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过事。
24小时营业的餐厅不止K和M,海底捞也营业,有进去睡觉的吗?
记者今天从上海检察机关获悉,今年3月在上海徐家汇天钥桥路麦当劳餐厅内持刀行凶的犯罪嫌疑人杨某,近日已被徐汇区检察院依法批捕。
犯罪嫌疑人杨某,生于1969年11月24日,现年40岁,初中文化。今年3月19日凌晨,杨某至上海徐汇区天钥桥路1号的麦当劳餐厅过夜休息。凌晨4时30分许,店内服务员李某按照店内规定劝说杨某不要躺在长凳上睡觉,因杨某不听劝告,两人发生争吵。后李某端起塑料桶把里面的清洁卫生用水泼向杨某,引发两人打斗。两人被店内其他服务员拉开后,杨某因为打斗中吃亏,遂持随身携带的刀具突然捅刺李某,致使其颈部胸部等多处锐器伤,其中颈部为致命伤。李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而杨某作案后持刀威吓在场众人的围堵,迅速离开现场在路边乘坐出租车逃逸。3月28日凌晨2时许,杨某在山西太原被警方抓获。
被害人李某,1987年出生,为上海金山区人,父母务农,家境比较清贫。李某白天在外滩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晚上到麦当劳再打一份工补贴家用。此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一些网友表示,经常看到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通常会到快餐店蹭空调取暖,是否应该出台对于这些人的管理办法。也有网友称,被害人应灵活机智,不应激怒犯罪嫌疑人。不过,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拔刀刺死人这一行为,大家都表示无法理解,“店员是正常工作,歹徒怎么能下这么狠的手。”
记者另悉,徐汇区检察院已提请有关部门为杨某作精神方面的医学鉴定。
新闻回顾:上海23岁麦当劳店员劝阻顾客睡觉被捅身亡
3月19日凌晨,上海一家24小时营业麦当劳快餐店内发生一起惨剧,一名23岁店员只因劝说顾客不要在店内睡觉竟被连戳3刀,因动脉破裂不幸身亡。杀人者事后逃离现场,警方正在全力缉拿。
上海一麦当劳内顾客捅死店员后潜逃
23岁的麦当劳店员小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仅为劝阻顾客不要留宿,竟会遭遇被刺3刀命丧黄泉的厄运。
本报讯 昨天凌晨4时30分许,上海天钥桥路1号一家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餐厅内发生血案。犯罪嫌疑人行凶伤人后当场逃逸,伤者抢救无效身亡,目前,警方正全力追捕嫌犯。
24小时餐厅暂停营业
事发的餐厅位于徐家汇商圈的繁华地带——天钥桥路1号的麦当劳餐厅。这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快餐厅,但昨日上午却暂停营业。
记者看到,餐厅门口贴着两张刚打印的告示单“设备检修,停止营业”,店内出入的人员也从就餐的顾客换成一名名神色凝重的刑侦警察。
询问起命案,麦当劳店员们均三缄其口,“不知道,没听说。”但记者注意到,地板上仍残留着从店内流淌出的血迹。
附近大厦的保安告诉记者,昨天凌晨他就看到很多辆警车赶到餐厅,但并不清楚具体原因,只“听说餐厅发生了命案,有个店员被顾客捅了。”死者日夜兼职补贴家用
据悉,事发后,120急救人员将受伤的店员送往中山医院抢救,但伤势过重离开人世。急诊室医生透露,死者的3处刀伤分别在颈部、腹部和手臂,“颈部和肝受伤,出血过多。”昨日上午,死者家属从金山闻讯后分别赶到医院和出事的餐厅。
家属告诉记者,死者姓李,今年才23岁,金山新塔人,是个一米七八的帅小伙。在医院内,小李妈妈一遍遍呼喊儿子的名字,眼睛已哭得红肿,“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后怎么办?”
