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德国二战后期战车越来越重,但越来越失去其对于美苏坦克的技术优势? 第1页

  

user avatar   hui-se-xuan-lu-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至少德国坦克的重量增加没有导致机动性能的过度下降,不如说,因为德国传动机构的领先,德国坦克在机动上甚至对于盟军那些中坦有些无法用轻巧弥补的优势。

说理论既不直观又较为无趣,在这里鸣谢 @竹官五笔 ,无意中发现他早先转载的这几段视频较好的展示了豹子和虎王转向机以至整个动力分流系统和底盘的性能优势。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8381792293879808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8382155633909760

这两段视频是谢尔曼和豹式坦克的机动能力对比,应该是美国人制作的,谢尔曼落后的转向机,变速机构与豹式坦克对比,劣势非常明显。

(ps:豹式坦克的转向机实际上不是德国军械部门的原案,原计划用比虎式坦克分流机构更强的三半径转向机,因为生产层面的不乐观,才退而求次,生产了一种简单一些的零独立式变速机构 ak7-200,但显然,对于美苏中型坦克,技术层面仍然是完全的碾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8386376270667776

这据称是英国人做的虎王测试,大概是在法国的测试,不太清楚。可以注意观察一下虎王坦克转弯测试中不错的转向速度和优秀的转向半径,几乎不出现动力空挡。(不过该视频中的原地转向测试,我认为问题比较大,以虎王零差速转向机的构造,原地转向是不需要像视频中那样刨地就可以实现的,因为不清楚视频录制背景,不好判断视频虎王p未发挥原地中心转向能力的起因)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在这里发一点资料好了

A technical comparison of the Panzers to their Allied equivalents is impossible in the limited space available here. After the war, the British army attempt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technical effectiveness of German and British tanks. However, it did not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training, crew experience, or battlefield circumstance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on the accompanying chart. The numerical rating indicates the effectiveness ratio of the specified German tank vs. the specified British tank with a rating of 1.0 indicating they were equivalent. So in the first case of the PzKpfw IV Ausf H in a duel at 1,000yds, it was 1.35 time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romwell but only 90 percent as effective as a Sherman Firefly.

根据上面的这张表格中的数据, “黑豹”G型坦克和虎王坦克在作战效能上起码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


2022/2/6更新

喜闻乐见, 音色大湿又在发表他的神论了

至于这几组被音色大仙当做“关键性论据”的数据, 其实际的情况如下 (内容来自英国人对虎王坦克的报告)

It should be borne in mind, however, that the "Plessis" turret had been heated by the fire which burned out the tank, and the figures are consequently under suspicion.

而英国报告中列举的与装甲硬度有关的部分内容和数据如下


顺便扒一点关于虎王坦克的装甲的抗弹性的一点数据

苏联的85mm穿甲弹可以在666.0m/s的着速下击穿虎王坦克车体侧下80mm/0°的装甲板

而IS坦克车体侧面90mm/0°的装甲板则可以在575m/s的着速下被击穿。

苏联的76mm穿甲弹无法击穿虎王坦克车体侧面80mm/0°的装甲板 (no penetration)

而苏联90mm/0°的MMK钢板则可以在677m/s的着速下被穿透 (PSP)。

苏联的85mm穿甲弹可以在652-717m/s的着速下击穿虎王坦克车体侧上80mm/25°的装甲板

而苏联80mm/30°的装甲板则可以在640.3m/s的着速下被击穿。

至于德国150mm/50°的装甲和苏联160mm/40°的装甲之间的对比

两者在面对771.0m/s和775.0m/s着速下的122mm钝头穿甲弹时, 均无法被穿透

两者在面对966.8m/s和968.0m/s着速下的88mm APCBC时, 同样无法被穿透

同时, 苏联的152mm穿甲弹也无法击穿德国150mm/50°的装甲 (no penetration)。


2022/3/8更新

德国人造坦克用的均质装甲钢质量就是不行?美国陆军对豹A的测试直接打脸不谢。


然而M46和M46A1的炮盾只有4.5in(114mm)厚, 其炮塔正面更是只有4in(102mm)厚。


17磅炮发射APDS的穿深曲线图如下


17磅炮发射APCBC的穿深曲线图如下


user avatar   zhao-bu-dao-bin-bin-de-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后期德国坦克备弹很充足,最近甚至看到了个虎式可以携带92发备弹的文章,苏联人后期重型坦克备弹不是特别充足,同时德国人的车体内部空间较为充裕,苏联人的坦克虽谈不上“夹缝生存”但是依然较为狭窄

来源:https://tanks-encyclopedia.com


user avatar   hamilton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啥玩意儿,没头没尾的。

题主如何定义“技术优势”?

穿甲深度,装甲厚度,机动性这基本三维?

那就不要想了,黑豹三项基本拉满了。M26缺乏机动,T-44火力不足,而且两者终战前产量都很少。

子系统方面,苏联没什么优势,拿来主义盛行。

美国子系统较为先进,有垂稳,德国方面不足以用性能优秀的悬挂和炮镜来平衡这一火控优势。

另外还有诸如湿式弹药架,自动变速箱,弹药有著名的T33,T30E16等等。

但他们在朝鲜曾经开着M24被T-34-85吊锤,把大多数先进坦克不是束之高阁就是打入冷宫,所谓敌在国会山。

若是谈及未量产或者是小批量的子系统,那德佬就不困了。wt的这个黑豹2一头的东西可不是摆着好看的。

德国坦克真正的弱势在于系统整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重要的性能指标在设计师和审核员那里就是可有可无。

