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到底什么是犬儒主义? 第1页

  

user avatar   hong-se-xin-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爱好思考的普通人来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你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让你深深厌恶,而你却完全无能为力时,不走向犬儒主义,除非是钢铁战士,否则就只能政治性抑郁,然后自我了断一波了。

上一批犬儒主义者诞生的时候,他们被告知他们从出生以来当做神灵膜拜的那个人是有错误的,他们最美好的青春时代为之流血流汗、战天斗地的事业完全是一场闹剧。他们坚信自己肩负着“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群众”的神圣使命,到头来发现需要被解救的只有自己。他们从小在课堂上被灌输的一切,都被现实无情地打脸,十几年光阴白白虚度,转了一圈一切又回到原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他们又能继续信奉什么呢?

而这一代的犬儒主义者,成长于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从小耳濡目染的是“全球化”“地球村”,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们相信科技进步文化昌明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解放。然而转瞬之间,他们看到的就变成了“全面收紧”、恐怖袭击、贸易战、新冷战、脱钩、新冠、内循环。北京奥运会时“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的气度,在新冠下的东京奥运会时代已经变成了笑话。他们曾经习以为常、怀有厚望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极端激烈的社会环境与舆论风气,是无处不在的立场与表态。NBA、漫画、歌词、体操、乒乓球……一切似乎仅仅应该为人们提供美与享受的东西都被卷入了纷争,随之变成一场“大是大非”“划清界限”的混战。每次都会冒出一堆满口民族大义的人,替你表达“正确的集体情感”。单纯的享受和爱好已经成为了一种罪恶,取而代之的是“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不知道恨,就不知道真正的爱。”而你有义务仇恨的,包括但不限于美国、日本、印度、欧盟、香港、台湾、资本家、耐克、苹果、维他奶、荒川弘、好莱坞、小S……名单越拉越长,民族、国家、性别、阶级,好像一切都优先于你自己的存在。那又该苛求他们什么呢?嫌他们放不下身段高声呐喊吗?

几乎所有回答都提到了犬儒主义者“知善而不善善,知恶而不恶恶”“没有善恶原则”,我看了只感到可笑:在这个年代,“善恶原则”又何在呢?十年前的善恶原则,今天不少都成了笑话;昨天的“大是大非”“原则底线”,到了明天没准就会反转。你的一举一动都由不得自主: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阻止自己获知信息成为了一种奢侈,强制共情的成本则大为降低。即使你坐在家里,除非关上手机,否则也会有无穷无尽的信息向你扑来,逼你表态:今天印度爆发疫情,你有义务表示幸灾乐祸——因为那是我们的敌人,并顺便赞美一下我国zf的负责;明天疫情扩散到我国,你有义务表示焦急和关切,在朋友圈里点上两根蜡烛来个“XX加油”;后天我国奥运健儿夺冠,你有义务表现出欣喜若狂,转发两面小红旗,好像百年国耻直到今天才被洗刷干净;再过几天肖若腾的金牌丢了,你有义务发两个吴京的表情包,把日本裁判骂得狗血喷头,“大是大非”面前可万万不能装理客中……庞大而又无处不在的实体沉沉地压在你的头顶上,告诉你在成为你自己之前,你还要先成为一百种身份,表达出这些身份要求你必须拥有的“正确的”情感。而这正确的情感,可以是狂喜、愤怒、悲伤、忧虑、感恩,唯独不能是单纯的享乐。因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切,都是有人“负重前行”“万众一心”“可歌可泣”“英雄版的牺牲”才换来的。集体的氛围需要悲壮,更需要负罪感,需要让你时刻牢记“没有了XX你什么都不是”,这样你才能心甘情愿地成为庞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否则?看看你视线所及范围里一片刷屏的政治正确,你觉得你还配做一个XXX吗?

