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咱也根本算不上一共粉,我深知我这种自称右派的人那时候肯定死无葬身之地,而我的思想观念也绝对无法接受那时候极端左倾,极端反智,打压精英阶层的风气。
但起码我不瞎。
您拿别的比可以讨论讨论,拿出个国府,开什么国际玩笑。
以下正文
一 剑桥中华民国史部分
可是在 1920 年以后,文字记录普遍显示,实际的困难困扰着农业。海关
官员一直提到法律和秩序遭到破坏,运输和市场销售混乱,以及遍及全国广
泛失控的水旱灾害。W.R.迈尔斯 1931 年从山东胶州报导,“回顾这 10 年(20
世纪 20 年代),山东省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的和政治的灾难;多数乡绅逃往城
市寻找临时的避难处,而较穷苦的阶级则迁徙到满洲”。②到 1931 年,农业
形势已变得十分严峻。一项关于 14 个省,包括大约 2.8 亿人口和全国主要农
业区的粮食问题的研究报告说,就需求而言,供应短缺 5%。③
危机的确定与叙述
这不仅仅是个农村人口暂时性的生存危机,而是一系列持续发生的混乱,结果产生了两种新现象。一方面,城市与农村发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分离,
因而城市得不到从农村来的粮食和纤维时,更加依赖对外贸易。另一方面,
农村的苦难急速加重。大批人群从一个省迁徙到另一个省;饥荒,农民逃入
城镇乞讨,妇女沦落,父母被逼卖儿鬻女,大量农村人口失业,农村普遍欠
债和被迫出售土地,凡此种种,都足以证明上述论断。这些事从前是很少的,
现在则是司空见惯。的确,粮食和棉麻的供应中断波及市场,进而波及城市
和别的地区,在清朝也时有发生,但并非持续不断,不像 1920 年至 1949 年
期间那样。尽管统计材料贫乏,谨提供我们现有的材料如下。
首先,在 1921 年至 1941 年间,中国变得更加依赖进口粮食。事实上,
在这 20 年间进口粮食之多是空前的,因为农业生产和农村集市销售均遭到破
坏,使大城市的粮价相对于其他物价上涨了,从而使得外国粮食第一次变得
反而便宜一些。由表 1 可看出,在 1886 年至 1920 年间,每年净进口粮食在
20 万公吨至 35 万公吨之间。1906—1910 年间进口粮食的增加,可以追溯到
1907 年超过 80 万公吨这一极高的进口量。在 1880 年以前,粮食进口有波动,
但一直较低,可能每年在 2.5 万公吨以下。1886 年以后粮食进口突然上升,
是由于条约口岸城市的成长,以及华北铁路沿线内地新城市的建设。粮食逐
渐从外国购买,直到农民能把更多的资源用于专业化生产为止。1920 年以
后,粮食进口急剧增加,在那 10 年里,每年进口接近 100 万公吨;然后,在
1931—1935 年间跳到 200 万公吨。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粮食进口再一次跳跃;不仅到处有纵火、偷窃、强奸,犹如野兽在肆虐,而且谋杀和绑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干的。
此外,征集的军粮被匪帮们抢走之后,各种军阀部队又强夺更多的粮食。就这样,同一个地方
的农民遭到外来者接二连三抢劫。土匪和军阀的队伍逃走时鸡犬不留。人民流离失所,无以果
腹,处境极为悲惨。他们离弃自己的家园;老人、青年和妇女都在向满洲和南方逃去。移民潮
水般向外涌去;不管时光怎样流逝,同样的情况仍在继续。③
频仍的自然灾害袭击各个省份,其严重与频繁即使在古时的中国也是不平常
的。1918 年大旱席卷了北方六个省,50 万人丧生,317 个县的庄稼严重受损。
同年 2 月,陕西和甘肃发生大地震。1921 年,六个省遭受大水侵袭。④次年,
台风袭击汕头;第三年,12 个省份经受水旱两种灾害。到 1924 年和 1925 年,
自然灾害的范围更大,冲击加重,因为大量劳力被投入战争,不能动员起来
准备自救。云南在遭受严重地震后又遇洪水。另有六个省的庄稼遭受虫灾,
洪水在黄河流域泛滥。⑤
这些灾害,加上暴力与战乱,造成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大的逃亡运动,几
