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听从知友意见,删除对游记作者关闭评论做法的驳斥)
这篇游记倒也不能说完全是捏造,不过游客的视角通常只能看到,一个城镇最想给他人看到的一面,而且那篇文章关闭评论(只许作者关注的人评论),恰恰暴露了作者的心虚和底气不足。
我也劝某些反伊者,谩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反对也应该冷静些理性些,否则,无法争取占绝大多数的中间意见层的支持,只会给这位作者增加“群氓汹汹真理在我”的使命感和殉道感。
不得不说,这篇游记时机来得很好,
2014年“3.1昆明火车站暴恐血案”后,云南省搞了“两清”运动,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现在沙甸的局面,有多少应该归因于两清运动和外界压力?
沙甸政府大楼的清真寺风格的绿色洋葱顶就是两清运动中拆除的,黑袍蒙面的瓦哈比教派装束的宗教女学生,就是在两清运动中改装换服和部分被遣散的……
(个旧市沙甸区特格瓦阿拉伯语职业中学 地址:个旧市沙甸区老鸡街)
好啊,整改两年了,现在轮到这位游客来验收成果,来告诉我们,沙甸历来就是下面这幅样子了。
请问,这位“不许评论,只许点赞”的游客,能说说两清运动中,沙甸具体被要求整改了哪些事情,同时沙甸又向各级政府抗议了哪些事情么?在整改之前,沙甸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被云南省政府实行两清运动,要求整改?
这位游客,能否告诉我们,这篇游记页面背景所用的那张沙甸宗教活动照片中,两排列队而站的那些年轻人中,有多少义务教育期的未成年人么?
这位游记作者能否告诉我们,你所谓“回族传统服饰”,到底传统了多长时间,属于伊斯兰教哪个教派,何时从哪国传入中国,是否只分布在中国回族的某些聚居区么?
(此图出自各民族传统服饰Q图)
(这是清末从甘陕一带流落到中亚,同出于回族的现代东干族照片,服饰中国特色非常明显,历经当年的民族动乱和在国外一百余年风雨飘摇,这群东干族仍旧保留了当年离开中国时的服饰特征,反观国内的一些人却日趋阿拉伯化,更有不知情者将这些阿拉伯中东服饰,当做所谓民族传统)
回到正题,
在知乎,你可以搜索一些公认的暴力案件频发的城市和地区,例如上帝之城里约,例如墨西哥城,就算是索马里,危地马拉和伊拉克,也有游客发文表示,当地治安好得很,美食有多好吃,人有多热情,风景有多美……
游客看到的自然是真实的,只是,游客能看到风景之后的东西么?
例如沙甸,游客能看到沙甸政府大楼已经被拆的清真寺风格的绿色洋葱顶么?
游客能看到在当地社会管理中,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宗教势力侵蚀当地政府行政权力么,例如当地清真寺管委会在当地派出所的陪同下,入户禁酒的事情么?
游客能看到幼儿园里的古兰经教育么?
游客能看到沙甸的宗教学校和阿拉伯语学校,教授的是瓦哈比教义,女学生穿的是瓦哈比教派裹头裹脑全身黑袍,网络上2014年以前这些学校毕业生全身蒙面黑袍的毕业集体照至今仍在流传,在昆明火车站血案后,被云南省政府实行“两清运动”下令整改,要求遣返某些师生么?
游客能看到这个面积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到2万的沙甸镇(含汉族和彝族人口),却修起数个中国西南乃至于整个东南亚都名列前茅的清真大寺,钱从哪里来的,神职人员在哪里培训的么?
游客能看到沙甸的舍希德纪念碑在沙甸人心中的愤恨和恐惧么?网络是个吐露心声的树洞,中穆网上的当地穆斯林对此说了不少心里话呀。
游客能看到昆明火车站血案的暴恐分子事前住在沙甸,事后又逃往沙甸,最后在沙甸被抓获么?
PS1:
这篇游记的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篇幅,批判穆黑人多势众有多猖狂有多不理性,同时又在文中大赞沙甸治安好,连清真大寺都只看到一两个保安,不觉得有点矛盾么?
穆黑如果有作者所说的那样猖狂,
穆黑如果有穆斯林极端分子万分之一的狂热和非理性,
沙甸清真大寺绝不会是一个保安能够应对的,早就有说不清的穆黑大喊“穆黑至大”、“XX下火狱”,然后!…!…!么?
而现实是——沙甸从未受到过来自穆黑的暴力干涉,
沙甸唯一受到的管制来自云南省政府,而且云南省政府也只是暴恐事件后才介入,之前都是放任的。
这位游记的作者,真的不是在大赞非穆斯林群体和穆黑的理性和包容么?
PS2:
我不关评论,但限于知乎的氛围,如果有可能,请给这篇回答点赞的人复制保存一下,否则,过不久这篇文章就会被举报,然后管理员通知修改后不见天日或者被删除,而这,就是游记作者所说的“主流言论依旧被穆黑所霸占”的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