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小二为什么觉得林冲会杀人放火?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huang-tai-yi-60-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面很多答主就小说本身来分析,写的也有道理,但水浒传本身是一个世代流传的作品,所以李小二说的这句话很可能是之前的水浒传故事的遗留设定。下面引用刘勃的一段文章:过去的京剧舞台上,李少春先生的林冲最有名。现在的影视剧当中,梁家辉演过林冲,还有1998年央视的电视剧周野芒的林冲,都是非常深入人心的。这些林冲有个共同点,相貌都很俊秀,而且带着一种文气,身上有股子文化人、知识分子的味道,甚至有点柔弱。


这个形象当然不符合原著,原著写得很清楚:“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张飞长啥样,林冲就长啥样。


林冲像张飞的地方,原著里还有不少。比如说二打祝家庄,林冲捉拿扈三娘那回,说得最直白:



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另外还有一处,火烧草料场之前,有个给林冲通风报信的李小二,他对林冲的性格有个评价:“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这不像是小说里的林冲,但仿佛是张飞的性格。


但原著说林冲像张飞,而影视剧里林冲都秀秀气气的,也不能说影视剧不对。因为关于林冲的剧情,确实让人觉得林冲应该是秀气又受气的样子。


这涉及到林冲形象的演变问题。


《水浒传》是世代累积的作品,各种梁山好汉的故事长期流传。不过根据现有的材料判断,林冲本来不是好汉中的重要人物。


南宋时候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这当中连林冲的名字都没有。


元代话本、杂剧里,有林冲的名字,但是没故事。不过也许是有故事但没传下来,因为俗文学的文本保存不易,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很可能,元代以至于明朝前期,是有一个模仿张飞塑造的林冲的。


《水浒》的设定,学三国的地方是很多的:也有五虎将,把关胜说成是关羽的后代,再弄个像张飞的人物,是自然不过的。


就现存的资料判断,《水浒传》正式成型的时候(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水浒传》是明朝中后期的了),林冲一再隐忍,到底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才被创作出来。所以也许可以推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林冲,正是《水浒传》作者最了不起的创造。


而这个故事一出现,原来林冲身上像张飞的那些元素,就都用不上了。豹头环眼、丈八蛇矛,只能说是张飞版的林冲没删干净的残余。

所以张飞版的林冲脾气应该是李小二说的那样,但我们看到的林冲不是张飞版的,所以会觉得对不上。


user avatar   colia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意:不是李小二觉得林冲会杀人放火,是作者需要李小二觉得林冲会杀人放火。

李小二这个角色是作者真正花了心思设计的一个工具人,和孙定那种一次性使用的布景式人物完全不是一种性质,但工具终究是工具,这个角色只能分析作用,不太好讲人物形象。

首先需要说一下李小二的偷盗问题。很多人都说,李小二手脚不干净,人品如何如何,这里得专门解释一下,李小二的手脚不干净,不是说李小二的人小,而是说林冲的恩大。这个工具人首先要主动认林冲、主动给林冲通风报信,所以他得欠林冲一个人情,林冲当时已经是囚徒身份,所以这个人情务必欠得很大。所以最理想的选择是,李小二有亏心事。这个亏心事当中,林冲不能直接处于被冒犯的一方,否则李小二没脸见他。林冲唯一合理的立场是作为事外的第三方捞李小二,所以还得另造一个被冒犯的倒霉蛋,这个倒霉蛋就是李小二在开封的旧东家。事由本身太小不行,小了轮不到外人插手,大了更不行,太大了林冲罩不住,所以只能是手脚不干净,而不能是人命案子。更不能是绿了老板,尽管事情大小说得过去,但这么一来林冲没道理管这趟闲事。综上所述,偷盗事件本身,和阎公病死在郓城、孔氏兄弟杀死财主一家是同一类的笔法,都是为生事而来的由头,跟剧情关系不大,甚至很难算作剧情的一部分。

