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展现香港武行历史的纪录片《龙虎武师》? 第1页

  

user avatar   dreamcro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港片死忠不请自来,已经二刷了,首映+购票

在《龙虎武师》的首映礼现场上,徐克上台发言,老爷明显是看激动了,拿起话筒侃侃而谈,说了很多。因为作为电影中所呈现内容的亲历者,也是经历时代的过来人;见证了动作片的辉煌,也目睹港片的衰落,更眼瞅着一种非常离谱的动作特技从无到有,已是后无来者,也是有感而发。



徐克说,“觉得我们的电影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我们能做到的事情,是别的国家、别的文化做不到的,就算是好莱坞也要向我们致敬。如今的很多电影不像以前那么猛了,所以看的时候心里有点难过……”(老怪“难过”的原因,见本文结尾)

《龙虎武师》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倒不如说是一部动作电影精华片段的解说+评论音轨,来自很多香港动作片的惊险镜头,配合着动作演员的回顾和讲解。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该片算是又有门道且兼顾热闹。

对于我们这帮粉丝来说,这是一次情怀+科普,虽然这些片子我们大部分都看过,但总有你不知道的故事——当时那些演员从那么高的地方摔在地上的镜头是怎么拍的呢?看了才知道,就是这么拍,都是真的摔。



而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这绝对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奇观式的科普,简直比很多大片都好看刺激,因为在观影中,伴随着那些如假包换的特技镜头,我是亲耳听到观众席上,发出的阵阵惊呼声。或许很多人这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拍电影而玩命。






“low tech”的历史

龙虎武师,是港片行业里的独特叫法,如今更多管他们叫“武行”,也就是内地叫法。包含但不限于特技演员、动作替身、打斗龙套这些职业,全球都有,最早在外国电影(如巴斯特基顿的片子)就有类似的职业,但龙虎武师有着自身特殊性的特殊性:起源于香港电影,确切的说,是我国引以为傲的独立片种——功夫片



电影开场讲得很清楚,龙虎武师的发展经过了三大阶段:

★起源于南下的北方戏班子,没戏唱的时候,那些名角或许都丢了饭碗,但那些以动作为主武生、龙套却得以进入电影行业,一开始只是单纯的替身(因为他们不会演戏),直到李小龙的到来,开辟了富有韵律式的打斗,对动作指导的革新,让打斗效果与这帮前戏剧演员相辅相成,间接使得更多原本只能在幕后当替身的武师从幕后走向台前,培养出了洪金宝、成龙、元华等人。



★小龙哥故去之后,武师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经由刘家良师父硬桥硬马的功夫格斗,与洪金宝追求技巧和刺激的动作技法,让功夫片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打斗,从而向功夫与特技结合的动作片过度,这种遵循物理定律和挑战人体极限的纯粹效果,也让龙虎武师迎来了最为辉煌的、也是最让人揪心70、80年代,就像武林门派一样也出现了洪家班、袁家班、刘家班、成家班的百花齐放,这是一个行业鼎盛的最好表现, 时这也是港片最火的时候。



★进入90年代,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那些搏命式的动作特技不再是主流,以袁和平为首的动作指导崛起,追求动作套招上花哨和繁琐,结合道具和摄影技术的进步,将视觉奇观与技击效果融合,这种特技效果,可能一个镜头要拍好几天(比如《黄飞鸿》的梯子大战),可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非科班演员无法胜任,从而让龙虎武师有新一步的发展,这都得益于电影技法的进步。



龙虎武师在这三大阶段的发展和形态,离不开一个词:就是片中唐季礼说得那个“low tech”——低技术。

这种“low”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电影技法上的不足。

作为“东方好莱坞”,拿什么跟真正的好莱坞拼?技不如人,只能用笨办法——就是真打,真摔!靠这种“人肉沙包”的方式,制造差异化奇观,好莱坞电影没有的,我们有,大致等同于传说中的“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其二就是创作内容上的不足

港片有着“皆尽过火皆是癫狂”的美誉,都是拜这种创作氛围所致。香港是一个生活节奏极快的城市,拍电影也是一样,当年各家竞争激烈,新片不断,同行都是“飞纸仔”,在这种环境下,根本没时间让你琢磨故事,所以当时港片故事大多千篇一律,谁也别说抄谁的,唯有不同的就动作场面,在打斗上与竞争对手一决高下。



PS,飞纸仔,一方面各家拍戏都很快,有时候来不及写剧本,另一方面当时港片内鬼(商业间谍)严重,有个什么故事,转眼就被别家抄去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多电影都是今天拍什么今天写什么,说白了就是,一边写剧本一边拍,而王家卫拍片子基本纸仔都懒的飞。