据悉,小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一直兼职打工补贴家用。去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市区租了间房子,白日里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夜晚则在麦当劳餐厅兼职打工。
嫌犯曾与死者发生口角
死者家属介绍,他们对于事发时的具体情况不清楚,只知道小李事发时劝阻一名顾客不要留宿,“他父亲已跟着警察去看监控录像了,听说歹徒行凶后就逃走了,到现在还没抓住。”
不过,记者从一名知情者处打听到,事发时正值凌晨4时多,接近早餐时段,店员们准备打扫卫生,迎接吃早饭的顾客。“当时,有一名男子睡在1楼的长椅上,小李则劝他坐起来,不要再睡了。结果对方居然掏刀,刺死小李。”知情者透露。
来自警方的消息称,事发时犯罪嫌疑人与小李发生争执,遂使用随身携带的刀具将其刺伤后逃逸。(上海商报)
10年就知道有这事儿。
那还是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清华南边路口的麦当劳我就见过这类。
有段时间频繁去麦当劳自习,能通宵、有咖啡,而且没有通宵自习室那种看着别人刻苦带来的压力。
印象里有一群中年人,晚饭高峰期过了就会来麦当劳,吃点剩下的东西、在座位上打盹。我有过几天天亮回寝室的经历,这群人一般也就早上早饭时间以前就走了。
和这个新闻里说的有点不同的是,到了深夜时段,来就餐的人并不多,服务员也挺少的。所以偶尔一些没吃完的薯条和汉堡,这群人有足够的时间打扫干净。然后服务员才姗姗来迟,收拾一下桌子,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默契。
我觉得是有默契的,这群人似乎是麦当劳晚间生态的一部分。
比如那年头夜间麦当劳里有通宵自习的,有几个学生出来打扑克的,有小情侣出来聊天打PSP的——大家似乎都不太反感这群人,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没有存在感了。
如果恰好这天夜里人多,他们会很自觉地找一个角落;如果人少,就大大方方地做沙发座。服务员过来他们很识趣地会不打扰清扫,有些人甚至打扫完剩饭主动帮着清理盘子。
我和一个服务员阿姨随便聊过两句,起码有一些人就是流浪汉,白天出去收垃圾和废品,晚上到麦当劳过夜。多数情况下麦当劳也不太管,因为这类人有个特点——比较消沉,消沉就比较安静。
有一类人他们不喜欢,就是带着酒来麦当劳的。
我见过两三次,一个流浪汉模样的大叔踹了一瓶二锅头,做到了一个放着剩饭的桌子前。掏出二锅头往剩下一半的冰可乐里兑。喝到一半有点高了,开始大山旁边背单词的学生,让服务员给请走了。
我猜也就是这天请走了,当时语气似乎是破坏了“规矩”,今天就别“回家”了。
一开始我以为这么喝是好喝,自己在宿舍里试了一下,不好喝。
后来工作了才知道,高度白酒配着碳酸饮料,醉的快。
说说我对这个现象的理解。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有一群生活艰难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工作能力或者工作动力。
日常的生活是得过且过。
我很不同意有些人上来就说都要救助,或者只信奉丛林法则放任这些人自生自灭,二极管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时候嘴上high之外,没法解决问题。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是文明的标志。这很难,因为帮助也要讲究不同人不同帮发,如何去帮,考虑成本——这就需要多方参与。
现代城市有这点好,有大量的公共场地可以提供这类人基本的保障,这也是现代企业很多人说“企业责任”的一部分。
我倒是有点担心,会不会又有网红为了蹭流量去拍人家的短视频。
又是徐家汇?如果不遵守规则的人有一万个道理,遵守规则的人都是活该吗?-------- 想起一件旧案:2010年3月19日凌晨4点30分左右,上海徐家汇天钥桥路1号一家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餐厅内发生凶杀案。死者李某,麦当劳服务员,23岁,上海市金山区兴塔镇五星村人,大学刚毕业不久,为家中独子。他在市区租房,因家庭拮据,打两份工,白天是外贸公司白领,晚上是麦当劳的服务员。因劝阻罪犯杨某不要睡在店内,被罪犯拔刀刺死。后罪犯在太原被抓获。(注意大约07年之后上海有不披露非沪籍罪犯原籍的潜规则,所以不能肯定罪犯是否为山西籍。)-------- 如果被害人不打第二份工,也不租房,而是去麦当劳蹭个住宿,他是不是就成了你们眼里的弱势群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颜回是多么贤明啊!吃别人吃剩的炸鸡,喝别人喝剩的可乐,在肯德基,服务员不堪其扰,颜回乐此不疲。颜回是多么贤明啊!