百万人从北方各省逃往满洲。①国内的许多地方农田荒芜。灾难的受益者是军
阀的军队,他们的队伍由于增加了很多年轻人和老年人而膨胀起来。这些军
队里的乌合之众和歹徒,像成群的蝗虫一样麇集在一起,掠过乡村,破坏沿
途的一切。这个国家的主要粮仓之一的湖南,实际上停止了向长江下游的城
市运送粮食。②
所有这些发展造成了普遍的农村失业。粮食进口突然增加,以供养大口
岸城市。尽管政府的就业统计是极不可靠的,但它提供了灾难的一些征兆。
据报导,1925 年失业人口超过 1.68 亿,估计其中 8700 万是农民和乡村劳动
者。③稻米、小麦、面粉、烟叶和原棉的进口自 19 世纪 70 年代即有增加,但
是速度很慢。然而 1921 年以后,它们的进口量达到空前的水平。在 1921 年
和 1922 年间,稻米的进口量一度增加一倍;而在 1925 年至 1926 年间几乎又
增加一倍。更令人吃惊的是,1923 年至 1924 年间小麦进口增加一倍,而在
1925 年至 1926 年间增加七倍。面粉和原棉的进口也出现类似的猛增。④
人口
在对可以得到的中国人口统计的操作处理方面,也许已经达到了报酬递
减。1953—1954 年的人口普查记录报告中国大陆有人口 5.83 亿,这是到现
在为止作出的最接近于中国人口准确数目的人口普查记录。这个巨大的数字
与这样一些估计如 1948 年国民党的官方数字 4.63493 亿有矛盾;但不论 1953
—1954 年的普查技术上有何缺点,国民党官方的这个数字以及其他几十种官
方和民间的估计与之相比,都更多地依据猜测。①人口在 1953 年接近 5.8 亿,
很符合 1912 到 1953 年平均增长 0.8%的推断,这样的推断对因起伏不定的
高死亡率和相对稳定的高出生率之间的差额造成的慢而不规则增长的人口统
计工作来说,可能是意料中的。袁世凯任总统的时期(1912—1916 年)、南
京政府的十年(1928—1937 年)和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年代(195O—1958 年),
虽然得不到统计资料,但人口增长看来很可能大于这个平均数,补偿了军阀
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 1937—1949 年的内战时期可能是负数的人口统
计结果。1912 年以大约 4.3 亿为起点;1933 年中国大陆的人口大约是 5 亿,
到 1953 年增长到 5.8 亿。
二 郭廷以 中国近代史纲
民国成立以来,不论内治外交,可说是每况愈下,处处是民不聊生。中国被称为多匪多灾之国,亦始于此时。匪乱以河南的白朗为最有名,众至数万,多为饥民、变兵,纵横豫、皖、鄂、陕、甘五省。东北、华北、长江地区,民变不断,往往踞城戕官。兵变更为民国的常事,最少有四十次左右,遍及十余省。湘、鄂、皖、赣、鲁、豫、苏、浙、粤、桂、滇、奉、黑又有水灾、旱灾、蝗灾,政府的搜括仍有加无已,外人对海关所入,控制愈严,②盐税因善后大借款的规定,悉由外籍盐务稽核掌握(见418页),政府几全恃小额借款、发行国内公债、加征苛捐杂税,勉强度日,不惜悉索敝赋。公债强迫派购,多不给票券,购者本息俱无。印花税扰民尤甚,以致商人罢市,官吏虐民,军人暴戾,本为常事,复假严禁革命、查缉乱党之名,任意诬陷诛戮,特别是二次革命后汤芗铭、龙济光之在湖南、广东。湘人呼汤为"屠户"。
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一九一六至一九二二年,数得出的内战,至少十次,①兵额由五十万人扩大到一百五十万人。军费来自税捐,工商业首当其冲。平时货物须纳厘金、落地税,以及各种所谓捐,合计达货值百分之二十以上。运输工具每为军队把持,借事勒索,不但妨碍成品的销路,亦妨碍工业原料的供应。进口货物及外人采购的物资,仅缴纳定额关税与子口税,即可畅行无阻。地方军阀复任意铸造劣质硬币(铜元),滥发不兑现的纸币,使币值为之下跌。通货单位不能划一,有银元、有银两,银元的成份不同,银两有海关两、库平两、上海两、天津两之分,"出省一步,如履异邦,旅行不胜其难,营业更为棘手"。中央政府发行的大量公债,工商界为摊派的主要对象。银行于工商投资缺乏信心,为贪图公债的利息高、折扣大,有时亦愿承购。一旦公债惨跌,银行常至倒闭。到了战时,军阀愈无法无夭,径自向银行、商会强借、强派,扣车扣船,破坏桥梁路轨,视为当然。至于农村的痛苦,更不堪言,田赋、盐税增加,指派多如牛毛,物价不断上涨,再加上水火旱灾、兵灾、匪灾,可谓走投无路,求死不得。
