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第1页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人类长期实施某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具有重大意义

注意,我说的是字面意义上的“计划生育”,即人不可以完全自由地生育,政府可以对生育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我指的不是具体的只准生一胎或者只准生两胎。比如未来人造子宫技术成熟之后开展大规模的人造子宫生育,这也是一种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代表着人类的集体对个人行为自由边界的一种很基本的限定。人是不是有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的自由?人类一开始是这样的。但我认为人类从原始到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基本特点:个体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为限制,然后在限制的基础上发展更强大的生产力,开辟出前人可能想都想不到的更大的自由空间。

所以这是一个约束与自由携手前行相互纠缠上升的这么一个结构。我认为随着人类的技术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发展,终究要走到对生育进行计划和管理的阶段。

如果中国未来决定放开人口增长,我建议不要以不限制生育的方式放开,而是以比如说生育不得超过4个的方式放开。考虑到只有极少数家庭愿意生4个以上的孩子,你放不放开4个以上的生育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坚持不完全放开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表态,守住了政府可以计划生育的底线,以后进行其他类型的计划生育时受到的社会抵制就会小一些。

视野再放远一些。中国不仅要管理自己的人民,还可能随着力量的增长要治理越来越大的地盘并管理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的人。这里我们不妨设想两种将其他国家的民众纳入管理的模式。

第一种情况,我国在战争中获胜并占领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然后由于种种原因决定把它管理起来。比如在未来有可能以武力方式统一台湾。如果是以战争方式获得管理权,我建议对该地区的民众实施与大陆居民一视同仁的计划生育。如果觉得这种措施太过分了,那就坚决撤军。能不能搞计划生育可以作为是否应该长期占领的一个重要判断准则。

有一些入关人说入关了之后要对某些人搞剃发易服。我虽然不赞成入关学,但是我认为,假如我们是以战争手段取得控制权的(注意我的前提),那么某种形式的剃发易服是可行且必要的。只不过我心目中的“剃头”就是接受计划生育。

第二种情况,管理权是通过和平方式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宜强行推行计划生育,但是可以把自愿加入计划生育作为投名状。比如说若干年后如果某些国家要申请获得中国发改委系统规划的产业链转移,中国可以以愿意实施计划生育作为前提。实行计划生育不仅表明政治上的归顺,也表明该国政府有较强的执行力。能做到这两条,就表明它值得中国对它搞产业链转移规划。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划生育制定的时候是正确的,那会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公共服务能力天花板是可以预计到的。再多生下去会造成饥荒和教育质量下降。

计划生育的问题,是在中国接入世界产业链,粮食供应和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天花板大幅提高后,居然长时间不变(还是一胎),直接错过了80年左右的那批人的生育高峰。

要知道那会世界各国进入工业化后自然生育大幅降低已经是通例了,没有任何一国例外,包括儒家文化圈的日韩。

在中国加入WTO后立刻开放三胎,前一批婴儿潮的适龄人群在房价猛涨前还有充足的生育时间,很有可能把中国全面老龄化延后一代,多出20年的财富积累,中国应对老龄化会从容的多。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一句话,那就是“生产力不够”。


早先中国城市化不够,外加上工业没有起来,有大量的失业问题。

我先问一个:多少人知道今天的户口是怎么诞生?

户口政策不是建国以后就有的,户口政策是在一五计划以后才有的。

一五计划后,大规模工业建设使城市对于劳动力有需求,而农村恢复生产后,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人口,当时对于人口流动没有任何限制,从1949年到1953年,城镇人口从5700多万涨到7200多万,城镇人口比例一下子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

3个百分点下,问题就来了,第一个是吃商品粮的人多了,粮食供应紧张,住房,交通,就学就业全部成了问题,而且征收粮食也初了问题,当时并不是统购统销,而是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外,可以自己储备使用,56年后,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迫不得已最后只能搞了户口制度。

计划生育也一样

其实就业问题一直反复缠绕着中国,包括什么知青下乡之类的,80年代由于大批的知青返城,就业不用说了,很难看,大家都说80年代为什么治安那么乱,那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能不乱吗?为什么只要触碰到经济,就业都是高高挂起,是吃过亏的,

大家今天生活在2021年,大家考虑的是各式各样的现代化问题,超过美国之类的,但是在七八十年代的那个关口,考虑的不是这个,考虑的是就业问题,而且很早就开始考虑了,给你们看几个


这是76年的


这是71年的

当然,大家可以说,那当年为什么没有考虑到今天人口减少的问题呢?