我刚毕业那几年,人又穷,又自我感动,出远门跑业务时为了省钱不开房,就会找肯德基麦当劳睡,因为M记K记是24小时营业,这里安全,干净,有椅子桌子,地方宽敞,不透风,热了还会有空调,厕所可站可蹲可洗手洗脸...总之除了一丝丝羞愧感在心头萦绕不散之外,我很舒适。最初,还比较矜持地坐在那玩手机,直到困意泛滥便趴在桌上小憩,熬到天亮,后来躺下十分钟就能入睡了,竟是十分安心。
至于吃别人剩下的东西,我还没落魄到那个份上。
其实我还试过银行网点,那种摆放柜员机的房间,往地上铺点东西就可以躺着,然而这种地方大多数都很肮脏,尤其是气味难闻,躺下时那个犯恶心啊,一般人忍不了。而街头露宿比较麻烦,首先得找个平坦的地方,众所周知国内没多少完好可躺的公共座椅,所以着眼点得是花带附近的瓷砖护栏,找偏僻的,干净的,避风的——要是凌晨还在外头,见到有人躺在这种地方并不稀罕,路过的巡警可能会问一问是否病了,绝大部分会干脆利落地走开然后又回来继续躺。我试了好几种场所,包括广场,都没法再呆第二次。
我在蹭地方休息的人里算条件最好的了,为弥补那点羞愧感会买份早餐,再看看夜班的服务员有没下班,去道一声谢谢。
事实上这样蹭地方的绝大部分人根本就是没钱开房住!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老奶奶,看衣装就知道穷苦,坐在角落里也不躺着,脑袋慢慢垂下来发出呼呼的声音,然后惊醒,嗯嗯几声又继续睡。我就在对面沉默地看着她,从凌晨一点多到三四点,睡不着,谈不上心酸更谈不上难过,有种无法形容的浓稠忧虑。
还有个精神出问题的女人,安静没多久就在那不停地说些莫名其妙的话,也不大声,像是说给自己听的,赌博打架欠债仇恨开心喝酒抽烟揍孩子,应该过经历不少事,我当是听收音机电台,她不突然跳起来就行。其实很多人脑子有问题,不少是在那自说自话,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抑或是一半清醒一半虚幻,你跟他们对话,他们会直勾勾地看着你,眼睛要么是亮得吓人,要么浑浊迷蒙,你都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有的人就不检点了,拿东西进去吃,吃完后剩下的垃圾就摆在那不收拾,有的脱鞋臭味熏天,甚至连衣服都脱,全然不当是在公共场所里,忽略掉附近十几双眼睛。
当然,看装扮就知是跑业务的人也经常能见到,这类人倒是没啥大问题,比较得体。
大家通常不交流,谁也不认识谁,也不想认识谁,到了晚上十一二点陆续进来,找个地方就坐下躺下,天一亮,鱼贯离开。我相信有很多人为此感慨,然而作为亲身经历者与见证者,实话实说,自己为此没什么可悲可叹的,这里除了没有床,比许多人住的地方还要好——大城市里租个单间再便宜都得每月几百块,条件差的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也就一个门一扇窗一张床一盏灯,也就是在房间里脱光衣服跳舞发疯没人搭理。
我没有经常在特定的某一家过夜,毕竟去的地方不总是同一处,基本上是事情办完了就先吃个饭,到处逛逛,然后在网吧玩一会,最后打开地图看看附近有没有可以如此过夜的店,不知道那些蹭地方睡的人是否每一晚都这样度过,我当时在街上走着,总感觉自己可以从表情上认出这些人。
按常理来说,这些店尽管不赶人,也不可能允许经营因此受到影响,而我不认为这样蹭地方睡觉的人里,会有多少个是品德高尚性情和善,要是天天都来,一旦习惯了,必定发生不好的事情,该管还是得管,换我当老板当服务员甚至会选择不做24小时营业,因为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可能引发更多问题。
人家让你过夜已经是主动的善意,好人不该被枪指着。
