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给各位吧友提供骂人思路了。
以后想骂的话骂不出来,大家就约定俗成用一个正面词汇代替,这样又会被宣传不要污名化这个词汇,于是原来的骂人的词汇就解禁了。
你以为的百度觉悟:堵不如疏,放开屏蔽词
实际上的百度觉悟:伞兵在政策验收上的优先级提高到了屏蔽词之上,为了最低成本,最低担责通过上面审核,因此放开屏蔽词
平台本质都是一个逻辑,用最低的成本来通过政策的验收审核,至于政策到底有没有执行到位根本不重要,只要能通过审核就行
而政策的逻辑也都是一个,用政策的形式与平台联手糊弄“强烈反应”的舆情,具体效果没那么重要,关键是不能有人一直强烈反应你还不管
已知条件1:大政府必须为网络环境担责(至少一部分人这么认为,并且会积极反应)
已知条件2:绿色网络生态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追求之一
已知条件3:网络人口的扩大化趋势不可逆,低龄人口上网趋势不可逆,未成年人一进入网络,与成年人处于同一公共平台
已知条件4:骂人是刚需,根本管不住
出台政策是耗钱的,并不会是积极主动的姿态。有关部门并没有一个主动的动力去推行政策,什么都不做还能顺顺利利的度过自己的工作期才是他们最希望的
每一个政策背后都有足够的相关利益集团来推动,在网络问题上也就是,“XXX群体的强烈反应”比如最著名的“家长强烈反应”
但是由于条件1,条件2以及条件3
一部分群体会“强烈反应”,发出自己的声音,打着站在道德高地的“净化网络,救救孩子”的大旗要求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约束
而由于条件3,4
大家都知道在粗口宣泄类问题上,根本管不住。除非平台极大程度的加大监管力度,以人员大量流失为代价来严打。
于是,国家出台政策“净化网络环境”,此举是首先做出一个姿态:我们在管
其次是向下甩锅:我只管提要求,平台你自己想办法,管不好是你的事
摆在平台面前的选择大抵有几类
1:抽调专人监管,严格维护环境
花费随着平台规模增大而增大,且必然会导致人员大量流失
2:塑造平台氛围,营造平台环境,然后辅以监管力量
同上,花费高且必然导致人员流失,效果最好,但是花费也是最高档
3:屏蔽词,只要是政策成果验收的时候看不到屏蔽词的词语,我通过审查就行
花费最低,最省事
因此平台选择设置一个屏蔽词库,把各种词汇都往里面塞,以最低代价来通过政策成果验收
而政府实际上真的要严格维护网络环境吗?
其实也不是。政府的目的在平台选择屏蔽词的时候已经达成了
姿态已经做了:我们确实管了,勇于担责,听取民众反馈,积极有为
锅也甩了:我可没让他们搞屏蔽词库来管,未来有人质疑那都是平台不对,和我没关系
至于维护网络环境,那反而不重要
于是,当有人反应质疑,不能用“伞兵”来替换“傻逼”的时候
再一次政策下达“倡议不要用伞兵来替换傻逼”
网民以为是给自己看的,其实是给平台看的,是继续给平台下任务,不能看到用伞兵来骂人成为了验收要求,优先级还很高。至于到底怎么办,还是平台你自己想个办法。
平台要么选择:放出以前屏蔽词汇,来低成本通过政策验收
要么吧伞兵加入屏蔽词汇:可能会进一步激发舆情,让上面更不满意,自己压力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放出以往屏蔽词汇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真是魔幻。
仿佛像是出了bug一样,输入了两个新的条件,程序立马进入死循环。为了解决bug最终就是不得不把封了十几年的屏蔽词给解禁了。
(回答终于回来了,感谢)
堵不如疏的经典案例。
当初百度贴吧封禁【sb】,目的是为了塑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可是多年下来,百度贴吧的环境真的改善了吗?
【sb】不能用,但骂人是刚需。封了这个词,就只能采用另一个词。
形式不断变化,初心一直未改。结果就是衍生出了一大批骂人的词汇,从当年的三分天下变成了如今的“百花齐放”。
封到实在不能换了,就用正面的语句来表达不正面的意义,旁敲侧击地进行挖苦讥讽,俗称“阴阳怪气”。这一风气的流行和封禁体系的扩大密切相关,对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也相当深远。
终于在某一天,【sb】变成了【伞兵】,而【伞兵】这个词,是没有办法封禁的。正当百度贴吧一筹莫展之时,那个在角落站了数年的【sb】默默走了过来。
这个当年破坏风气的罪魁祸首,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竟显得那么质朴。
于是,【sb】自由了。
兜兜转转,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sb】是回来了,但当年那纯粹的口臭再也回不来了。
更新:
看到有人补充说【sb】早就解禁了,首先百度的封禁词库一直在动态更新,有时会放出一些词语,之前的记录可能与这一点有关。
更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确实看到解禁消息传出后贴吧各处奔走相告的场面,如果真的是早就解禁,那整个事件就更加魔幻了,这不禁让我想起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的一个实验:
把狗关在笼子里并在警报后给予电击,狗承受着电击的痛苦,每次尝试逃脱都不能成功。在多次重复后,实验人员把笼门打开,再次给予警报,此时的狗并没有意识到它可以跑出笼子,而是无助地在原地等待着电击的来临。
沿着这个实验,塞利格曼创造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经历某种不可控情境后,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认知,继而选择了放弃努力,即使环境已经改变。
套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被捆住手脚太久,甚至不知道绳子早就没了。
(以防万一关个评论)
网友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我还记得哔哩哔哩漫画的一条动态
然后评论区有一条热评是
“高坂桐乃vs成吉思汗”
热评很快就没有了,但不妨还有
“乃桐坂高vs汗思吉成”
"gbtn vs cjsh"
“Kousaka kirino vsЧингис хаан”
“金头发vs蓝头发”
“傲娇vs天骄”
“动画人物vs电竞选手”
“对马岛之战”
“喜欢的话就坚持吧vs请勿打扰”
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和谐词解禁新思路。
我建议藏族的领导可以学习一下,完全可以以不要污名化藏族文化藏语为名义,把“尼玛”给保护回去
要不是解禁了「傻逼」这个词,以后这个意象可能就改叫「精锐」了。
说起这个,我倒是挺赞同3DM论坛的做法。
他们并没有屏蔽什么脏话,而是简单的把“你”字都替换成“我”字。
所以,偶尔有骂人的就会很有趣。
我就亲眼看过一个人发帖是这样的:
“ 去我m|gв的,我吃屎去吧! ”
当时我还把截图发到微博上去了,还被3DM官微翻牌子了,有了几万个赞。
不过我嫌烦,把微博删了。
当然,这个方法没法适用于贴吧微博知乎等地方。毕竟游戏论坛是交流技术和资源的地方,很少有人用“你”“我”来交流。都互称“大神”和“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