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两个剑桥之争中的技术再转折和资本倒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我看此题一直没人回答,就回头翻了翻几十年前的旧文章,由于我只找到了萨缪尔森的片面之词,若有不足还请指正。


1:Reswitching问题和异质品加总问题的关系

在当时的撕逼战中首先产生了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异质品的加总问题,不同于简单劳动或者土地,“资本”在物理上是异质的,柴油机和核反应堆怎么加总呢?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做法,异质品是用价格进行加总的,这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GDP,但资本的价格又是怎么来的呢?按照金融学的说法,资本品的估价是按照市场上的利率来进行的,比如最为经典的DDM模型就指出:

其中,t是时间,Dt是每期现金流收益。

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肯定会问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利息”又是怎么决定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如新古典经济学家一贯主张的那样,他们会告诉你,这是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然而怎么度量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呢?这就要用资本存量和加总生产函数来度量。

然而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模型中,资本存量往往是由价格来进行加总,是由GDP累积形成。这就陷入了一个循环论证中,我如果不知道利率就不可能知道资本品的相对价格,我就没法加总资本品,然而我如果不知道资本存量,就不可能得到利率。

对此,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搬出了上古大神瓦尔拉斯。在原本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中,异质的资本品根本就没有加总,而是作为物理上的生产资料纯粹的按照自然单位来计量,但是这样就会导致不同资本品具有不同的利率。对此,新古典经济学表示这就是现实社会的常态:“竞争性活动中始终一致的利率,只有在投资者完全不考虑资本品的自然性质时才会存在。”(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

再者,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利息本来就是不统一的,尽管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在建模时把异质资本品加总到了一起,但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模型还是金融学对资产的估价都只是其一种近似的定性分析的作用,可以看成一种“合理的”简化。

在这里,新古典经济学家们似乎站稳了脚跟。显然,新古典经济模型,如梭罗模型,拉姆齐模型等在除了劳动之外只有一种要素的情形下是没有这种循环论证的悖论的,其次,即便现实社会中有多种要素,新古典经济模型在定性分析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碍。新古典经济学家构建了以下逻辑链条1:资本即是被私有的实物生产资料,2:利润即是资本的报酬。3:利率取决于这些实物生产资料的稀缺性。4:不同实物生产资料可以有有不同的利率。5:加总异质品得到的宏观模型只是一个简单近似模型,得到的一个统一利率只是个用于定性分析市场的利率水平的代表,宏观经济学模型只关注均衡状态的边际变动,不用于精确定量每个行业的利率。

然而,剑桥的学者们依旧不依不饶,他们紧接着发出第二轮攻击,让新古典模型在定性分析上也看起来不是那么可靠,这就是reswitching的存在性问题。与物理上的复杂的资本品加总问题类似,reswitching的本质是一个时间上的复杂的投入顺序的问题。

资本品的边际生产力,取决于两种因素,自然禀赋和当前的技术水平。利率的变化显然不会直接影响大自然中资源的存量或分布,但无论是哪一派都认为利率会影响生产者对生产技术的选用。

在萨缪尔森宣布认输之前,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即便利率会影响技术的选用,它对于技术的影响也是单向的,即高利率会让厂商倾向于选用劳动密集性的技术,低利率的降低会让厂商更倾向于选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而且只要资本存量和利率的变化是单向的,技术的选用就是不可逆的。这一分析是许多新古典宏观模型“定性”成立的基础,如果资本存量在增加,那么利率就会降低,而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一降低,厂商就会倾向于选择资本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而选用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只会使生产函数和折旧的均衡交点向右移动,不会影响资本的进一步蓄积。

而reswitching现象一旦是存在的,就意味着利率的降低不一定会使得资本密集型技术更有利,厂商甚至有可能会随着利润率降低去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这样,即使在新古典完全竞争的理想条件下,唯一稳定的均衡点也未见得存在,厂商甚至有可能会随着市场利率变化的偶然在几种技术间反复横跳。“严格来讲,作为相对要素价格变动的结果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动,将引起可以替代的均衡稳定状态之间的瞬时运动”(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

这样的攻击让建立在希克斯的“工资和利息各自是劳动和资本边际生产力报酬”的论断之上的模型的定性意义都丧失掉了。


2:Reswitching为何能够发生?