在这个正义感极端过剩,而且一百个人有着一百二十种“善恶原则”,并且人人都将对方视作异端,恨不得将其烧死的时代,坚守一个人的“善恶原则”除了徒增争端,对个人和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自我感动罢了。这是一个自我价值与道德感过剩的年代,是一个原则问题压倒了一切的年代,是一个自以为辛德勒的人太多而犹太人都不够拯救的年代。正如索维尔所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大都是由那些自以为很重要的人导致的。少谈谈原则,多讲讲利益,至少能消停很多。

在这种无处不在的情感饱和中,犬儒主义者诞生了。他们疲惫于宏大概念的压迫,拒绝陶醉于任何甜腻腻的自我感动与集体感动,拒绝正确集体情感的传染。他们拒绝关心比自己更加宏大的概念,因为他们知道时代的尘埃平等地落到每一个人头上,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看法或意见而改变轨迹。他们自愿放弃一切站队、表态和价值评判,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渺小与其中的荒谬。

犬儒主义者并不在乎制度如何看待他,也不在乎他人的观点。嘲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疲惫、迷茫与恐惧。犬儒主义者从不在乎人类的未来,因为那些空洞得宏大词句除了令人恐惧,并不比占卜更加符合实际。他们甚至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地和这个世界同归于尽——毕竟这个世界已经到了这种程度,自己的那点儿利益又有什么意义呢?


user avatar   gou-zi-60-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犬儒的古典定义和范例都是很清晰易解的。但是,犬儒是在演变的,在当今时代,犬儒还在变化,它的含义现在已经有了许多新暗流。

(一)古典犬儒主义(批判型)

1.古典犬儒主义的三个特征:

  • (1) 随遇而安,去欲望的生活方式;
  • (2) 绝对怀疑和不相信一切现有价值;
  • (3) 戏剧性的冷嘲热讽、夸张玩笑:挖苦调侃、插科打诨、诙谐逗趣、笑话段子、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2.古典犬儒主义举例

住在旧木桶里,对亚历山大大帝喊出“你挡住我的太阳了”的狄奥根尼。

在狄奥根尼看来,国王和哲学家是政治和社会表象游戏的高手和得利者,他开启了用讽刺来抵抗的传统,用一种不文明的方式启蒙社会。

狄奥根尼宣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种戏谑的纯真---“像狗一样活着”。

在雅典的正经公民眼里,狄奥根尼正是一个"疯子",一个和流浪狗差不多的人物。他以近于疯狂的身体表演提醒那些正经公民们:你们的生活方式、物质欲念、政治权力都是违背自然的,都是罪恶和可耻的,你们只有抛开那些造作虚伪的习俗,摆脱那些繁文缛节和奢侈享受,才能得到人应该享受的真正幸福。

(二)现代犬儒主义(顺从型)

1.现代犬儒主义的特征:虚无主义

古典犬儒主义尽管批判虚伪习俗、繁文缛节、奢侈享受,但仍然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随遇而安,去欲望的生活方式”。

但现代犬儒主义出自最高价值的崩塌,“虚无主义”是其核心。已经不再相信道德原则和良心,认为世界不可能变得更好。

他们解构一切乃至解构自己,痛恨一切乃至痛恨自己。

对于现有的那些秩序、习俗、道德,他们表面上非常顺从甚至拥护,实际上可能用过度执行规则的方式来反抗规则。

2.现代犬儒主义举例

(1)揣着明白装糊涂/逢场作戏:

明明在心里不相信,但却还公开做出相信的样子。顺从地配合主流的愿望,积极表演,将顺从和抵抗合为一体。

有些情况,保持沉默还不够,沉默可能被认为是主动招供,那时候就不应有丝毫犹豫,不仅要公开否认自己真正的观点,而且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来蒙蔽对手。
犬儒者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是因为感受到制度环境的外力威胁和危险,不得不如此。公开表示怀疑和不信会招惹麻烦、排斥、歧视对待,甚至政治报复,人们是因为害怕这样的后果才假装相信的。

陪老板开会画大饼,闭环赋能颗粒度、迭代拆解引爆点、生命周期用户画像击穿心智。比黑话更黑话,积极扯淡,乐在其中,糊弄老板是工作的快乐源泉。

陪叔舅姑姨谈八卦,表哥结婚了没?婚房在哪里?装修多少万?什么牌子的车?孙子能考上高中吗?不能吗?那真是太可惜了。总之主动参与,表现得比世俗更世俗,如果能碰巧戳到对方痛脚,更是一种别样的愉悦。

(2)戏谑的表达方式:

古典犬儒主义对后世的主要影响就是帮助形成了现代犬儒主义的一些文字风格和话语特征。这些特征在当今中国的大众犬儒主义表现中也颇为常见,例如

文字游戏(谐音或双关语,如“蚌埠住了”)
诙谐故事(苏联笑话和段子,如"2000>3000"“那我们呢”)
阴阳怪气(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如“流汗黄豆”“躺平”“佛系”"感恩")