摘录完毕
做个简单的数学题。
1912年4.3亿人口,1933年5亿人口,经过了整整21年,人口一共增长了7000万左右。求人口增长率,并与正常情况下人口增长率进行对比。或者直接与新中国时期人口增长率进行对比。果粉一口一个三年饿死几千万,民国时期也不遑多让啊。
再对比一下其他成就。
农村卫生事业?基层医生?民国时期的三年计划搞了个试点,最终的宏伟目标是每个县里都能有个卫生所。
宗教势力铲除?马家军的伊斯兰势力笑而不语。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4873 7226/answer/113055911乡村宗族势力铲除?如果有人能有足够的资料证明民国在这方面做得比新中国好,欢迎打脸。
水利建设?民国的确有人治理过淮河,为新中国淮河治理奠定了基础。先辈在条件有限,战乱频繁的时候,以一腔热血为民服务,忠心报国,其志令我等后生敬仰。然而,那个政府真的是辜负了先辈们的满腔热情。淮河水利工程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才真正成功的。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立即着手修建农村基础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扫盲运动?群众教育?呵呵呵呵。
粉国府这个时代本身其实没什么,毕竟三国则是民不聊生,但我们都喜欢那段荡气回肠精彩纷呈的历史。民国史也是如此。
但如果粉那个狗屁政权,甚至认为这个政权比一共强,那就是智商问题了。
这个社会被虚无主义所困扰
所以有很多人喜欢一些猎奇的东西找刺激
果粉就是其中一类,蒋家民国这种人类文明最差政权前5排的上号的也粉,实在是太猎奇了。
——————————————————————————————
刚才啊,有人批判我,说我是人渣。
可以,这很民国。
三小时前,有人在这个回答下圈我
为什么厌恶「国粉」的知乎用户远多于厌恶「一共粉」的? - 知乎用户的回答作者是
江壹城,嗯,满满正能量的一名作者。
点进答案去一看,老生常谈,拿个CIA文件说不存在大饥荒,作者还觉得这是辟谣,苦口婆心地说:
说句题外话,5年前刚来知乎时,大饥荒还是一个可以被讨论的科学问题,不过现在,当时的答案已经被删得差不多了。
即便如此,这样的小伎俩我还是能对付的,我将2年前的这个回答贴了上来,
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这个回答专门讲了用CIA的那两个文件来否定大饥荒是不是靠谱的问题。
按理说,辟谣的人,起码得相信自己处在正确的一方,不能是用造谣的方式来“辟谣”吧?一般来说,看到自己的论据被打了脸,要脸的,删答案;稍微不要脸的,把论据偷偷改掉;脸皮最厚的,大不了也就是不回应了。
结果这个作者飞快地删了我的回帖。
不过对此我也有心理准备啦,于是我又贴了一遍。
作者非常生气地回复我:
Well,原来这是你造谣的自留地,辟谣的属于“知识越多越反动”。
后来有人发现,我回复的帖子,已经是2014年的了,结果2016年,还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咀嚼垃圾。没办法,谁能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呢。
然后,恼羞成怒的作者将我的回帖全部删掉,也把我拉黑了,留下了一片祥和,以及欢快的充满了打脸成功后胜利的喜悦的评论区。
辟谣是一个技术活,技术粗糙不要紧,但如果你本着造谣的目的来辟谣,那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2016年8月2日更新>>>>>>>>>>>>>>>
在这个答案发布之后,
BLACK枪骑兵网友写了一个答案圈我,看起来他对于大饥荒的很多问题非常感兴趣但又不是很了解。不过正在我试图教育他时,他却先设置了“只有关注的人才能评论”,然后又把我拉黑了,最后则给出了这样的要求:
真的好奇怪,你声称要接受教育,却又拉黑我,还只能让关注的人来评论,这到底是想被教育,还是不想?