这是由于资本和劳动连续投入过程的复杂性,新古典经济学模型,如梭罗模型,如果要完美适用的话,其实暗含了几种非常离谱的前提,这些假设比新古典学者常常摆在台面上的“完全竞争”,“完全信息”还要离谱得多。异质品加总问题指出的是这些模型只在“除了劳动之外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成立。而reswitching要指出的是这些模型“只在世界上只有期初投入,期末得到生产结果,每期投入均匀的技术”的前提下成立,

萨缪尔森(1966)举了一个没有机器纯劳动的例子。

他假设有两种技术,技术1需要投入7单位劳动(工资在投入当时就结算),一期后得到一单位白兰地,再过一期发酵后得到一单位香槟。技术2需要先投入2单位劳动,一期后得到一单位葡萄汁,等待一期后得到一单位红酒,再投入6单位劳动摇晃一期后得到一单位香槟。

如果工资是1块,利率是100%,那么,技术1生产香槟需要花费的成本就是(含发了工资后不能用这个工资收利息的机会成本),白兰地=工资7块+利息7块=14块,香槟=白兰地14+利息14=28块。

技术2生产香槟需要花费的成本是,葡萄汁=工资2块+利息2块=4块,红酒=葡萄汁4块+利息4块=8块,香槟=红酒8块+工钱6块+利息14块=28块。

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在利率50%的时候,两种技术得到香槟的成本也是一样的。

在利率是100%以上时,技术1的成本是低于技术2的,在利率50%以下的时候,技术1的成本也是低于技术2的,然而在利率处于50%到100%之间的时候,技术2的成本则低于技术1。

如果利息从100%以上逐渐跌到50%以下,那么厂商会先选技术1再选择技术2再选技术1,这个过程就是reswitching。技术1和技术2究竟谁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呢?

Reswitching为什么会发生呢?它的根本原因还是出于利率上,利率在庞巴维克和新古典经济学者那里,成了现在的一切东西和明天的一切东西比较的比例,但投入的过程未见的是均匀的,而有可能是复杂的,追求利率最大化在面对复杂的投入环节时有可能会让一个技术被弃用而又再启用。


萨缪尔森认为尽管在逻辑上reswitching完全可能成立,但是对reswitching的经验存在表示质疑,似乎还没有人找到厂商用回之前被废弃不用的技术成本还更低的例子。

如果新古典学者的这种简化的定性分析,尽管在逻辑上不能完全排除reswitching的意外,但在实际上没有什么问题的话,似乎也是可取的。

reswitching的存在与否对新古典学说的攻击显然不如第一个问题那样致命,对异质品的加总问题的粗略回应注定了新古典宏观模型充其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简化,有朝一日指不定会被新的东西给取代掉。

即便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也绝不是坚不可摧的,显而易见,一般均衡体系仅仅是在逻辑上达成了自洽,在经验上的支持依旧十分不充分,用训斥别人没有经验证据来保卫一个没有什么经验证据的理论。也无非是意识形态之争罢了。




  

相关话题

  自助餐 50 / 位,为什么吃不倒闭? 
  按照科斯定律,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都是非常合理的,为什么社会规范在很多方面违背经济学规律? 
  欧美日相继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会带来哪些影响? 
  想系统了解发展经济学,有哪些书可以推荐? 
  为什么中国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如此靠后? 
  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 
  为什么「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怎么在不减少变量下消除多重共线性? 
  试从经济学角度入手分析:消费者在不知商品价格的情况下的消费行为对市场有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失去的钱最终变成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能分享一道如果“注意不到”就出不来的数学题吗?
下一个讨论
某 A 股券商分析师在研报中以「风水算命、阴阳五行」研究股市,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