看看前三十年嘛,前三十年为人口问题伤透了脑筋。这是已经有前车之鉴的。

站在那个时代的关口,吃了三十年的人口亏,理智的做法是什么?就是加强计划生育。

今天中国的发展本来就是异常的,布热津斯基在97年说,最乐观得起情况,中国GDP到2020年会翻一番,其实翻了几番?所以不可能站在80年代就能考虑到未来人口会是一个问题,且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有这个问题。

七八十年代,美国婴儿潮一代,也就三十岁左右,欧日也差不多,韩国那会还在宣传计划生育,印度也在搞计划生育。

一直到94年,当时还有一本书很红


《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写的。

就业和粮食,是缠绕了中国这么多年的噩梦。

是由于这个噩梦才导致的类似于计划生育,知青,户口之类的政策诞生。


user avatar   guujiandong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倒是可以说道说道。

其实理论上来说,计划生育和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是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而计划生育的逐步废除也跟知识分子返城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倒退二十年,中国人民是不会对留学生学有所成却不回来报效祖国有意见的。因为那些年,稍有本事的人都会选择出国,下辈子美利坚是对国外生活向往的充分体现。你现在要是祝某个青年学生下辈子美利坚,说不定他会打你一顿。

所以说,后人不说前人事,当年实行计划生育,确实有历史与现实的考虑。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不算有问题,而且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实行过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有问题的不是政策,而是手段。

为了计划生育,某地能搞出“百日无孩”的惨剧,为了计划生育,计生委的人能够“扒屋牵牛”,把人搞的家破人亡。这种毫无人性,为了执行政策把老百姓往绝路上逼的执行者才是问题。而这个问题,似乎从来都没处理,也没人负责,这才是问题!

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看看《超生游击队》这个小品,在当时看这是宣传计生的优秀作品,而现在看来,这分明是控诉计生的辛辣之作。人民为了生几个孩子,为了躲避罚款,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孩子背井离乡讨生活。我想真正的讽刺计生的作品都不敢如此辛辣的展现问题,可以说是大粉似黑的典范了。

最后,请大家记住一点,政策是有惯性的。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V知友,就别什么负面答案都贴个西方的图片佐证,暗示这一切的根源都是西方造成的。我们能不能一起约定,咱们两个就一起不回答自己不了解的题目。我们彼此都会对人产生误导,但是我觉得你们产生误导的危害性更大。

计划生育的概念要追溯,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小国民寡的思想,最先明确提出这个概念的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请仔细看他的著作,里面就有“地狭而民众,民无以聊生”的说法。此后,宋,元,明,清都有人就此问题提出过要减少人口的政策。名字我都可以帮你们找出来,明朝徐光启提出过:“人增而不减,何以养之?”清朝的洪吉亮在书里提出过同样的事情,篇名为《生计篇》。

至于人口生多生少的争论,已经几百年了。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就吵架吵成一国粥。芝加哥大学博士吴景超(后来被打成右派),爱荷华大学博士许仕廉等知名当时社会学学者都赞同提高中国人口质量(减少人口是方案之一,在讨论),所以她们当时的想法是成立一个新学科——专门研究,这个学科就是后来的“人口学”。可参考她们当时的学术作品《中国人口问题》《人口论纲要》。

到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所有社会科学学者的理论其实是没有被采纳,就是说,民国时期所有让中国控制人口的理论其实停留在了理论讨论层面。根本没有执行。至于没有执行的具体原因,请参考毛泽东选集的第四卷——《历史唯心观的破产》。当时的总体基调是:“只要有了人,什么都可以创造出来”“五人一只虎,十人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谁也搬不动”。所以,当时采取的鼓励多生,号召女人当光荣妈妈人工流产是被禁止的。(可参考1953年卫生部文件)。

无论控制人口,还是增加人口,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我国到底有多少人。但是在的那个年代,兵荒马乱,长年打仗,新中国成立前无法推算。我国的人口普查第一次执行是1953年6月,所以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人具体知道我国到底多少人,全部都是估算,与事实情况不符合。到了1953年,才正式公布6亿人。这6亿人包括台湾、香港地区和留学生。而之前的预估采用的是民国资料,中国一共应该是四亿五千万至九千万区间。就是说,实际测出来的人口比之前的预估要多一个亿。当然,人口并不是增加一个亿,现在学术界普遍推算1949-1953年全国增加人口数量为4600万人左右。到了1954年,我国不得不面对很多现实问题——回到了之前民国学者的讨论上,就是孩子太多,怎么养?当时的妇联主席给政务院总理写信,亲自反映这个问题,里面明确提到了,妇女孩子太多无法抚养的困难,已经是普遍性的困难了。(参见1954年邓颖超给邓小平在1954年5月27日的信)