这些语言从不在正面进攻,相反,通过一种表面的顺从来表示反抗,“我感恩还不行吗”。

(三)参考资料:徐贲. “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

上文绝大部分摘自徐贲老师《颓废与沉默》一书,部分内容有改动,由此可能产生一些谬误和曲解,请诸位注意。感兴趣的朋友建议买原作,值得一读。


“犬儒主义经常是从痛苦的失望中产生的——当信仰的基础在我们脚下突然猛烈崩塌"。


现代犬儒主义者和精致利己主义者,二者表面行为很可能相似,但内核还是有微妙的区别:

  • 犬儒否定自身,精致肯定自身。
  • 犬儒常常表现为防御性,精致常常表现为进攻性。
  • 犬儒往往经历一个最高价值崩塌的过程,精致往往从未理会过最高价值。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犬儒就是彻底躺平,什么愤世嫉俗,什么对抗发泄,什么皆醉独醒。都是一群奋斗哔的过度解读。


犬儒就是追随真实的内心感受,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怎么舒服怎么来,只要我不站起来,就没人能指使我……


user avatar   volunteertrav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本人并不了解什么叫犬儒主义,也不是很关心,我骨子里对于所谓左右派别或者意识形态也没有任何兴趣。

不过之前一位看起来学问不浅的人文博士 @不周山 给我扣了一个大帽子说我是十足的犬儒主义者,我是这个时代最没有用的废物。言语非常激烈,我开始有点诧异,结果发现他和李建秋看起来关系不错,看来他是替好友打抱不平了。

我觉得他既然算个人文博士,肚子里应该有点墨水吧,我就引用他对于犬儒主义的定义来分析下,我也想自我反思下,我是不是他说的那样。

一个社会无论是要进步,还是向更好的方向改革,还是说一个个体人的自我精神要健康发展。首要要杜绝的就是犬儒主义。什么叫犬儒主义呢?犬儒主义就是在自己的某种希望消灭以后,以一种愤世嫉俗,玩世不恭,阴阳怪气的态度去嘲讽消遣一切——“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可以嘲笑它。”
你对一个世界不满,有很多方式。无论是自我改造去接受它,还是像殉道者一样不断冲击框架,或者隐忍地通过做好自己手下的事情去一点点改变……这些往往是切实改变世界的方式。最没用的就是犬儒主义,历史从来都不是犬儒主义者去推动的,他们在任何时代和社会里都是废物。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不周山先生口里的犬儒主义者更像是说你对一个社会不满的话,是不能用一些非常规的方式去揭露它的弊端和问题,尤其是在一个言论限制比较严格的环境下,你不能通过非官方的渠道去讨论这些问题,这是阴阳怪气和传统主流讨论方式格格不入。

我理解他的意思,但是玩世不恭我不是很懂,毕竟我说了很多关于996,房价,物价,精致利己者的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是很多人都愿意去讨论的东西,我觉得这些讨论很有价值也很有必要,最重要的是我确实是在认真讨论这些问题,并给了我的看法和观点,当然会有人不同意会有人同意。

不过我反复读了他后面的话,好像有点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

自我改造去接受它---意思是我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去适应这个社会,不要老是抱怨社会和体制对你不公,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隐忍地通过做好自己手下的事情去一点点改变----隐忍应该是保持沉默的意思吧,至于做好自己手下的事情去一点点改变,这就有些模糊了,我想他的意思是保持沉默,对于社会的问题先不要太敏感,然后自己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加班,争取早点买房娶妻,实现阶层跨越是这个意思吗?我的很多问题都是在讨论房价贵,工作压力大,结婚难,不敢生子的普通人现实问题,我只想改变这些基本的生活问题,其他大的东西我也改变不了,我也承认我不是很有用。

像殉道者一样不断冲击框架---这个我确实无法做到,毕竟这要求对于我而言太高了,我还年轻还想多泡几个妞,多去几个国家旅居生活玩乐,我对于未来的生活非常向往真的不是他说的那样感觉没有希望。

