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不久刚看了一些关于伊朗的资料,感觉伊朗历史和中国有几分莫名的相通,很有借鉴意义。
(嗯,其实是在玩《十字军之王2》的时候对祆教产生了兴趣,结果历史资料越查越多,越看越停不下来……很多人都应该有过这种经验吧)
题主提出了三个问题。
1、除了群众的支持,伊斯兰革命的“革命性”如何体现?它为何被称作“革命”?
2、革命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换言之,仅仅是《古兰经》显然不够,支撑革命的理论体系如何?
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看。
1.关于巴列维王朝
近代以来,伊朗产生过多种民族主义思潮,大体分为世俗化、宗教化两种。
巴列维王朝就代表着世俗化民族主义。巴列维王朝的开创者礼萨汗作为波斯民族主义的代表,推翻了突厥人统治的恺加王朝,让苏联取消了沙俄时代的不平等条约,摆脱了英国的控制,维护了波斯民族的独立自主,并对境内的少数民族实行同化政策。
在得权之初,礼萨汗曾经倾向于仿效土耳其的凯末尔。但后来因为伊朗宗教势力太强,礼萨汗不得不作出妥协。
据礼萨汗的儿子小巴列维回忆,事情是这样的:
我父亲出任首相的前一年,土耳其老朽不堪的哈里发政权被废除。不久,在凯末尔的英明领导下建立了共和国政权。在土耳其这一时间的影响下,伊朗各界人士也酝酿在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可以肯定,我父亲在一定时间里也是倾向于此的。但是与这种意见针锋相对的公众舆论,却强烈拥护有几千年传统的伊朗君主政体。
(《我对祖国的职责》)
用中国来打比方的话,那就好比孙中山推翻清朝之后,被一群儒家士大夫逼着进京当了皇帝。
但即使如此,巴列维王朝仍不断进行着世俗化改革,以1962年开始的白色革命为改革高潮,但也因此和宗教势力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这种世俗化民族主义的立场是“要民族,不要宗教”。但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什叶派宗教是波斯民族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就好像在中国搞汉民族主义,却不要儒家也不要忠孝一样,是缺乏群众基础的。
2.关于伊斯兰革命
霍梅尼代表着与世俗化截然不同的宗教化民族主义。
伊朗伊斯兰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四个反对:
一、反对君主制
霍梅尼创造性地重新阐述伊斯兰教义,从伊斯兰教发展史中论证出“伊斯兰教反对君主制”这一结论。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论证的,但他确实自圆其说了,而且让伊朗人民都相信了。
二、反对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
霍梅尼强调伊朗民族独立自主、自给自足,坚决反对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控制,并告诉伊朗民众,巴列维王朝是和西方列强勾结起来出卖国家利益的伊奸。
三、反对共产主义
霍梅尼反对共产主义的姿势很奇特。他是把“共产主义”和“苏联”这两个概念绑在一起的。
伊朗和俄罗斯是世仇。霍梅尼利用伊朗民众的仇俄情绪,对他们说“因为共产主义是俄国人在搞的东西,又因为俄国人不是好人,所以共产主义肯定不是好东西”。
这个三段论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二、三两点就是霍梅尼的名言: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
四、反对犹太复国主义
这个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立场。
今天人们称其为“革命”,主要是因为推翻了君主制。
3、革命的领导人和参与者想“干什么”?如果说对抗巴列维的世俗化有宗教情感和宗教利益的关系(为了有信众),那后来的革命输出又是怎么一回事?毕竟,能接受伊朗价值观的必为穆斯林,而革命输出往往不求(也达不到)对接受输出国的控制。
题主可能对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问题不是很了解。
伊朗91%的人是什叶派穆斯林。但中东大部分穆斯林都是逊尼派,和什叶派水火不容。
(《十字军之王2》这个游戏里就有个有趣的设定: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是同宗兄弟不能打宗教战争,但逊尼派和什叶派却可以互相发动圣战。)
伊朗对伊拉克的输出革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伊拉克也是个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但统治者却是以萨达姆为首的一群逊尼派穆斯林。
伊朗和沙特的矛盾也和这有关系。沙特的国教是瓦哈比派(逊尼派分支),实行绝对君主制。而伊朗国教是什叶派,实行神权共和制(这名怪怪的)。
所以沙特说伊朗什叶派是伪穆斯林,伊朗说沙特瓦哈比派和西方勾结。伊朗那边搞反恐也一直非常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