然后是李小二的定位。如果说阎婆惜是宋江被刺配这个设定的背景板,那么李小二的作用就比背景板更边缘,虽然在舞台上频频抛头露面,但他的作用其实是个接触不良的摄像头。需要注意的是,“接触不良”和“摄像头”同样重要,既要让林冲知道,又不可以让林冲知道得太多。这个矛盾之处的真正意义是,想让剧情往前走,林冲必须知道一些事情,但林冲如果全知道的话,读者也就全知道了,所以李小二传话的效果是:虽然东鳞西爪,但要点全有了;虽然要点都有,但细节上总含含糊糊的。所谓“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看起来是拉住林冲不要过早碰见冤家,实际上的动机是防止架空摄像头,还要给这个摄像头加点干扰。如果林冲撞见了陆谦,不管有没有当场抄家伙动手,后边风雪山神庙的剧情就都难办了。按时间线来说,是东岳庙——樊楼——白虎堂——野猪林——牢城营——草料场——山神庙,但是从构思和创作来说,林冲的个人剧情完全是围着山神庙转,一切细节都是要导向山神庙的。


user avatar   wa-wa-yu-5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大名著里,论写世故、人心,《水浒》不在《红楼》之下。

比如这个有姓无名的李小二,虽然是个比次要更次要的小配角,但依然写得活灵活现。



他开的那家茶酒店,就在沧州牢城营附近,客人当然以营里的人居多,因此能够和管营、差拨相熟。

也正因为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某个冬日,陆谦和富安一前一后闪入他的店里来,让林冲的命运再次发生巨大转折。

作为一个生意人,他必然善于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擅长察言观色。

像朱贵、孙二娘、李立那种掌柜就更厉害一些,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包裹是不是沉重,身上是不是有油水,可以当成黄牛肉,还是水牛肉。

再有,生意人大多精明小心。

毕竟是小本生意,都是做回头客,客户又大多喜欢赊账,因此不能得罪人,不能惹麻烦。

林冲与李小二重逢时,他恰好就因为讨欠账来到牢城营。

总之,李小二的身份设定和酒店的地点安排,都是为了给后面的故事发展做铺垫。

书中李小二对老婆说的这段话并不长,其中却包含了好几重推理和判断:

第一,他发现这两人形迹可疑,无意中听到的“高太尉”三个字,使他怀疑这事可能和林冲有关。

第二,他了解林、陆两之间的宿怨,推测出这些人的到来是为了进一步谋害林冲。

第三,他认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是一个基本常识。

他对林冲有多了解,不重要,林冲过去有没有杀过人,他也不需要知道。

但是这个道理,他懂。

自从陆谦给高衙内拉皮条之后,林、陆两人就没有再见过面。

那时只是夺妻之忿,后来又加上了白虎节堂的蒙冤之恨和野猪林里的夺命之仇。现在,更有了千里追杀、非要置于死地的血海深仇。

换成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可能还耐得住,“不性急”。

别人就要来杀你了,主谋就在眼前,你还不先动手么?

这是一个常识判断。

第四,他清楚自己在这件事中的利害关系。

如果在他的店里,发生了杀害殿帅府官员和牢城营老大的事,别人马上会怀疑是他走露了风声。

即使辩白说,是林冲此时恰好走进店来,无意中撞上了四人密会,于是大开杀戒,你觉得会有多少人相信?



归纳起来,李小二的逻辑就是:

如果按照老婆的主意,直接把林冲叫过来,万一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此人正是陆谦,那么必然要出人命,而这之后,自己夫妇俩个绝对脱不了干系,也不可能在沧州继续呆下去。

他要保住自己的衣食饭碗,就一定要避开这个仇人相见、相杀的激烈场景。

所以,这一段话非常符合李小二其人的身份、立场,反映了他的常识认知,以及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对利益的取舍,逼真如斯。

李卓吾说,“李小二夫妻两人情事,咄咄如画”,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我感兴趣的,始终是《水浒传》作为优秀小说的写作技巧。

“沧州遇故人”这一段完全是横空插出来的情节,如果全部拿掉,并不影响林冲故事的走向。

林冲被安排看守天王堂之后,忽然某日又受到抬举,去大军草料场,然后在山神庙里,偷听到陆谦等人的对话,方知背后有大阴谋,一怒之下奋起反抗。

这样下来,故事仍然是连贯的,也照样有悬念。

可现在插入李小二夫妇的情节之后,这一段整个都作为了后面“风雪山神庙”的伏笔,故事的曲折、复杂程度大大加强,对悬念的营造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最为厉害的是,写作者完全不怕重复,在同一回中,居然出现了两次“偷听”的场景!