若要说想法,在我看来,M记K记的装修和环境在国内委实算中高档场所,不能因为是卖的速食快餐就忽略客观事实去贬低,所以,放任非客户人群进来过夜自然会对其形象造成影响,这是该为他们考虑到的难处,可人被赶走了又会去哪呢?我认为专门提供一处场所集中到一块也不是个可行的途径,他们不是学生喊睡觉就会乖乖躺着等铃响,甚至可以说太多人凑一块后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极大,因此管理成本将非常高,不是划块地给人睡觉就能解决的,睡不睡觉是个人的意愿没法强迫。
归根结底,社会福利要提高,让全部人都有工作有收入,这收入要吃得起饭,买得了好看的衣服,当吃饱了形象好了,人才不会穷凶极恶,才能知廉耻懂礼仪,最重要的是有房住,人有了属于自己的住处,这住处再差也不至于天天跑人家地头睡觉。
——
评论里有人说看完后突然想试一下露宿街头,于是我猛地发现自己没说到这么做的危险,是欠考虑了,希望没有人因此而做出冲动的事情。我昨晚就在想自己是不是写得太浪漫,太煽情了,我向来不齿把这些事情写得浪漫煽情的人,只是有时候不知不觉就那样写出来了,很抱歉。
在外头露宿有一切我们能想象到的危险,也有一切我们想象不到的危险。
举例子,我碰到过不止一次抢劫,也拿刀跟那些人互相对峙过,就几分钟的纠缠时间,没真干起来,事后风一吹满身冷汗,稍有不走运可能就没这篇回答了。
抢劫很简单,比方说是两个人,一个直接拿刀抵在你身上,另一个搜身,全程无需一分钟,我觉得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或许连求救的勇气都不会有,哪怕附近还有其他人,更别说反击歹徒,他们并不会特地刺激你,你只会感到生命被人掌握在手中,如鱼在砧板,还十分清醒。
你就是世界搏击冠军,被一刀捅进去也要立刻倒下没得救。
唯一的防范措施是提高警惕,眼睛时刻观察周围情况,思考对策,不与他人接近,尽量藏身在安全可靠的地方。这说得貌似容易,做起来真的非常非常累人,不用半个小时就能让人身心疲惫,根本谈不上新鲜刺激,你也不会知道该花多少精力去做,因为你无从知晓到底潜伏着什么危险,这无关男女,我身为男人不都要被持刀抢劫么?我那件被划破的衬衫现在还保留着,那些人肯定特地仔细磨过刀,不要拿影视小说的奇思异想套进现实,你觉得你比别人聪明,别人却不一定真就配合地做个傻子。
千万千万不要尝试!
就算你觉得我所讲的危险不足以令你却步,也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这个问题,让我特别想写点感受。
我上大学那年,还是十来年前,首都北京。
我的那些大学同学,家庭条件差距极大。
里面有很多从偏远省份、地区来的农村穷孩子,也有大城市出身的家境极好的官二代、富二代。
大一刚开学不久的一个周末,我们班几个外地女孩子,带着初来首都的新鲜、好奇和激动,相约去逛北京城。
当天她们因为有点贪玩,逛的太晚,错过了时间,赶不上回学校的地铁。
几个女孩子商量后,实在不舍得找旅馆、宾馆,就在路边一个24小时开放的快餐店里(肯德基或者麦当劳我记不清了),硬是坐了一晚上。等熬到第二天早上,几个女孩子又赶着早班地铁回了学校。
这件事我是从我们宿舍,家里最有钱的富二代室友口中听到的,而他则是从他女朋友——一个家境也很优渥的北京女孩的口中听说的,那几个女孩中有人是她室友。
我这个室友在我们宿舍里描述这件事时,语气是带着几分震惊和几丝鄙夷、不屑的。
他说他和他女朋友都觉得这几个女孩子挺奇葩,为了省点钱,居然在快餐店坐一晚上,随便找个宾馆不就好了。
我当时没有接话。我明白,大家虽然在同一个学校、班级,但其实根本无法共情和理解彼此。
家境一般且从小穷养的我,其实就挺能理解那几个女孩子。
北京市中心的宾馆,价格真的不便宜。
我想起来,我大学节假时,去郑州找我也在上大学的姐姐玩时,我曾为省钱,就选择住在他们学校旁边,一晚20块钱的极其破旧的小旅馆里。
老板本来张口要30块,而我为了10块钱,和老板搞价了十来分钟。
我始终记得,那个宾馆很脏很破,床头贴着一张印着一个穿着暴露女人的大海报,晚上上厕所时,需要到走廊尽头,共用一个更加脏且破的小厕所。
