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地缘特点决定了潜艇的性价比要比水面舰艇更高。
1:堡垒水域的拒止体系需要核潜艇防渗透。
2:核潜艇能在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之间调动,水面舰艇不行。
3:北冰洋制海权是苏联海军比较现实的目标。
4:常规战争进行破交战是苏联海军比较现实的选择。
5:核潜艇可在和平年代携带核鱼雷做航母战斗群的跟尾狗。
6:苏联海军主要作战区域是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北冰洋“三北”海域,海况恶劣,相对不适合水面舰艇作战。
由于苏联的特殊地缘,大造核潜艇是苏联海军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另外,由于中国没有“三北”海域作战的需求,中国海军的核潜艇与水面舰艇的合理比例是要比美国更低的,更不要说跟苏/俄比了。在估计海军未来规模时,要注意这一特点,不要盲目根据美国海军的比例来推算。
要不然呢?
一年适宜出航的时间还不到一半。
都不说北极风、冰山、浮冰,
巴伦支海的巨浪不知道比北大西洋高到哪里去了。
1.历史:苏联红海军草创时期的20年代,主导海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被称为“小型战争理论”的青年学派,其主张发展快速机动的轻型舰艇,结合潜艇、航空兵快速扩充舰队实力,取得近海制海权。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到二战前苏联海军潜艇部队的规模已经世界首屈一指(并不是赫鲁晓夫才开始重视潜艇的)
2.现实:对于原本基础薄弱,又被国内战争严重削弱的苏联工业和国民经济来说,短期内难以承受建造周期长、技术复杂,成本高昂的大型舰艇的开销,技术上也面临缺陷。而潜艇虽然技术相对同吨位水面舰艇来得复杂,成本也更高,但能够以小博大,是一种非对称兵器,所以即便相对比驱逐舰更昂贵,但仍然获得苏联海军重点发展。
3.地理:苏联海军被各自独立的海岸线分割为四部分,而漫长的北冰洋沿岸又是难以通过,也无法部署水面舰艇的。这就意味着战时苏联四大舰队被其地理位置相互分割无法互相支援,只有潜艇是例外。
4.发展:战后核动力技术的运用和潜射战略导弹的出现,使潜艇由一种战术兵器一跃成为战略兵器,无论是构成二次核反击力量,还是限制对方的二次核反击力量,核潜艇都是必不可少的兵器,对于国力相对较弱的苏联来说,优先确保战略武库的地位是必须的,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规划其它水面舰艇的发展。事实上冷战时期美国海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只是其获得资源比苏联海军多得多。
5.反面:30年代中期,斯大林提出大舰队计划,力求建立一支以战列、重巡洋舰为主力,并得到航母掩护的均衡舰队。作为苏联发展远洋海军的首次尝试(斯大林认为,苏联之所以迫切发展远洋海军,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支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这一计划得到实施,开工建造了4艘苏联级战列舰(一度计划建造20艘),2艘克朗斯塔德级大型巡洋舰(后续计划建造15艘),6艘基洛夫级轻巡洋舰和7艘夏伯阳级轻巡洋舰(计划建造12艘)。并计划41-42年度开工2艘71型舰队航母。但受限于工程经验的极端缺乏和卫国战争的爆发,这个庞大的计划最后只结出6艘基洛夫级,5艘夏伯阳级的成果。战后斯大林仍然想要建设一支均衡发展的红海军,但在他去世前,苏联造船工业只来得级完成14艘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而对之后上台的赫鲁晓夫集团来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什么的太遥远,海军只需要防御苏联海岸线就足够了,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建造什么大型水面舰艇了。
-------------------------------------
说完这些,再从海权的角度分析苏联海军。苏联作为世界上少数洲际级别的大国,它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内部市场、资源,以及陆上贸易,是个典型的陆权国家,而其所处的地缘位置又决定其要扩展的方向是欧亚大陆边缘地带,也就是西欧,在这个方向上发挥主要作用的仍然是陆权。所以苏联海军与传统海权国家海军的战略有很大差异是必然的。简单的说,传统海权国家之所以要发展均衡舰队更多的在于保护其海上经济利益,而苏联海军除了掩护陆地侧翼外,主要发展远洋作战能力的目地是破坏资本主义海权帝国的海上利益(除了斯大林的大舰队计划外,斯大林的大舰队计划的动机是基于及其特殊的革命国家理念,革命国家是海权和陆权之外的另一种左右国家战略的因素),这就决定了苏联愿意发展潜艇这类对海上经济活动威胁性更强的非对称性作战手段。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说出来可能不信,王者荣耀比你们更爱学习。
不明白他想干些什么!
经过评论里老哥的指点,现在我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没有任何APP
:比我王者荣耀
:更懂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