如此“low tech”的环境,让龙虎武师的作用,被放大到极限,什么刺激什么奇观,就来什么,然后呈现给观众,有时候甚至比编剧导演都重要。

就像片中所言,一部电影才30场戏,不够怎么办?就用打斗填补啊,剧本这里写“打两分钟”,至于怎么打,其余就交给龙虎武师,正是这种对“打两分钟”的脑补和演练,培养了太多人才。



从这个角度,电影《龙虎武师》完全可以以偏概全,说的是龙虎武师,也可以看做是港片的兴衰史,诞生于“low tech”,凭借一技之长打出一片天的港片,当然,在衰落方面,某种程度上也有“low tech”的因素。


PS,包租公婆

元秋那个梗特别有意思,早期当替身的时候一直被戏称为“影后”,是因为上戏的时候只“影(拍)你后背”,结果人家最后真的凭借《功夫》拿了金像奖影后。

元华谈起跟李小龙的合作也是颇为趣味,元华是李小龙的武替,因为小龙哥不翻跟头,他认为在格斗技击中,翻跟头是没用的,所以小龙哥不练这个,而不是不会(人家腰马合一,能不会翻吗),元华是他的替身,跟头翻得特别好,在一帮武行里,李小龙最喜欢的就是元华。后来在周星驰的电影《龙的传人》里,饰演星爷父亲的元华,还把这个当做一个梗。





内卷的极限运动

电影最好看的地方,就是演到洪金宝、成龙他们的80年代,这段内容,简直比很多大片都好看,各种精彩镜头串烧,配合讲解,摔是真的摔,疼也是真疼啊!



尤其是《五福星》里,元武才从窗户里摔出去的场面,全场一片哗然,天呐,他们太拼了,同时,看着龙虎武师们一个个玩命的表现,今日的观众,对他们肯定“理解又不理解”,理解之处,在于他们为事业拼搏的敬业精神,值得所有人肃然起敬。不理解的是,肯定会发出疑问:

至于这样吗?非要一个镜头从头到尾,硬生生地摔到地上?



究其原因,除了上述港片的“low tech”原因之外,另一个直观的影响,就是“内卷”。

其实70、80年代是龙虎武师最为火爆的年代,也是动作片最为内卷的时代,这帮特技演员们,就像我们现在的小镇做题家一样,在一个限定圈层内,寻求一种机遇,也面临一种困境。



正如片中所言,拍摄于1981年的《龙少爷》,是一个“半分水岭式”的存在,该片是驰骋10多年的古装、民初功夫/动作电影(邵氏电影、洪金宝《三德和尚与舂米六》、成龙《醉拳》等)的转型前奏。

虽然依旧是古装动作片,但在动作技法上,已经朝着时装动作片的格调发展了,动用了大量的武师,出现了不少唬人的动作特技,火星饰演成龙的跟班,在一个动作里还受了伤。这些都为随后的《五福星》《A计划》等片奠定了基础。



转型是时代所致,单纯的功夫格斗,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审美进化,一脚把人踢到地上,不如一脚把人从楼上踢到地上过瘾。功夫片越来越朝着动作片的领域靠拢。在塑造打斗场面上,出现了大量特技镜头,以及摄影的上突破。说白了,哪里有那么多武术和功夫奥义去展现,打的猛就行了。

好嘛!一个“猛”,直接玩命了。



因为港片环境的跟风和急功近利,导致大家都在追求这种“猛”,片中说了,就连师兄弟洪金宝与成龙都是竞争关系,更何况其他人。这就导致所有吃这碗饭的人都被架到一个层面上,说白了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你不玩命?你就没得做了,别家有的是玩命的,大家都在赴汤蹈火。

洪金宝说得好,你能做就做,不能做不强求,我找别人,但你别装孙子。

好似我当年高考前夕,对面楼里一个小子也高考,我俩比赛谁晚睡觉,谁关灯晚,有时候我就算复习完也不睡觉,就等着对面什么时候熄灯,我才睡觉,太内卷了。

比如电影里没有提到的一部作品——《执法先锋》(1986年)。



该片是“元家班”的作品,这是元彪元华等人成立的班底,为了与洪、成等师兄的班底竞争,其余成员还有吴明才(元庭)、元德、元奎、元宝等,都是于占元的弟子。电影中元彪亲自上阵了一些特技动作,比如夹在两辆奔驰的车中间、从飞机上无降落伞跳下,触目惊心。可惜这部电影电影当年票房不佳,票房一千万港币,仅列全年票房第21位。元家班后来也无疾而终。

