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了N年中世纪阿拉伯语文献的阿语老司机表示:这个要看语境,因为这两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哈里发(khalīfah)来自根字母kh-l-f(表示与“后面”有关的含义),意为“继承者”,通常表示“先知的继承者”,即阿拉伯帝国的最高政治、宗教领袖。
哈里发也叫amīr al-mu’minīn,《新唐书·大食列传》音译作“豃密末莫腻”,直译过来就是“众信士的长官”。
一些中世纪文献也管哈里发叫al-sulṭān,没错就是“苏丹/素丹”这个词,这些文献的年代通常早于公元10世纪。我们知道公元11世纪初阿富汗伽色尼王朝统治者马哈茂德开始自称“苏丹/素丹”,这个词从此成为伊斯兰世界世俗君主固定称号,但它最早源于对哈里发的不成制度的尊称,为了不和后面的“苏丹/素丹”混淆,我通常把它译作“朝廷”。
中世纪阿语史籍往往记载,某哈里发出征拜占庭或其他地方,对自己的儿子istakhlafa。这个动词的意思是他命令儿子留守京师,而不是把哈里发之位传给他。
此外,“哈里发”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表示军队中的下级军官。
伊玛目的意思更复杂。
伊玛目(’imām)来自根字母’-m-m(表示“在前面”),意为“站在前面的人”,通常表示“站在前面领着你做礼拜的人”,即“领拜者”。
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做礼拜,那么必然会有一个人充当“领拜者”的角色,那么他就是这些人之中的“伊玛目”,这是“伊玛目”最原始的含义。
逊尼派清真寺的教长、阿訇,也可以被称为“伊玛目”。
什叶派的“伊玛目”具有特殊含义,表示什叶派的宗教领袖及其道统的传承者,第一任伊玛目一定是第四任正统哈里发阿里,第二任伊玛目一定是阿里长子哈桑,第三任一定是具有悲剧英雄色彩的阿里次子侯赛因。
什叶派内部的不同派别,承认不同的伊玛目谱系:
有的派别只承认前五位伊玛目,因此他们叫做“五伊玛目派”,又名“载德派”,主要分布于也门。
承认前七位伊玛目的派别叫“七伊玛目派”,又叫“伊斯玛仪派”,该派别特别重视数字七,其教义具有一些神秘主义色彩,著名的阿萨辛派就产生自这个派别,我国的塔吉克族也主要信奉伊斯玛仪派。值得一提的是,逊尼派史料有时称伊斯玛仪派为al-bāṭiniyyah,意为“肚子里的学派”即“内学派”或者“神秘派”。
承认十二位伊玛目的派别,叫做“十二伊玛目派”,目前是伊朗的官方信仰。
公元940年,第十二位伊玛目穆罕默德·马赫迪(Muhammad al-Mahdi)神秘失踪。此后,十二伊玛目派称他为“隐遁伊玛目(al-’Imām al-Mukhtafī)“,相信他在世界末日之际会重新降临。
必须注意的是,一些中世纪阿拉伯文献也管逊尼派的哈里发叫“伊玛目”,因为“伊玛目”本意是“领拜者”,哈里发作为最高宗教领袖,带领全国百姓做礼拜是他的职责,所以他也是一种“伊玛目”。
@Mansour 大佬解释了两个词的含义之类的,我来做点补充吧。
简体版:“哈里发”是一国穆斯林的政治领袖,“伊玛目”是一寺男性穆斯林的领拜者。
以下内容针对不分派系的传统逊尼派。
“哈里发”本质上只是统治者政治领袖,统治听从他号令的区域。相对于国王帝王。“哈里发”不一定是教士,也可能是普通教徒。
“伊玛目”本质上是男性聚礼的领拜者,可以是宗教专家学者也可以是普通教徒。固定领拜清真寺聚礼的教士往往才被叫伊玛目,普通教徒领拜的聚礼时也个伊玛目。相对于宗教活动中带头的祭祀主持人。
对于穆斯林而言,生活分“宗教生活”(礼拜祷告等宗教活动)和世俗生活(工作娱乐休息等生存活动)。
“哈里发”是教徒的政治领袖,治理他统治下的区域,负责管理他统治下教徒的世俗生活。“哈里发”一定是宗教的领袖,如果的宗教学识不够,就没资格管理和左右宗教,不能发布(petiva)教令和教法教义释义(相似于宪法释义),国家的宗教相关事宜和法律法规的颁布还得听从高级宗教专家教士的意见。
教徒的“宗教生活”由各地的教士们负责,低级教士们只能给教徒传播宗教知识和解答疑惑,高级教士可以解释教义教法和发布教令。在古代教令往往由哈里发或者国王的名义发布和推行,高级教士们制定的教令和宗教规定冠名“哈里发”。
传统逊尼派的每个教士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纵向或者横向的归属统领关系,只是低级教士尊敬和接受高级教士的宗教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