金圣叹所说的《水浒传》十五种文法中的“正犯法”,这大概是一个极致的案例。

就作用来讲,“酒店密会”一段中的偷听,提供了一些断断续续的线索,“高太尉”三个字、一帕子物事、一封书信和一句话“都在我身上”,是从物品、语言、文字三个方面勾勒出阴谋的轮廓,设置了悬念,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而林冲在山神庙门背后的偷听,是通过陆谦、富安、差拨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倒叙,补全了阴谋的前因后果和具体内容,揭开了谜底。

用两番“偷听”,共同描绘出了一条毒计的全貌,这样的叙事能力用金圣叹的话说是“鬼于文、圣于文”,是“绝妙奇文”。


2021.10.1


user avatar   yang-yang-59-8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林冲何许人也?怂人么?也许吧。

但别忘了,他是曾经拿着尖刀,在太尉府大门前蹲了陆谦三天的“怂人”,把太尉府那些门卫都吓得够呛。而这一切发生在东京汴梁,天子脚下。

本回答以人文社百回本《水浒传》为主要参考,上一段原文:

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侯,也不见了。却回来在他门前等了一晚,不见回家,林冲自归……陆虞侯只躲在太尉府内,亦不敢回家。林冲一连等了三日,并不见面。府前人见林冲脸色不好,谁敢问他。

后来高俅陷害林冲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

高俅陷害林冲不假,林冲刺杀高太尉自然是莫须有的罪名,但拿刀在太尉府前,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激愤之举,恰恰给用心险恶的高俅留下了陷害林冲的把柄。

看这个情形,谁能说林教头冲动起来不吓人呢?虽然林冲展现给读者的往往是隐忍的一面,但是如果当时你在现场,是一名目击者,你敢不敢保证林冲下一刻不会做出什么事来?

林冲原本的社会地位已经不算低了,但他惹不起泼皮太尉高俅。李小二只是一个平头百姓,他谁也惹不起,想到这种情况,他能不怕么?

何况古代的连坐制度也相当严厉,《水浒传》中因为一人犯案,街坊邻居陪着一起吃官司的事儿也不在少数,所以李小二也说了,怕他们夫妻俩被连累。

林冲经历了这么多磨难,若非有孙孔目、鲁智深、乃至此时李小二等人的护佑,恐怕早已命丧黄泉。这一切,当然是拜高俅父子所赐,而其中最重要的帮凶,正是林冲曾经的发小陆谦。陆谦卖友求荣,十分可恶,林冲对陆谦的痛恨,早就溢于言表了。

分析到这里,各位看官觉得,如果真的让林冲来迎面撞见陆谦,会不会发生流血事件?有没有可能连累李小二夫妇?从前后文来看,这个可能性真不小。

后来林冲得知陆谦来追杀自己,果然又拿了尖刀满大街找人。原著写道:“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

可见李小二的看法虽不能说足够客观,却也不算奇怪,站在他的立场,他的判断和选择其实都是比较正确的。

另外,李小二的话难免有一定夸张的成分。他故意把事情说得严重些,是为了劝住老婆。就好比《三国演义》中,关羽对张飞说“此人(指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稳住张飞。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张辽的武艺与关羽、张飞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综上所述,李小二的说法和做法都无可厚非。如同书中很多类似身份的群相角色一般,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市井小民,但也保持着一份良知。他知恩图报,但同时也不希望把自己搭进去。

这也体现了《水浒传》的伟大之处,哪怕是一个龙套级别的市井小人物,也刻画得如此真实、传神。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分析,请各位移步本问题下 @娃娃鱼 大神的回答。


修改于2021年10月1日深夜。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相关话题

  假如你是晁盖,你会怎么维持自己在梁山的威望,不让宋江成为一把手? 
  没羽箭张清在《水浒传》中的武功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水浒传》中传递的价值观过时了吗?适合学生读吗? 
  梁山泊起义的性质是什么,是农民起义,还是市民暴动? 
  老水浒的宋江是猥琐小吏,而原著和《新水浒》张涵予老师的宋江被塑造成一位豪迈英雄,请问各位怎么看? 
  水浒传里的伏笔赏析几个,比如第几回的内容为下文的第几回埋下伏笔? 
  《水浒传》有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 
  为什么水浒英雄大多都是光棍? 
  为什么武大郎遭遇了不幸却没人同情他? 
  没羽箭张清在《水浒传》中的武功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友反馈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客服回应无法关闭,只能开启?
下一个讨论
最近挺火的《懂得英语》,里面很多内容和传统语法大相径庭,到底可不可信?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