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回答我着重提一下坦克周视镜在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革命性成果,请了解一个波兰工程师Rudolf Gundlach,坦克观瞄设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与现代坦克不同的是,通常办法是在车体装甲,炮塔装甲,车长周视塔上进行开孔观察,从大游民开始这样了。同样,潜望镜也并不是什么20世纪才有的东西,自坦克诞生起,也早就用在坦克上了,包括大游民也是带潜望镜的。
但是这些潜望镜都存在个问题,它们在方位自由度上都是刚性固定在车体上的,或者说受限于狭窄的成员位置,方位向只能进行小角度的机械转动,同时进行俯仰方向的调节,包括坦克搭载的炮队镜也是这样,要进行360°方位向的观测通常离不开旋转炮塔。即使该潜望镜可以通过水平面的旋转进行方位向观测,也需要在车内人转动潜望镜,为了观测较大的方位变化譬如车身后,人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要么人转,要么炮塔转,体位不可能像潜艇里看潜望镜那样自由,在空间狭小的坦克里是很不便的。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其实早在二战爆发前,360°的周视潜望镜的技术就已经相当普及了。波兰工程兵少校Rudolf Gundlach,于1935年发明了贡德拉克潜望镜,该型可逆式潜望镜列装后型号为G wz.34,首先应用于了TKS轻型坦克,然后用于7TP轻型坦克。贡德拉克潜望镜可以在观测者身体不动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手轮改变物镜与目镜的角度来获得360°的视界。该种可逆式360°潜望镜是坦克观瞄设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坦克成员首次具备了不用改变体位进行周视的能力,它是坦克的观察镜的一次重要革命。这项专利不久后就卖给了英国。
二战爆发前不久,英国人也采取了这样的技术,几乎在二战中的所有坦克中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该项技术。后来波兰将该周视潜望镜的技术卖给了英国Vickers-Armstrong公司,英国在战争期间的所有坦克都安装了该类型的MK-4潜望镜。到1939年波兰被德国和苏联占领,该项技术被他们完全掌握,包括苏联的T-34和T-70上有安装。战争中后期,英国通过租借法案对苏联进行援助,苏联的该类型的瞄准镜的技术来源一部分也源于此,典型的便是MK-4。
但周视潜望镜也并非取代了所有的潜望镜,主要还是起到的是周视侦查的作用而非瞄准,毕竟有些潜望镜是用于瞄准,在空间利用上,相对复杂的潜望镜往往不利于可逆式周视功能的扩展。回到题主问题,以T-34-85为例,如果不算车长周视塔,车体和车身上的观察孔,它的观瞄系统包括车长有一具观察潜望镜,炮长有一具视野狭窄的TSh-15瞄准镜和一具MK-4潜望镜,装填手一具MK-4潜望镜。后期的T-44出来的时候,炮长仍然使用TSh-16瞄准镜进行瞄准,该瞄准镜仅具有方位向16°视场和4倍放大率,以及MK-4瞄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