与此同时进行的就是很多人比较熟悉的北大校长马寅初(也是前浙大校长)的出场了,他回家乡的时候,发现儿童数量过多,小孩子过年也没有新衣服穿,就是老大穿过的衣服给老二,老二穿完了再给老三,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和营养情况很令人担忧,所以他整理了很多资料,并且在1955年跟卫生部长报告了这个情况,而这时其实在1954年年底,在刘少奇等同志的推动下,避孕工具已经恢复使用了(当时中国并无避孕工具生产,全靠进口,所以只要卫生部通知海关切断进口,整个国家是无法得到这种工具与药物)。

中央一开始其实是很重视马校长的反馈,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出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各个领导做出了重要的批示与讲话,指出了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性,然后就是各个报纸开始跟进讨论,给计划生育创造舆论环境。到了1957年,方案开始形成,各大城市包括背景,沈阳,济南,太原都举办了避孕展览会。科学家们也不断的在发文章,强调这个事情,讨论这个事情,并且明确了男人才是重点工作目标的建议。但是,到了1958年,整个之前计划生育的部署全部断掉,之前支持计划生育的报纸全部开始批判计划生育,去年刚开始指定的行动方针,到了1958年,全部都停止,然后被批判。比如1959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称:“中国的发展问题...是人手不足”。具体原因可参考1958年1月28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发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论述》,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

关于马寅初这里我多给些讨论吧。他只是“社会科学学派”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上文提到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吴景超,包括上海大学前任代理校长绍力子(当时是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也在很多公开会议上据理力争,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好处。这里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社会科学学派的这些前辈并不是说要“一胎制”(既后来的one child policy),核心内容是在中国人口还没有发展到巨大的情况下,正确给妇女打胎的权益(既不用法定手段限制打胎,且保证人口质量,参见1987年版的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计划生育在中国》)。至于后来嘛,整个社会学派被打倒一段时间,所有社会科学博士都XXX,影响直到到今天,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整个社会科学整个被归入了文科

时间线到了1962年,经历了前三年的自然灾害和XXX(敏感词屏蔽),按照国家统计局《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的数据,从1959-1961年,缺少了大概3000万人的口粮。粮食供应不足出现了人口死亡的情况,引起了各个层面的关注。对于人口问题大家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到了1962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由中央工作组牵头负责推广。

当然,数据也推动了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认知。1964,中国进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查,当时的数据是7亿人左右,既比1953年人口多了一亿。且种种数据指向,人口会持续性增长。在1962年年底的12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63年的四月份,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标志着地方城市开始把政策具体化。

通过选择性拼凑资料而重建年轻人的历史记忆,是不可取的。我们这帮老家伙还没死光呢。至于西方各个国家对此事意见根本不统一,甚至一个国家内部都是对中国态度不同的。有时间的话我在补充。但是当时美国的态度是明确反对中国施行计划生育的。对此,邓小平通知再1986年4月23日会见日本前首相时曾说:“中国对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制,是从自己国家人民的力利益出发的...美国国会干涩我们,说中国控制人口不人道。她们希望中国不要控制人口,使中国永远处于落后状态。”(邓小平:《会见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时的谈话》,《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351页)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质上来说,这是一句废话。

任何一个现代政权都需要进行计划生育

这是因为维持粮食和劳动力的平衡是任何一个现代政权的基本工作。


本质上来说大家支持或者反对计划生育,不过是把计划生育窄化为之前在中国大陆实施的一胎制计划生育政策。


每次看到所谓的生育是所谓的基本权利我就觉得搞笑,几千年的历史还没告诉你,如果不平衡好粮食和劳动力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本质上来讲,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答案极其简单,因为政府需要平衡粮食和劳动力

劳动力多了,就要有足够的口粮,所以劳动力不宜增长过快,更进一步的,人口的增长必须建立在农业技术迭代更新或者耕地增长的基础上。这也是之前严格实行一胎制计划生育的根本性原因

劳动力少了,经济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这个时候国家就要出面降低生活成本,甚至鼓励生育。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朝代更迭后都会有一段大规模减税,减负的休养生息期就是如此。



最后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会怎样?

