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这件青铜器为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贮贝器,是一件典型滇文化的青铜器,器物上的牛反映的是古代云南地区牛的形象,不要和中原地区的牛搞混了。
瘤牛形象属于古滇文化器物中比较重要的装饰,学者对此多有论著;我不懂生物学,就直接引相关论文了:
关于瘤牛的起源问题,诸多学者均有描述,但由于瘤牛与黄牛在解剖学的骨骼结构上并无差异,因此,从地下化石找到的牛亚科化石中,瘤牛与黄牛原始祖先的化石较难区分。 在我国丰富的牛科化石中,至今未见瘤牛的祖先——原始瘤牛的化石,因此尚难定论。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云南出土的古代文物中,瘤牛的原型图像却发现不少。近来从沧源佤族自治县发现3000 多年以前的岩画中众多的牛和狩猎图像,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先民从狩猎向驯养过渡阶段的生活, 其中不乏瘤牛身影。在滇池附近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驯化后的瘤牛青铜器铸像,其造型古朴骄健,形象逼真,鬐甲前上方具有高而隆起的瘤,发达的垂皮,圆长而结实的身躯,粗长的尾巴,除了两只向上向内弯曲的巨大长角外,整个形象酷似现存的瘤牛。从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的资料也可看出,在云南东北部的昭通、曲靖地区,中部和中西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区,远古时期曾生存繁衍着为数众多的热带森林动物,野象、犀牛、瘤牛均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文献中对瘤牛也有多所记载,一般叫做封牛或犦牛。
《尔雅·释畜》:牛属,犘牛、犦牛、犤牛、犩牛、犣牛、犝牛、犑牛。郭璞注:(犦牛)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橐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馀里。今交州合浦徐闻县 出此牛。
《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封牛。颜师古注:封牛,项上隆起者也。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永初元年,徼外焦侥种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
《后汉书·顺帝纪》:疏勒国献师子、封牛。李贤注:封牛,其领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
《后汉书》中提到的“焦侥种夷”所献封牛,即是汉代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保山)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中央王朝的贡品。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封牛(瘤牛)尚属一种非常稀罕的奇怪牛种。
今天的云南地区仍然有一种很有名的瘤牛,云南高峰牛,应即是云南古代瘤牛的后代。
云南高峰牛和古滇青铜贮贝器上瘤牛形象对比
至于古代中原地区的牛,其形象与现代国内的牛还是非常相似的。上海博物馆还展有一尊非常著名的青铜牛尊,属于春秋晚期晋国所作的青铜礼器。
1923年这批晋式青铜器在山西浑源盗掘出土,后为传奇古董商卢芹斋高价购得,在盗运出国的过程中在上海被查扣,1952年移交上博展出。除去身上繁琐的装饰花纹,这就是一头现在农村里随处可见的水牛,鼻上还穿了鼻环。
大概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