为什么列举这部电影,因为电影剧情倒是与当时港式动作片的风气高度吻合:不讲规矩,就看谁狠。



元彪曾经也在访谈里说,当时嘉禾片场的门口天天停着救护车,随时准备送人进医院。

所以这种“内卷”,其实非常残酷,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帮练武之人,在一起就是要分个高低,如同甄子丹在片中所言,为了表现你功夫厉害,就会做一些很傻事情,会达成一种“自虐式的虚荣感”。



甚至一些内卷是无效的,因为在港式动作电影领域里,哪怕你已经做到了极致,突然发现,在这个圈层之外,还有更高级的东西和你抢市场。就像当年干掉《执法先锋》的电影,叫做《英雄本色》,1986年票房冠军,人家也是动作片,但不用那么玩命,就很无奈。

不过这些内卷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现在的应届生,每年毕业的竞争者越来越多,但社会资源还是那么点儿,不得不内卷。龙虎武师就是这碗饭的,只能拍这种电影,走出香港,人家同期好莱坞都拍《终结者》《异形2》了,那什么跟人家比?只能内卷。





从人到技术

俺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解说,是一位外国动作片影迷的播客,说《谍影重重》这种电影毁掉了传统动作格斗电影,因为该片的打斗风格非常投机,导致以后的动作格斗片,很难在看到如《精武英雄》《警察故事》《拳霸》这样的动作场面了。



那哥们的意思的是,当电影技术越来越成熟,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演员,有了更加省力的拍摄方式,那么谁还用那么费劲且搏命的方式去营造视觉效果呢?

言下之意,“毁掉”动作电影的,不是《谍影重重》,而是时代进步。

比如《谍影重重》那种动作感,仰仗快速剪辑和摄影感,效果很唬人。不夸张的说,你上你也可以,而且咱们任何一个人,在那种技术下都会造成很拉风的打斗效果,不会打没关系,做几个动作,后期就能给你剪辑成会武林高手。



但香港动作片,依靠的是演员,一个长镜头下来一套军体拳,一连串玩命的动作,追求的是挑战极限的奇观,但这样的效果,只有龙虎武师能完成,不会打是不行的,所以很多能打的演员,会拒绝用《谍影重重》那种拍摄方式,偏爱土法摄制甚至长镜头,为的是显示自己的身手。

就像当年《五福星》《快餐车》等的摄像师、也是洪金宝成龙的御用摄影师黄岳泰所言,只掌镜他们的片子,我一辈子也拿不到金像奖。因为在这些片子里,摄影机的作用大大降低,比纪录片强点有限,而且剪辑也很少,基本上把机器往那里一摆,用长镜头去记录演员的惊险动作和打斗技巧。



比如《龙虎武师》中展现的钱嘉乐等人搏命下坠,以及我们熟悉的《红番区》《A计划》中成龙的跳楼,那是真正专业人士的动作特技效果,镜头就摆着那不动,因为只凭演员就足够造成很赞的视觉效果。这就是老牌动作片的特点,在传统拍摄技法中追求创新。

说白了,用连贯至始终的镜头语言,完成严谨严密的拟真效果。而这样的拟真镜头中,展示的专业武师娴熟流畅的格斗技巧、以及搏命式特技镜头,这是专业武打演员在动作片所能发挥的最大能量。



而不是如现在很多动作片那样,用特效或者剪辑手段来突出视觉效果。

其实在《龙虎武师》后半段展现的内容,在《黄飞鸿》《铁马骝》时期,就已经开始依赖摄影和剪辑手法了,从某种程度上,这样做更费劲,一个镜头拍好几遍,之前还得演练半天,不如当年龙虎武师一个跟头从楼上摔下来那种方便。但是,这样做的好处,除了不用演员太玩命之外,就是对电影技法的升级。

70、80年代那些动作片,在动作上一个比一个玩命,但在电影技法上其实略有停滞,直到徐克、林岭东等新浪潮崭露头角的电影人登上舞台后,把技术手段大量引入电影,运用技术突出袁和平、李连杰、甄子丹那种格斗技巧,《黄飞鸿》《新龙门客栈》《太极张三丰》《直击证人》等片,那动作特技效果,同样精彩十足。而成龙也因此“受益”,在与陈木胜合作的几部电影了,他也不怎么玩命了。(但后来陈木胜自己,又用了《男儿本色》去致敬那个年代的搏命精神)



说白了,从当年人肉沙包展现奇观,到技术手段突出视觉,完成了从追求人体极限,到追求技术进步的转变。

但,就像AI一步步逐渐替换人工的过程一样,此时龙虎武师依然火爆,毕竟90年代的动作片,固然技术升级,但依然是专业演员和替身的天下,你不会打是不行的,但随后的光景,就不行喽。





