预测的,包括房价。所以我想我会尽量按照一张观测预测性指标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思考。比如,虽然我无法预测海啸的发生,但是如果我清楚的知道海边的白色泡沫是海啸的先兆,那么我大约可以为自己争取到几个小时的逃命时间。

所以,在我这里,我把预测房价的问题,转换为了什么样的指标才是房价崩盘或者趋势性下跌的预测性指标。 (之所以关注崩盘和下跌的指标当然是因为崩盘和下跌会给我们带来伤害,上涨就无所谓了。)

2. 预测性指标

我这里会提到两个指标,其中第二个其实个人觉得更重要,不过第一个最近发生的更明显,而且貌似更生动,所以我先讲第一个。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指标都是我“道听途说”的,所以我既不是原创,也除非找到原文不然真的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这两个指标。 不过欢迎大家质疑和提出新的想法,感谢你告诉我别的观点,因为我也真的很怕跌啊。。。。还有我爹啊。。。。

A. 所谓虹吸效应

原作者提出房价崩盘的路径应该是一个类似于虹吸的游戏。 一开始,全国人民都会喜迎房价上涨,后来呢三四线不涨了,资金就往一二线跑,所以看到的就是三四线无人问津,一二线反过来涨的更厉害。接下来呢,二线不涨了,一线再来一波;再然后,一线郊区不涨了,核心地带再来一波,所谓优质资产。 (不准确的观察,最近比如深圳,普通住宅不涨,但豪宅反而一直在涨)优质资产呢,后续又会向比如学位、优质地段等各种概念的稀缺资源汇聚。最终,就是只有极少量的资产符合这个标准。

乍一看,这个好像也没什么,符合资产定价嘛。不过认真想来,有点恐怖。第一个,大量的资金被少量的资产占用,导致整个市场缺乏流动性;第二个,经过这么多轮虹吸,少量优质资产的价格已经高的离谱。这时候你能想象的到,这个市场的参与门槛变得很高,也就是符合条件的投资人变得很少。少数人手里握着大量资产,又缺乏流动性。这个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只需要一点风吹草动,任何一个投资人都可能低价抛售大量资产,直接造成雪崩。 那整个市场就真的挂了。

为什么先说这个,因为我觉得目前的轨迹很明显和清晰。

B. 一手二手房倒挂

这个指标提出者还是个少壮派的经济学家,具体是洪灏还是陶冬我忘了,也没找到原文。 解释我记得也很简单,就是一手开发商比普通民众有更为全面的信息掌握和视野,因此他们会抢先在市场出现明确趋势时低价出售,而此时二手房出售者则会因为信息不透明而保持原价,导致房价倒挂。

说不好为什么我对这个指标这么印象深刻而且一见到就奉若真理,只是觉得这个逻辑无可辩驳。

而且当时看到,市场上还没有明显的倒挂现象。对了,当时他还同时在2016年5月预测股市泡沫最多再扛三个月。(我很认同,虽然我还是冲进去了,以为还能扛三个月,惭愧~~~)而且当时也以为这个指标会转瞬即逝,结果现在大家反而对倒挂习以为常了。。。。有点意思。 对我个人而言,反而是让我更认同这个指标了。


3. 还会不会反而涨?

市面上看涨的理由很多,不过炒股的人都知道,涨的时候有一万个上涨的理由,跌的时候也有一万个下跌的理由,大部分没有鸟用。 不要在意细节~~~尤其是晚上泡吧宿醉起来的时候~~~

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我不看涨的大趋势原因:

A. 市面上的钱

前端时间的暴涨应该说大家都能同意就是货币严重超发和杠杆加大的结果,不认同的可以讨论。如果是这样,那原因没有了,是不是就应该涨不动了? 我认为逻辑上勉强说的通吧?但这时候市场上反而找了一堆别的原因来支撑,这就有点奇怪了。

单从钱来说,增加首付、控制杠杆、甚至于央妈的缩表都不能让你对市面上钱会减少这一趋势产生认同的话,我就有点不大理解了。 请自行百度缩表。

市场上,钱少了,还能怎么继续支持资产价格增加呢? 难道还会有持续的钱从别的行业进入房地产? 好多行业都快“饿死”了吧?