实际上这位不周山先生口里说的对于愤世嫉俗者的负面看法应该和主流媒体上的一些宣导很贴近,

主要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对于体制的东西看得太负面,老是抱怨是很没有用的,

这样显得你是个loser。体制是没有问题的,也许有一些小问题,但是都可以慢慢解决。

发展的问题发展中解决。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稳定,需要更多更有价值的沉默者。


user avatar   pkupre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继“六学”之后,娱乐圈的第一显学当属《中餐厅3》的“明学”。这档节目的官方介绍是:“5位青春合伙人从零开始经营一家中餐厅,互相协作并彼此关心和学习,在中餐厅内做出中国的味道。”

但是,店长黄晓明似乎并不记得这些,而是在经营餐厅时凭借一己之力,将独断专横的情绪化交流发扬光大到了极致。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听我的,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事情不需要讨论”
“所以我建议你依然还是听我的”······
这些掷地有声的“明”言警句,震撼了网友,也引起了他们的激烈讨论和再创作。

△著名“我觉得”暴言出处

除了铺天盖地的表情包和段子,极富实用主义精神的网友们甚至还将“明学”引入实际,在实践中检验了真理。有游戏玩家表示,反应之后久久不给解决的问题,来了一套“明学”之后,客服一小时就给解决了。(小朋友请勿模仿)

△网友纷纷感叹“明学”是实学

“明学”为什么会引发大家的激烈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暴露出了当下人们交流方式的某些弊端。在互联网时代,习惯了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人们似乎永远都在忙,永远没有时间和耐心。当“后真相”成为时代特征后,情绪化的交流占据压倒性的地位,在互联网上人们变得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不耐烦。

当“明学”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在引人深思:在这个时代,情绪真的已经主导了我们的交流吗?

互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我们联网”和“情绪联网”的时代。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林奇用“我们联网”(The Internet of Us)来为他论述互联网知识的专著命题,是很有意思的。他说的“我们”不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我们大家”或泛称的“所有人”,而是“我们自己人”

我们的互联网就是在我们自己人之间联网,不仅是信息联网,更是情感联网。互联网上的“自己人”是在与“他者”的区分、隔离甚至敌意和对抗中产生的。在这个空间里,人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成孤立的部落小群体。这是“自己人联网”和“同类情感联网”的必然效应。互联网上的信息源多到数不胜数,但每个人喜欢并经常访问的网站就那么几个,社交网站更是把人带入一个个意气相投者的小圈子里。

来自这些网站和朋友圈里的信息都是被“同道者”过滤和筛选过的,因此看了会令人觉得特别满足、开心、赞同。同一种声音越是听到得多,越是会让人觉得,这么多人有同样的想法,说明一定正确。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社会证明”,又称“信息性社会影响”

△互联网的“回声室效应”

人们越是对复杂情况缺乏独立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就越是会认为他人所采取的是正确的行动。而且越多人采取同一个行动,就越证明这个行动正确。人一旦受到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偏见影响,便会对不同的意见和情感变得更加讨厌和排斥。犬儒主义一般都是从某种本能的情绪或情感开始的,也是以这样的情绪和情感来扩散的。普通人厌恶权贵人物的伪善和虚伪,鄙视他们说一套做一套,痛恨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公不义;或者对现有秩序的正当性产生幻灭,对政治、道德、职业、文化、知识权威深感失望,积郁既久,便迸发成犬儒主义(cynicism)。互联网时代,由于高效的“情感联网”,犬儒主义情绪的扩散和感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利,更广泛。这种影响的范围已经远远不再局限于亲朋、好友、同事、熟人,只要对什么事物有相同的感受和情感,人们便可结为好友,引为同道,视为同志。

犬儒主义不是一种理论,无须用许多文字来论述,情绪是最有效的联络方式。只要一个冷笑话,一句痛骂、挖苦、诅咒,或是寥寥数语的插科打诨、讽刺嘲笑,就能把人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也就能找到生动有力的表达,这正是网络语言最擅长的语言手段

△“青岛大虾”事件中,一句调侃就已表明阵营

对许多人(包括网民)来说,犬儒主义是一种对生活世界的看法, 也是一种活得憋屈却无以解脱的应对方式

犬儒主义开始是无奈的, 但可以经过心理调适,转变为主观选择,甚至是自以为自由的选择。人的头脑并非不变观念的被动容器,犬儒主义者的绝对怀疑和绝对不相信,决定了他们所看到的那个令人绝望、毫无改变希望的世界。