再见江湖

1996年,许鞍华有部电影叫《阿金》,洪金宝、杨紫琼主演,是反映龙虎武师们暮年窘迫生活的作品。



洪金宝在片中本色出演武师大哥,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照顾着班底同行们的起居,还去央求老板们用自己的人。杨紫琼饰演的阿金,是有着武师梦想的菜鸟,加入这行之后,受过很多伤吃过很多苦,也一度退隐江湖。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阿金回归武行之后,有一场从桥上往下跳的戏,阿金不敢,洪金宝怒吼道,“你是不是过惯了舒服日子惜命了”,然后一把把她推下桥去。

戏如人生,让人唏嘘的是,在现实中,这场戏真的差点导致杨紫琼瘫痪,但反映的情况,却是真实的龙虎武师日常,这份工作并不是武行演员的远大理想,而是他们仅存的尊严和自我。

因为片中阿金最开心、也是最威风的时刻,就是在片场拿着对讲机说“这个动作我一定要这样拍!”。



电影里参与访谈的还有曾志伟,会有观众不解为什么还有他,很少知道,曾志伟也是龙虎武师出身。他在刘家班呆过和洪家班手下都呆过,当年并不是个小胖子,而是个小矮子,经常戴上假发演女角色的替身,另外还担任动作指导,刘家良师父很器重他,并一度升任副武指;而脾气火爆的洪金宝当年一度和曾志伟闹翻,但后来不得不亲自打电话找回曾志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70年代的老片《黄飞鸿与陆阿采》、《哪吒》等片,里面有曾志伟开打的镜头。

后来曾志伟就不干这行了,用他自己的话说,龙虎武师的工作一方面比较危险,另一方面很多龙虎武师都没什么文化,当时这行业报酬很高,很多武师拿了钱就花天酒地,打架泡妞,而且一身伤病,晚年都混得很惨。所以曾志伟半路改行学编剧学制作,算是成功转型,武行也成了旧事。

此外还有升级当演员的、当导演的、做动作指导的,但那些形象一般的,就没那么幸运了。



电影中展示的也是如此,龙虎武师不会别的,只会打,甚至走在街上一听你是武师,都会遭遇盘问,洪金宝在《我的特工爷爷》的访谈里,说过早期他们没拍电影时,都剃光头在大街上闲逛或者看场子,路上行人看见他们的光头都躲着走,都知道这帮人能打架。

而拍电影给了他们一个营生,收入高,他们只能吃这碗饭,甚至为这碗饭玩命。当他们步入晚年,或者电影不景气的时候,那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港片的没落,龙虎武师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虽然以钱嘉乐为首的武师坚守香港,以元德、谷轩昭为首的武师在内地开枝散叶,但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曾经叱咤风云的龙虎武师,早已今不如昔。

电影技法进步,让不会打的人秒变功夫高手;CG技术的发展,让很多惊险动作不用玩命就能完成。

好在,以袁和平、洪金宝、成龙为首的武师,将“动作指导”这一行发扬光大,甚至将这种技法代入好莱坞,走向全世界。《霹雳娇娃》的袁祥仁、《蜘蛛侠2》的林迪安、《非常人贩》的元奎等人,乃至《尚气》,这电影先不说别的,该片的动作指导,来自成家班的布拉德利·艾伦(Brad Allan,《玻璃樽》),也为该片设计出颇具港味的打斗。



可叹,布拉德利·艾伦前不久因病去世,享年48岁。

是啊,龙虎武师,这是一个时代特有的产物,而且,他们都老了。





结语

电影结尾,也有年轻人像阿金那样,怀揣梦想加入这个行业,终究而言,昔日驰骋风云的行业,如今终究变成了粉丝向的夕阳行业。



《龙虎武师》的导演魏君子,喜欢港片的朋友对他不会陌生,港片专家,也是小弟我的前辈,他的《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香港电影演义》堪称了解香港电影的宝典。

这部电影,拍出了影史细枝末节而又顶天立地的小人物口述史。而且是一次“抢救式”的记录,因为昔日的武师们,都老了,而且这种片子,也没人会去碰。毕竟,除了甄子丹、徐克几位名人之外,像是火星、元武、黎强权、陈会毅等人如今知道他们的人已经不多了,甚至连小侯、李海生、鱼头允都找出来了,这些名字,恐怕只有老港片粉丝才知道吧。



他拍这部电影,终究还是作为影迷的一腔热血和情怀,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曾经还有这样一群人,亲自拼出了港片的辉煌年代,因为不拼,就没饭吃了。