大学毕业后,这个富二代室友回了家所在南方某省省会,他爸直接出钱给他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
朋友圈里看到他主导投资盖了当地最大的蔬菜农贸市场,经常接待省市领导视察,不忙的时候国外、国内到处飞着玩。
而我们普通孩子就不一样了,毕业季,条件好点的张罗着雅思托福和出国,一般家庭的,出路无非就是读研或赶各种双选会的场,然后参加工作。
我们宿舍家庭最困难的那个贫困生哥们儿,勤工俭学了四年,天天在食堂帮忙。毕业后,他急于挣钱反哺家里,直接在北京找了份销售工作,工作苦点累点是一点都不挑。
我毕业后,因为考研调剂的学校不满意,就直接工作,校招去了家商业银行。而那家银行,至今都让我觉得很满意的一点是,银行安排职工宿舍,免费工装经常发、常年穿,一日三餐行里解决,象征性收点钱。
当时那几年,正是国内房价暴涨、网络铺天盖地鼓吹买房焦虑的年代。我一个人在异乡工作,从小就被穷养的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努力挣钱+攒钱。
我当时还有记账的习惯,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我最节省的时候,一周只花了8块钱。那几年的收入基本全都储蓄了起来,工作三年后,我没怎么依靠家里,就自己贷款买了房。
这些可能有些扯远跑题了,大晚上,我继续随便瞎聊一聊。
很多关注我的知友,都知道我19年底时,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家当地的三甲医院放弃,让我转院去了上海。
在上海治疗时,我老婆和我母亲陪护,我化疗期间,我老婆就支起来一张折叠床,每晚凑合着睡在我的病床旁,我母亲就在医院外,租一个极其狭小且脏乱的隔板单间休息。
那种单间,我化疗间隙、状态好的时候,出去溜达时目睹过。里面空间极其狭窄和破败,用塑料板隔断隔出来的空间,仅能容纳一张床和一个小桌,水泥地面,公共蹲厕,糊着报纸防潮的白墙,隔音和环境都极差。
然而就是这种小单间,却也常年爆满,里面住满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病患家属。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徐汇区,这小小的隔板间,对于病人家属来说,也算是个经济上勉强能够承受的负担。
想说说我的那些不幸的病友们。
我的病友,其实家庭条件也千差万别,条件好的,还可以安心治病,条件差的真的就是坠入了深渊地狱。
病友里,有个江浙地区做茶叶生意的,年纪也不大,30岁上下,家里少说几千万资产。平时开玛莎拉蒂,治疗用最好的药,住院时住一天一千多元的特需病房,病友群里我们都叫他“首富”。
首富治病前前后后,自费花了200万,平时在群里和我们相谈甚欢,没什么经济压力。不过他很不幸,最后依然没有救回来。
病友里像首富这种条件的极少,更多的是普通家庭的人。他们突然有一天因为身体不适,检查后查出来大病,人生遭逢了大难。
家里条件宽裕点的,砸锅卖铁,还能勉强四处治病。家里条件不好的,即使国家政策照顾,可以申请个贫困户或者低保,但是因为血液癌症、白血病庞大的花销和很多自费项目,看不起病的依然大有人在。
我曾遇到过,黯然地放弃治疗拉回家的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我也遇到过因为借不来钱,父母愁白了头,也只能唉声叹气,一直拖着不进移植仓的孩子;
我还遇到过,私下里向我打听网贷和高利贷的愁苦家属……
很多时候,我觉得,世间的悲欢,可能并不相通。
这片大地上,很多底层人,不过是在一片繁华下,努力挣扎着活着罢了、
“身强力壮却不愿工作,有点无法接受。”一名年轻姑娘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态度。
???
是不是我们又被人代表了。
身强力壮却不愿工作??