人总是为世界的表象所困惑,那表象就是限制和影响我们对世界 看法的观念和经验。犬儒主义企图将对世界表象的困惑转变为一种本质的清晰:不要相信你看到和听到的任何东西。

犬儒主义的“情感智力”

社会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思想本质》一书里用康德的观点揭示人的思考如何反映在人的语言之中。

他指出,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如何由人的观念和目的,而不是自然法则构建起来的,人的思维模式又是如何将人的意义赋予了这个世界。

同样,现代心理学对情感和情绪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在多么大的程度上是由人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方式构建起来的。

犬儒主义就是不同情感反应方式中的一种。对犬儒主义的认识不能改变世界本身,但能够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念,特别是改变我们接受这个世界的意愿和理由。认识犬儒主义的情绪还能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本身(人的本性)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不是命运的奴隶,即使在不自由的逆境里,人也可以选择一种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良善希望的生活态度。
犬儒主义的性格缺陷和情感智力不足与它的“溢出效应”“补偿效应”有关。

溢出效应指的是,如果在一个领域中形成某种情绪性格,也就容易发生在别的领域中。普鲁塔克在《如何受惠于敌人》一文中谈到了忌妒,“既然争强好胜、妒忌是人所共有的本性……(一个人)把它们发泄到敌人身上将使他大获其利,也就是说,这使他不会把它们发泄到自己的同事或亲戚身上去”。发泄到自己人身上就是溢出效应。

犬儒主义也是如此,对公共权威的极度不信任(往往是有理由的)很容易变成无论对什么——善恶的区分、是非的辨别、普遍价值、做人的道德原则——都一概不信,一概拒绝。在犬儒主义者眼里,自私自利是人性的不变之道,任何良善、利他的行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利己目的,必定是心怀叵测、暗怀鬼胎的阴谋诡计。

补偿效应指的是,如果在一个领域中情绪发泄受到阻碍,就会在另一个领域中寻找出口。托克维尔认为,当政治没有办法满足人们对权威的需要时,他们便会转而通过宗教的途径来满足。有的人在自己国家里对什么都不敢吭声,却会更加起劲地对别国大声说“不高兴”。

今天社会中的犬儒主义基本上是在不自由状态下对自我行为的不得已的调适,当公共权威无法满足人们的信任需要时,许多人并不是就此完全放弃了信任需要本身,而是转而从其他地方去得到补偿。他们相信怪力乱神、佛道巫蛊,相信各种商业诈骗,相信朋友圈里的流言蜚语。这类轻信看上去与犬儒主义的死活不信相互矛盾, 但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彼此互为里表。这是因为,信与不信都是情绪性和非理性的

补偿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犬儒主义情感智力不足和不道德有很大影响,犬儒主义的极端怀疑和不信任经常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对统治者、权贵的不信任,经常导致对朋友的不信任、不合作。

犬儒主义还认为,这个世界从来就无公道可言,永远只能是成王败寇,谁有权谁说了算。在无权的时候,犬儒主义者无足够的情感智力助他心怀希望,有效反抗;在掌权的时候,犬儒主义者则又会把有限的情感智力滥用成不道德的权谋和反道德的权术。

犬儒主义的“自欺”

犬儒主义者以彻底怀疑和死活不信为他的人生信条,但他却从不怀疑自己的犬儒信条。他自以为已经彻底看透一切,看穿了这个世界,看穿了一切“知识”“权威”“是非”“道德”的虚伪本质。他确定,彻底的怀疑和与之相一致的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已经带给他最重要、最核心的人生智慧。

这其实是一种由自我欺骗造成的认知幻觉,必定伴随着许多常见的逃避策略:对现实的不公不义装聋作哑、冷漠旁观、首鼠两端、心口不一、假面扮相、睁一眼闭一眼。这些造成了犬儒主义自我欺骗的严重道德缺失和不道德。

在一般的哲学中,激烈情绪的破坏性影响通常是在“自欺”和意志薄弱的议题中论述的。自欺是一种个人意志薄弱(它经常表现为过度的“意志坚强”)的特征,可能呈现两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 不顾自己行为的后果而冒失行动;
第二,违背自己更加理性的判断而草率行事。