简单说,几千年的历史周期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无非就是年年征战,饿殍遍地罢了……

人口增长到了极限,就要对外扩张,就要开荒拓土。要不人就要饿死,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饥荒,兵源也就充足了,不是对外打仗就是朝代更迭。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封建王朝的宿命,说白了就是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增长的周期性矛盾释放



如果矛盾不突出,我们当然可以用各种温和的方式来计划生育,当矛盾已经非常突出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人道主义灾难,就必须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所谓男拳师做的都是重复女权主义者的言论,或者总结女权主义者的话术,远远没有女拳师激进,且南拳属于ZZ不正确,得不到大众支持。

如果南拳真的要和女拳势均力敌,同样要学习女权主义者的攻击距离及精密度和左右互搏+美化自己。

女拳的攻击距离之广和精密度之高不用多说了,已经可以从游戏里的句子里甚至字词里出拳了;而南拳则没那么厉害;举个例子,“屌丝”这个词,用男性生殖器缺陷来形容一些比较差的青年,如果用“黑逼”来形容这些人,让女权知道了拳法不得打到天上去?

女权的左右互博主要就是女权主义者自称平权却会出现多种意见却打不起来,比如彩礼问题,A女权说彩礼是男权产物,是把女儿当物品卖了;另一个问题下的女权B则会责备男性不给彩礼是“空手套白狼”,同样是女权主义者一个反男权一个拥护男权产物,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两种回答都会得到很多人认同,且这两拨女权不会碰到一起,被骂的永远是男人。

美化自己分成两种,一是美化定义,每当你反对女权的时候总会有人出来大喊“女权即平权!”,咱也不知道个B定义为什么死心塌地的相信;二则是美化自己的语录,比如说明明当男性要求某件事平等的时候拳师总会窜出来说“有本事你生孩子啊!”,拳师能说成是“讲生育带来的成本”,你说这谁受到了?


对了,多说一句,拳师还有还有个技能性别转换,你点开拳师主页大概率是个男的且关注战斗力旺盛的伯爵等大V,正好和那群拿知乎男女比例证明知乎男性多的人打配合,“男乎石锤了”!


user avatar   yi-ding-yi-di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在我做的楼盘。

一对朋友一起买房,门对门的两户。户型面积一样,镜像平行那种

几年后抄气表的时候才发现两基友搞错了,各自装了对面的房子,住进别人家里了。

我只能希望50年以内两基友好好相处,不要死,不要只有一家卖房子,不然我就完了。。。

竟然有人看,更新一下。

据我了解是销售发装修钥匙的时候给错了,两兄弟自己脑子也不太好,各自打开了对面的门也没发现问题,直接就装上了。

其中一个基友是办的按揭,所以互换是别想了。

就算能换,中间契税啥的少不了,房管局才不听你装错了这套。稀里糊涂的销售妹子早就离职了,给老大打报告要钱八成能把我头拧下来。

但是要让我掏钱补?那还不如把我头拧下来算了……

说起来还是开发商的问题,但是现在两家人老婆孩子乱窜门,只把它当一件趣事。所以我说希望他们在产权内和和睦睦……起码在我死之前和和睦睦

还有老哥说换图纸,房管局的图纸我们确实换了,毕竟本来就是一梯两户。

但是公安局那一份门牌档案我们可换不掉,如果一个兄弟犯事儿了,公安很有可能去另一家踹门吊索闪光弹抓人。。。




  

相关话题

  1888年大清成功制造出马克沁机枪,为什么没能让欧美人变得能歌善舞? 
  世界上真有“文化侵略”这回事吗? 
  美英法等 43 国发表联合宣言抹黑新疆,以色列和瑞士选择回避,如何看待这份 43 国名单? 
  17世纪全世界文明国家吊打游牧民族时,明朝(含政府军、农民军、南明军)为什么打不过满清? 
  怎样看待首尔市长劝民众解散却惨遭围攻? 
  按少數民族的歷史觀/觀點,他們是怎樣看中國和漢人的? 
  中国海军如果经费足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能赢吗? 
  二战没有国军的正面战场,中国单靠游击战能坚持到二战胜利吗? 
  如何看待韩国法务部长候选人曹国其家族的丑闻? 
  现在的文科生去古代参加科举,中举概率有多大? 

前一个讨论
什么是雅尔塔体系?现状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新保守主义?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