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徐寿《化学鉴原》第二十九节:
……惟白铅一物,亦名倭铅,乃古无今有,名从双字,不宜用于杂质(当时这个词是“化合物”的意思),故译西音作锌。
这个锌字也确实是徐寿提出来的。(本就有“锌”这个生僻字,“音子。剛也。”;在宋《集韵》一书中便已收录,所以不要来扯那谁的家谱。)
这个选择现在看来非常的吊诡,按照今天的主流论述,虽然1637年编撰的《天工开物》写的是“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但也比欧洲早100多年(1746年德国人马格拉夫Andreas Marggraf)。这作为化学史相关内容,算是“古代科技史光辉成就”,相关化学题那叫一个多。
而且,宇田川榕菴在译《舍密开宗》时(1820s)是亲自做实验验证那些书上那些物质是什么日本当时有没有,他发现zinc(荷兰语zink)就是亜铅(あえん),所以现在日语中锌就叫亜铅。
而汉语一直沿用“锌”,导致现在介绍《天工开物》“升炼倭铅”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1]
总之,因为“古无今有”、“名从双字”就改用音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