如果说非理性的乐观(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或诗人“气质”) 属于第一种情况,那么非理性的追求则属于第二种情形。一厢情愿缺乏对后果的考虑,经常是一种用“坚强意志”掩饰起来的感情用事,情感搅乱理性,使人陷入本能的愤怒、恐惧、忌妒、傲慢等,导致不可挽救的失败或悲剧。一般的哲学是从个人自欺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来着眼的,并不构成道德批评。

巴特勒说,人的自欺,根子在于自我偏执,由于自欺,“人会无限度地作恶:压迫他人、利用他人,甚至明目张胆地对他人施行不义”。巴特勒如此严厉地谴责自欺,是因为自欺可能造成严重的罪恶后果。自欺者的“无知”会使一个聪明人干下伤天害理的恶行。自欺摧毁道德,也败坏作为道德基础的正义原则本身。

18 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赞同巴特勒的观点,他毫不怀疑,自欺会令人丧失判断力。他指出,自欺的人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永远正确,在犯错之后,会百般狡辩、逃避责任、文过饰非。因为他只有这么做,才能维护自己虚假的良好形象,“意识到自己会犯错,这会让他极不舒服”。对当权者来说,承认错误甚至还会危及他的权力地位和荣华富贵。

巴特勒和斯密对自欺之恶的剖析更适用于把握权势或对国家社会有影响力的名流、作家、专家、知识分子,而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


在一个充斥着虚伪和谎言的社会里,这些“在上者”是犬儒主义的始作俑者,而“在下者”普通人的犬儒主义大多是不得已调适生策略的结果。因此,不能把犬儒主义的道德之恶平摊给犬儒社会里的不同个体。对不同的自欺需要做不同的道德判断,也是这个道理。

与此不同的是另外两种更加着眼于道德责任区分的看法,每一种也都适用于辨析不同犬儒主义的不同道德责任。


第一种看法提出,不应该忽视那些不涉及道德问题的自欺,自欺并非总是有不道德的动机和行为。例如,人们对自己的容貌、艺术才能、智力水平、志向、抱负、幸福感会有不真实的想法,做出不同程度的高估,但这并不有害于他人。有的犬儒主义也是无害于他人的,是弱者保护自己、防止上当受骗的生存手段,甚至还有清醒识别现实中虚假和伪善的积极作用。

那么,又该如何从道德上看待这种无害的自欺和犬儒主义呢?

马丁在《自我欺骗与道德》一书里分析了巴特勒的自欺不道德说,并提出,自欺并不一定导致不道德的后果,但是“倘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应该批评它,而且按照犯错和性格缺陷的不同严重程度,予以不同的批评”。

第二种看法是,巴特勒和斯密批评自欺不真实,是因为事情没有自欺者想的那么好,但是,有的时候自欺会把事情想得很糟糕,而真实情况是,事情没有自欺者想的那么坏。悲观主义者或犬儒主义者都 有这样的自欺,把事情想象的比真实情况更为黯淡而无希望。

对犬儒主义的道德评估不能武断地一概而论,对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犬儒情绪和情感也是一样。犬儒主义一直被当作一种没有理性或缺乏理性的行为选择,今天我们知道,它也是一种不能完全用理性来 解释的情绪或情感方式。

情感比理性更深层地支配着人类的想法和行为。克尔特纳和勒纳指出,“人性的概念来源于对人的情感的信念”,人性自然是对活人而言的,对于死人来说,人性也就不存在了。

人不能没有情感而生——心如止水或哀大莫若心死也是一种情绪;人甚至不能没有情感地去死——总是最强烈、最不能忍受的情感让人最后做出避生向死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说,情感就是生命本身


《人文的互联网》

作 者:徐贲
用启蒙人文教育
来提升人们的读写和知识能力,
让你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相关话题

  「苏格拉底会死」的三段论是不是循环论证? 
  人类只能无限接近真理而不能寻找到不变的真理,那真理以及探寻真理的过程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道”是从何而来呢? 
  如何理解点突变? 
  道德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普遍主义之中,你支持那种立场? 
  所有学科中,废除哲学是不是影响最小的?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女友是唯名论者,而我是唯实论者,如何调和? 
  马克思之后,还有比马克思更伟大的哲学家吗? 
  如何评价"一神论相对多神论是人类认知上的进步"的观点? 

前一个讨论
游戏《原神》还能火多久?最高会火到什么程度?
下一个讨论
河南有哪些有名的小吃?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