题目里不是说了那个东北大叔:
这位大叔说,他日常靠装修为生,他会组装水管,会安装家具。不干活的时候,就来这家肯德基上会网,这已成了他日常的消遣之一。
所以他并不是不愿意工作,只不过他们的工作是散活。
而他们是在肯德基过夜吗?也不是。
几乎都会在晚上10点前离开肯德基,他们需要搭乘交通工具,返回居住地。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住宿可以选择20块一天的“床位”,上网搜就可以找到;吃饭的话,找开设在白领聚集地的“大食堂”最划算;至于找工作,可以通过熟人也可以通过中介,但“收钱的坚决不去”。
省钱啊。
所以说这是:一群依靠大城市赚钱的人们,由于没有更好的谋生手段(脑力劳动),只能从事较为零散、低水平、简单的体力劳动(并且未来可能更加容易被替代的工作)。导致工资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又比老家好一点,所以在白天只能集聚在省钱的地方(免费、空调、wifi)等待工作机会或者躺平,待夜晚再返回自己处在郊区的也许是租房里。
怎么到了记者嘴里就成了:
在更多消费者看来,这些“蹭座族”身上最大的争议,并非是他们是否影响了他人,而是他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以往的“蹭凉者”“蹭坐者”不同,这些“蹭座族”们并非老人、孩子,而是三四十岁、精力充沛的中青年男子,他们中的不少人并非没有能力工作。“身强力壮却不愿工作,有点无法接受。”一名年轻姑娘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态度。
这记者站位有点低啊。
是时代的发展、新的矛盾造就了这样的存在,而非这样的存在阻碍了时代的发展。
这两个记者如此圣母,我很感动
建议你们俩把工作让给这名男子,然后你们去睡肯德基好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三和大神,虽然他们和三和大神相比还有一点差距,但是他们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倒和三和大神差不多。
深圳:2019年人均GDP近三万美元,2020年人均GDP2.28万美元,而发达国家的GDP准入门槛不过2万美元。
三和人才市场:位于深圳,它周围小巷内,残破建筑物林立,廉价网吧、旅馆、杂货店等百余家店铺鳞次栉比。
三和大神原指游荡在三和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怀揣着赚钱致富的梦想来到深圳,他们卖力工作,却只能游走在都市边缘,他们努力生活,却一次次遭遇黑中介和黑厂坑蒙拐骗,最后只能滑落到身无分文的境地。渐渐地,这个群体形成了底层社会独特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抵制枯燥无味的流水线工作,乐在其中。
据说三和大神来到三和的第一步就卖了自己的身份证,变成一个黑户,他们中的大多数靠着打零工挣钱,他们对接活也有自己的要求,工作时间长的不接,需要当重苦力的不接,钱太少的也不接,大多数时候只接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干一天休三天。
以前看到这种新闻,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他们太懒了,有手有脚去做一份正经工作不好吗?而现在我听到这种事脑子里跳出的只是布考斯基的一句话:
上班明明是为别人赚大钱,可最后竟还要反过来谢他给你一个工作机会,一个人怎么可能享受这种鸟日子呢?
所以努力也好,不努力也罢,只能说谁有谁的生活方式,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希望他们快乐。
其实上海不仅是富人的上海,或者白领的上海,也是穷人的上海。
在上海久了,会发现很多生活不容易的人。
去年上班的地方,夏天好几次20:00后经过上海银行自助银行门口,都会看到一个中年男子睡在门口,起初我以为是流浪汉。
但几次下来我发现他早上七点不到就离开了,而且睡过的地方没有留下垃圾、污渍,甚至可以说没有痕迹,觉得这人不简单。
那时在提款机那里花几分钟取个钱,胳膊都能被叮四五个包。有次知道自己晚上要加班,想着晚上可能会碰到他,就从家里拿了瓶只用过一点的花露水,打算晚上路过银行的时候递给他。
他一开始是拒绝的,我跟他说“拿着呗,用过的,家里买多了,几年都用不完,放着过期了蛮可惜的”,他才收下了。
然后跟他聊起来才知道,他并不是流浪汉,只是刚来上海,还没找到包吃住的工作,只能接点零碎的活计,舍不得住宾馆,租房也觉得太贵,发现这里有块下雨淋不到的地方,而且还有摄像头照着,不怕被打劫,所以晚上过来打地铺。
至于白天,他就像问题中提到的那样,把自己的铺盖放在附近公园刚认识没多久的卫门那里,自己背个包待在肯德基麦当劳这些没人赶的地方,守着电话等单子。
我问他:“肯德基东西蛮贵的,你吃饭怎么解决?”