电影这个行业,走到今日,真的很不容易。

回到开篇徐克那句话,让老怪“难过”的点,除了感叹龙虎武师后继无人之外,更多的恐怕是,如今这个环境下很多电影人,恐怕很难在具备当年那种对电影的单纯、敬业、热血和冲劲儿了,时代变了嘛。






PS,未完待续

不得不说的是,《龙虎武师》还是有遗憾的地方。

这种讲述+资料型的纪录片,需要大量的电影画面作为讲述内容的支撑,否则没有意义。而这又是一部电影作品,所以版权方面是老大难问题。



电影中出现影像资料,基本都是来自嘉禾的授权,有没有发现片中缺少一个著名电影公司的身影,没错,邵氏电影。因为拿不到影像资料的版权。

邵氏760多部电影的的版权,如今都在马来西亚收费电视台ASTRO旗下的天映娱乐公司,后者也不负众望,斥巨资数码修复了大量邵氏电影,但这个影像内容,是无法用到你这部电影里的。



所以提到刘家良师父的时候,只是用他80年代《游龙戏凤》《蝎子战士》等片中的影像资料,刘师傅的《武馆》《中华丈夫》等经典作品无缘相见。而提到小侯的时候,用到是《铁马骝》的片段,可惜了小侯主演的那部超级经典的《疯猴》,还有包括唐佳等邵氏龙虎武师,是无法出现在片中。

另外一位就是成龙,电影中有很多成龙的影像资料,很可惜,本人没有出现在访谈环节。



其实是有的,首映的时候俺专门问了片方的人,才知道原来是有成龙访谈的,同样被卡在了没有授权的环节。

成龙作为龙虎武师出身、最终进化为名扬国际的动作巨星的存在,搏命式特技让全球观众叹为观止,也是他将龙虎武师这种职业介绍给全世界,并且自成一派,诞生了IP式的“成龙的特技”,也出过几部纪录片,已经成为他的标签了。

这种情况下,把成龙摆在片中哪里都不合适,反而会喧宾夺主,所以干脆就舍弃了访谈,只用成龙电影的大量影像。



就是这个原因,不要多想。

而电影最后的彩蛋中的林正英,更是让人热泪盈眶,真希望还有后续啊,趁着有些人还在,能够继续拍下去,把更多这部分不为人知的内容,呈现给当代观众,且看且珍惜,再晚估计就没了。



user avatar   472218459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观看体验颇为震撼。片子重点是80年代香港动作片里那些厉害的镜头都是怎么拍出来的。印象最深的是武师们聚众去看其他戏班的新片,看看别人搞出什么厉害的点子,然后比着干。看完本片,对那一批拿命拍出来的香港动作片多了一份敬意。

我以前一直纳闷,觉得香港动作片里面很多外景看着很像,看了本片才明白原来嘉禾的片场就那一块,大家轮着用。

采访到了一大批只在演职人员表里见过的人物。能听到武师亲口讲述八十年代他们的风光往事,十分感慨。想想看,片中的武师大多数都不能算走红,很多人生活艰困,但能活着讲出武师经历,毕竟已经是幸运者,还有很多残废、死亡者连出镜自述都办不到了。著名人物受访如洪金宝、袁和平、徐克、甄子丹等,增彩不少。可惜的是没有采访到成龙。

我是非常推荐各位朋友去看一下这个片子的,能了解很多幕后的门道。片子排片实在太少了,不知道能撑几天。


user avatar   kong-bu-de-shao-m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鬼灭之刃游郭篇播出以后,觉得自己品味突然变高了,别的动漫用看不出感觉来”


题主之前只看喜羊羊么……




  

相关话题

  如果《雄狮少年》不是国产而是出自好莱坞其能不能过审? 
  武侠小说里面,名字最有内涵的人是谁? 
  如何评价香港媒体人陈贝儿凭借纪录片《无穷之路》获 202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部影片最感人的是什么? 
  荷兰弟的《神秘海域》拍得怎么样?值得去看吗? 
  如何评价戈尔·维宾斯基执导的电影《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 
  《魔戒》的故事结束之后,还发生了什么? 
  如何评价成龙说的“我们中国人是需要管的”? 
  如何评价胡先煦、邓恩熙、郑伟主演的电影《二哥来了怎么办》? 
  金庸小说中最令人无语的武功是什么? 
  找一部德国的电影? 

前一个讨论
在体制内的人为什么总觉得体制内比体制外好?
下一个讨论
我已经接种完两针新冠疫苗(科兴),可以再接种第三针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