而且我想问一下,除了知网链接,你知道Jstor和Sciencedirect吗?我帮你找来了四篇:
http://www. jstor.org/stable/197298 7,Aird的研究
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China's Provinces on JSTOR,彭希哲的研究
An Analysis of Recent Data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on JSTOR,Banister的研究
Famine in China, 1958-61 on JSTOR,Ashton等人的研究
好了,学习时间到了。
因为这些知友如 @ADP桑 和 @阵雨 以及 @清羽 不知天高地厚啊。
绝大多数民国史专家,都对民国有较高的正面评价,详见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南京出版社《民国科教精英百人传》、韩文宁、刘晓宁《话说民国》、王晓华《吃在民国》、《杏花烟雨——江苏旧影》、旧档案《首都计划》、央视纪录片《西南联大》还有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不知道 @流放疯 和 @山楂饼 还有 @贺仙 以及 @爱喝甜辣酱 是不是历史学专业出身(看 @段丹 标明了作文教师, @西西 标明信息安全,那应该不是历史学专业出身),否则你们加上 @钱尼马 和 @宋羽寒 带 @图总裂夫司机 是哪来的底气觉得自己比所有历史学家还懂历史呢?
至于 @六扇门见习捕快 所说的”黄金十年吹破天“,建议看看《民国迁都纪实》一书和旧档案《首都计划》。
最高赞答主 @花村妇联主席 说的那些,太容易反驳了。
首先,两弹一星的人才,都是民国教育培养的。
接着,他说“民国大师能怎么样”云云,可见他没有一点人文精神。
然后,他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反映出有些人不惜诋毁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
最后,他拿首都来说事,我只想说:国军再怎么不堪,也比法军顽强。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189 4603/answer/54520465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http:// finance.harvard.edu/fil es/fad/files/harvard_ar_11_12016_final.pdf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根据中华民国空军军史馆记载,在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年),国军空军出动66,259架次,取得了辉煌战果,击毙共军2,282,578人,并曾多次空袭中共领导人驻扎的延安根据地。
图片见下,来自网络。
这份珍贵的文字介绍,完美诠释了中华民国空军的精确打击力度和作战能力,不仅给解放军造成重大杀伤,而且能够做到在歼敌人数上世界首创性的精确到了个人。
国军空军还整理出来了历次战役的战果,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然可以识别。例如在徐蚌会战中,仅仅国军空军出动3828架次,击毙匪军272850人,击毁车辆2266辆,重挫匪军。各项战果依然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历次战果累计歼敌2282578人(228万多人)。
上图讲述了国军空军一起空战的战损比例:1:31!
就是说,在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期间,国军仅仅损失1架战机,就可击落共军米格战机31架,可见全歼共军空军并非难事,不过吹灰之力。
但国军不仅仅是威武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在给共军造成巨大杀伤,并创造了1比31的压倒性优势,打的共军空军溃不成军之后,国军的飞行员内心大彻大悟、立地成佛,不忍心给敌军造成巨大杀伤,不忍心生灵涂炭,所以功成身退,退出大陆东南沿海空域,主动退守到海峡中间线以东。
对此,有人赞曰:
援美十年捍卫民主,
歼兔一亿虎据台湾!
根据中华民国空军军史馆记载,在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年),国军空军出动66,259架次,取得了辉煌战果,击毙共军2,282,578人,并曾多次空袭中共领导人驻扎的延安根据地。
图片见下,来自网络。
这份珍贵的文字介绍,完美诠释了中华民国空军的精确打击力度和作战能力,不仅给解放军造成重大杀伤,而且能够做到在歼敌人数上世界首创性的精确到了个人。
国军空军还整理出来了历次战役的战果,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然可以识别。例如在徐蚌会战中,仅仅国军空军出动3828架次,击毙匪军272850人,击毁车辆2266辆,重挫匪军。各项战果依然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历次战果累计歼敌2282578人(228万多人)。
上图讲述了国军空军一起空战的战损比例:1:31!
就是说,在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期间,国军仅仅损失1架战机,就可击落共军米格战机31架,可见全歼共军空军并非难事,不过吹灰之力。
但国军不仅仅是威武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在给共军造成巨大杀伤,并创造了1比31的压倒性优势,打的共军空军溃不成军之后,国军的飞行员内心大彻大悟、立地成佛,不忍心给敌军造成巨大杀伤,不忍心生灵涂炭,所以功成身退,退出大陆东南沿海空域,主动退守到海峡中间线以东。
对此,有人赞曰:
援美十年捍卫民主,
歼兔一亿虎据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