譬如吨位,似乎完全不是问题,如果重坦(虎王)举步维艰,那一定是因为发动机不够强劲,而不是一开始就太重了。

黑豹坦克45吨,炮塔座圈直径只有1650mm,若不是7.5c Kwk 42适装性好,黑豹的火力要打不小折扣,毕竟M4都有69 inches (约1750mm)的大座圈。黑豹的改装潜力也为此下降。


user avatar   gang-qi-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就没有综合技术优势这种东西。

德军前期最主要的优势大概是周边系统(观瞄火控通讯)的良好结合再加炮还可以。

毕竟装甲战斗协同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并不光光是苏美军会遇到,德军也是能遇到的,这意味着交战各方能在一定战场上的兵力投入就是完全有限的,不可能遇到纸面上的数量对比。

就算苏军英军能凑齐2000台坦克,也不代表这些坦克能一股脑直接上。

防护只需要拿去和对面的炮比就行了,不需要拿去和对面的装甲比的,防不住就是特别脆,防得住就是好,毕竟坦克确实不用自相矛盾。

这方面美苏都吃亏,比如75的谢尔曼和T34-76,炮都非常不行,空有口径,英国人炮还可以,但巡洋坦克皮极脆,互穿距离还是明显吃亏。

然后实际交战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德军出动150台坦克殴打英军不到200台坦克,当然奥金莱克或者蒙哥马利手里也许有1000台,但又不能现场用,当然会被打的很惨。

德国非洲军第一年仅仅一个半装甲师几乎把英国人杀穿了就是这道理,43年两个半装甲师也能开无双。

苏德所谓“没电台”的估计也就只看了苏德,英国人也没有电台?还是英国人训练水平低劣?都不至于。

或者苏军在库尔斯克进行营-旅级别的冲锋直接撞到对面一个PanzerDiv甚至Corp,数量上就极大劣势,加上互穿劣势,往往进入有效射程之前就全损了10%甚至20%以上的装甲力量,政委+长官一般带头冲锋,大概率直接被干掉了,剩下的一般士兵像无头苍蝇乱转,你看上去好像“装甲质量优势”实际上是被反向屠杀就是这道理。


为什么德国二战后期战车越来越重,但越来越失去其对于美苏坦克的技术优势?

对面炮行了以后互穿劣势被明显放大,西线多少还好,没打多少次正经装甲战,T34-85上线之后东线德军IV的损失率急剧升高。

当然西线那边资料看零碎战斗交换比也并不糟糕,美军能动用更多M4的情况下打V也就1.1:1左右的交换比,前线装甲部队不欢迎76M4,所以装的也不多,一般1/3-1/5而已,75靠数量+战术还是能打V的,反坦克歼击部队根据美军自己的配属和对面的配属情况,遇到坦克概率就没那么高,真有难点其实M36打打V/VI还是不难的。


M26真的要大规模的上,M26:V的交换比只能说非常难看吧。


user avatar   jg2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bao-zao-lao-ge-qiang-wu-d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是为了音译,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美化仇敌。莫非当时翻译人员私人跟纳粹有一腿?还是翻译时正值国民政府与纳粹秀恩爱?
user avatar   juan-mao-10-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湍流的尺度远大于分子平均自由程,仍然满足连续介质假设。大部分人认为NS 方程可以描述湍流(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

NS 方程系统是确定的,但确定的不代表可预测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洛仑兹方程组,形式非常简单。但是这样的动力系统对初值扰动极端敏感,初值的误差误差随着时间会使解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当雷诺数大的时候,NS 方程更是这样。

可以把湍流看作一个随机过程场。DNS是一次具体的实现,就跟做了一次实验一样。打个比方,就像把扔十次骰子看做一件事,你得到十个1,就可是看作一次DNS 。DNS的主要困难在于湍流的多尺度导致要完全解析所有尺度,网格必须很细,计算量太大。复杂算例根本没法用。 为了降低计算量,提出LES ,大尺度直接解析,小尺度建模或者用耗散代替。

注意DNS /LES 和RANS的区别。前者相当于做了一次实验,每次做结果都可能不同;后者RANS 得到的是每一时刻随机场的均值。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乎为零

出现死鱼的位置是青森县八户海,位置就是轻津海峡下面的小洼洼那里。(红箭头处)

而福岛废水离他还远呢。(蓝箭头处)

这种内海出现大量死鱼大概率是水体污染。

至于赤潮的话那肯定不是,这几天都冻成狗了。气象条件不符合赤潮爆发的条件。


user avatar   zhi-an-shi-ke-19-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位点子王的主意送去省级封闭学校?不会又是什么半军事化管理吧?我要是你父亲先把当初提这个主意的人打到住院。




  

相关话题

  闪击战(闪电战)一定要有空军参与吗?只有炮兵和坦克可执行闪击战吗? 
  往坦克上丢燃烧弹为什么能杀伤坦克? 
  59式坦克的装甲防护与同时代其他坦克相比,处于怎样的水平? 
  为什么苏联/俄罗斯t-64 t-72 t-80 t-90这几个型号的坦克会产生那么多种的改型? 
  二战时期苏军使用集团军-军-旅的编制来编组装甲部队的原因是什么? 
  请大神简单介绍一下美国M46/M47/M48坦克出口情况?(什么时间出售/援助哪个国家分别多少辆)? 
  二战以后战斗机的主武器从机炮变成导弹,为何坦克还在用大炮? 
  坦克会被壕沟坑死吗? 
  设计一款符合「多铆蒸刚」要求的手机,应该搞成什么样子? 
  如何看待「『绿委』放狂言:一阿兵哥能摧毁一大陆坦克」?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二战德国海军H39、H41两型战列舰?
下一个讨论
黑海为什么没成为拜占庭的内湖?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