B. 市面上钱的价值

顺便看看汇率的动向。最近美帝也不说咱操纵汇率了,为啥,没暴跌嘛。说明咱是“负责任”的。是否可以认为天朝跟美帝达成了某种合作默契,其中之一应该是人民币美元汇率保持一定稳定。如果是这样,按照目前国内的资产价格,卖掉深圳是不是可以买掉整个美国?(具体数字我没算哈,大家知道这个意思)这样的强大的资产压力差是否有可能长期存在?甚至于继续扩大?

C. 人口的增长

为啥鼓励二胎?不就是傻子不够用么~咱们这波婴儿潮的疲态已经很明显了。劳动力价格上升,供应下降等等,都比较明显的说明了人口红利的消失。缺乏了人口红利的支持,房价需求的来源在哪里?就算你说TG能控制供应,那也得需求下降的缓慢点呗;

D. 城市化进程

其实跟C是一样的。多说一句就是前段时间的雄安新区其实让我大开眼界。还能这么玩,这事要干成,那不是北京买房的都被套么~~ 大湾区一划,大家欢欣雀跃,不过我觉得对于目前所谓的核心区资产明显是利空啊,因为选择多了嘛,大家不用抢了~~~

也就是说,一个感觉,经济要再发展,好像跟高房价短期来看不是一个方向啊~~~其他方面大家也有感觉了,比如逃离北上深。其实广州房价还行啦~

E. 金字塔底层

最关键的来了,就是接盘侠的日益稀缺。

现在买房的真多,不过最猛的,还是那些置换的吧? 房价首付多?原来房子一卖,基本也差不离。这么玩不是大家都能换房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啊~~~~ 不过好像有个小问题,就是那波首次置业的咋整?

比如深圳,随便一套两房,咱不多说,300万好了。首付三成90万。刨掉BAT不说,你工作个五年,年薪30+应该还行?欢迎大家拍砖。 要攒多久才行?攒的出来么?房价再涨?他们不玩,你们这叠罗汉的换房游戏还怎么玩?

4. 就算跌,会有多可怕

这个就简单了,大部分同学都研究过日本和俄罗斯。 我简单说说我自己的记忆,不一定准确,大家可以去看看专家的数据,有自己的判断就行。

A. 日本

貌似有个数据是最高峰到最低房价跌了70%。如果按这个比例来弄,能有几个人还敢硬撑说自己是刚需,自住的,随便跌?

B. 俄罗斯

卢布计价房价应该是没跌的,大约还微涨。 但是美金计价的话,我以前好像算了下大概是跌30%以上。如果是这样,所谓的抗通胀,不知道买房还有没有意义。至于是买美金还是买黄金,这事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多说一句,很多人在前段时间是在赌党国会日本模式还是俄罗斯模式,那目前蛮清楚啦,至少俄罗斯模式是基本堵死了吧?

5. 个人意见

这段大家可以忽略,因为劝人买或不买终究是挨骂的,我也不想被骂。不过原因嘛,你看开头,你懂得。

我个人认为:

A. 如果是自住或刚需,自己扛得住就买呗,毕竟就算跌,你也不知道啥时候跌,真要五年十年不动,你拿一堆钱又没有投资渠道,也很郁闷。 挣钱就为了花嘛,想开点。有个哥们说得对,你所在的阶级决定了你被剥削的程度和方式;

B. 如果买,控制杠杆,做好跌30%以上的准备。至少跌了别搞得自己要死要活的。人生一世,不值得。

C. 手上保留足够的现金。我个人觉得目前央行及市场的情况来看,现金流会长期相对紧张,咱们这些奔四的,花销又大,没必要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嘛对吧。保留现金,说不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比如咱自己~~


以上======

太晚了,有点乱,如果有兴趣我会继续更新~~~ 祝大家都好,不要被身外物过份羁绊~~~




  

相关话题

  假如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会有什么后果? 
  未来十几年房价会跌吗? 
  如何看待深圳调整豪宅认定标准:144㎡ 以下免交豪宅税? 
  中国真的有那么多人买得起房吗? 
  如何评价沈阳房产新政下发 :大学生中专生可零首付买房? 
  房价让现在的年轻人有多绝望? 
  如何看待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人口数目稳定了,而房子数量在不断建造增加,会不会有一天房价跟白菜一个价? 
  如何看待万科向证监会举报宝能资管计划违法违规? 
  如何看待购房者因限购失去购房资格再次于异地崩溃又大哭这件事? 

前一个讨论
艾滋,女传男,真的只有千分之二的几率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以「小店打烊了,客官请回吧」为开头,写一篇小故事?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