他说找便宜的快餐店,十多块就可以吃饱了。我便跟他推荐,说附近有政府建的市民驿站,里面可以吃饭,十多块钱可以点两三个菜,米饭管饱,虽然没有更便宜,但政府做的,能保证吃得安全。
他们不是题目里新闻报道里揣测的“有手有脚却不去工作,在肯德基蹭吃蹭睡”懒汉,更不是乞丐,至少他不是——像我一样在农村长大的人,村里肯定有类似的肯吃苦耐劳的长辈和他类似——到城市里打工,节俭到几块钱都要精打细算,就为了攒钱回家盖个房子;他们哪怕不舍得住宾馆睡路边,也不愿意占别人便宜,可能在某些人看起来没这样很没尊严,但他们其实有自己的底线——不偷不抢。
少些缺乏善意揣测,尝试去了解和理解,世界会少些隔阂,也会更好些。
后来上班几个同事聊起来,说起这个“怪人”有点吓人,我就大致跟他们解释了下,说他不是坏人,只是有些穷,她们也就放下了顾虑。
其中一个同事顺势说起,她所居住的小区旁边有个垃圾房,她好几次上下班路过,都见到一个老太太在那里啃馒头、喝白开水,一开始她也没留意,以为是老太太吃饱饭了嘴馋额外加个馒头。
后来有次家里收拾出很多废旧纸箱拿不动,想送给老太太让她去搬,聊起来才知道,那不是老太太的加餐,而是她的正餐——她已经连续三天,每天早晚各吃一顿,每日两餐,每餐只有一个馒头就着白开水吃,晚上收工了再去附近菜市场给小贩们要些准备扔掉的快烂的菜叶回来煮煮补充营养,有几个好心的小贩会给她一些。
她问老太太:“我看平时垃圾房不是还有个30多岁的小伙吗?那个不是你儿子吗?看他挺能干的啊!”
老太太说那是她儿子,收垃圾虽然有些收入,但他们正努力攒着还债。
她第一想法是:“难道欠了赌债?”便接着问老太太:“欠了很多钱吗?怎么欠的啊?”
老太说他们老家安徽的,老头子早就死了,就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年轻,心气高,觉得总给人打工没盼头,就自己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养鱼,自己一个人吭哧吭哧把家里半亩多的平地挖下一人深做鱼塘,结果下大雨,村里的污水冲进池塘,养到半大的鱼全死了;后来听说倒腾蔬菜到上海卖能赚钱,又借钱和别人一起弄,结果合伙人拿着钱跑路了……做啥啥不顺,几次折腾下来欠了二十来万,再也借不到本钱了。
这样他和儿子才来上海,收垃圾慢慢攒钱,省着点花,争取早点把欠人家的钱还了,要不然哪里抬得起头做人。
对于这样的人,他们不是比王思聪们懒,只是比王思聪们少了个有钱供造的爹,他们受到的应该是了解之后的尊重,而不是远距离的同情和施舍。
至于新闻报道中提到这家徐汇美罗的肯德基,我去过好几次,最近一次是上周六去的,可能因为我去的时候都不是用餐高峰,所以每次座位都很容易找,如果不是看了这个新闻,根本就没注意过那里有几个长期蹭吃蹭睡“皮肤黝黑”的人,话说举报者是怎么发现他们的,好奇ing……
【回复】1、“我点了踩 王思聪那段很突兀 他虽然不招人喜欢 但也不应该随便拿来摆弄我们 这样乱渲染情绪降低文章档次”。
——提王思聪,只是因为听到他的遭遇,我当时立马想到了王思聪,感叹同样是创业失败,王思聪亏几个亿都有老爸摆平;而小伙亏了二十来万,就被打倒在地上,不由得感叹“富二代宁有种乎?”
油然而生的感慨罢了,摆弄你的情绪不是我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