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陕科大双非无子刊博士李瑞梓入职西北工业大学院士团队助理教授,且与院士共同担任论文通讯作者? 第1页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破除唯论文,首先应该做的不是“不唯论文招聘教授”,而是“不唯论文分配科研经费”。

拿了国家经费就应该交付落地项目,水论文按“浪费社会主义财产”论处。。。


user avatar   huang-ji-li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信部的那7个211,985

他们不见得卖工信部中层的面子,但一定会卖科工局中层的面子。

想不到他们竟然还会卖地方教育工委书记的面子,看来地方教育工委书记>工信部司长实锤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8月27日更新:


这个问题已经浪费了大概6个小时了

是时候 要及时止损了

距离我下一个proposal的deadline还有3天,最近挺忙的,我写了这么多,也尽力了。

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 恳求各位“有想法”的人士不要在我评论区下“冲塔”。我这是大号匿名,你们小号不想要了,但是我的科普大号真的不能丢…………有一个积累了一个专栏的前沿交叉研究内容,我的很多讲座的内容都是从其中提取的。今天早上刚来办公室打开网页看到评论区“被清零”了……我还以为要被封号了 吓得我赶紧先把专栏内容备份了一下。后来发现过了一会又恢复了,虚惊一场。

评论区所有评论Vietnam的基本都被折叠了,还有一些直接被删除掉了,不是我干的,目测是被举报的。

至于评论区某位自称已婚对自己老公见色忘利的“混科研圈子”的女士,我就不@了,你的第一次评论应该是被举报不友善删除的, 你自己好好回想下是不是有敏感词汇,千万别以为用拼音简写就没事。之后的评论是我删的,你要的原因:污染评论区。 也多谢你的评论, 我把原答案的无关信息移除了,毕竟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抓不住要点。


小圈子的信息就让小圈子的人心照不宣吧,我也不想过多做“科普”和“祛魅”工作了。真的挺浪费时间的。


有的人路越走越宽

有的人路越走越窄

有的人想把路炸了

有的人想路上躺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

“科普&祛魅”只是把一条在大众视野中不明显不了解的路展示出来。

至于听众根据这个得到什么信息发现什么问题思考什么事情,那不是我的工作,我也不想掺合。如果真非要让我加入一些主观感情的话,我只是希望“别把路走窄了”。

看到点赞的绝大多数都是硕士博士以及青椒,评论区意见激烈的绝大多数都是非科研圈子的吃瓜人士。 也算是很欣慰吧,只少圈内人士认同我的工作,也算是勉强符合 peer-review了。

至于其他, I don't care。


最后多说一句:别在我评论区“冲塔”。 我的号还想要。




8月26日更新:

今天还在和同事聊这个事情,挺有趣的,毕竟小圈子的一些心照不宣的共识被摆出台面上来。

我觉得可能大家都对科研有一个小小的误区,就是以为 发表论文=科研。

其实科研是一个很大很笼统的复杂系统工程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大部分:

1)科学研究项目启动基础

2)进行科学研究

3)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

4)科学研究成果汇报与展示

基本上这些就是整个大的科研复杂系统下的四个比较标志性的部分,当然,还会有一些细枝末节,可以归类于这四类里或者与这四类平行。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研究培训并且进行这个圈子的人来说,估计可能更多的关注点在于3)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因为这个才符合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沉心与学术,专注于科研,没有其他的过多纷争,学术圈很“纯粹”,很“理想化”,很“象牙塔般的干净”。

可是现实是,1)科学研究项目启动基础才是关键………

这个基础不仅仅包括人力,物力,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主要的是财力,也就是物质基础。

因为超出多数人想象与认知的事情是,科研拼的不是“智力与智商”,比拼的是“资金”。单个才华横溢的人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能开拓出一片“新大陆”。但是往往科研的历史并不是由这帮人书写的,整体进程是一帮陈默无闻的学术圈子的“普通人”在系统的稳定的资金支持下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历史是由劳动人民推动的,当然,科研的历史也是由普通“科研民工”推进的。

所以一个很“实用主义”的现象就是,在很多国家,科研成果是考量候选的人一个参考指标,但是不是唯一指标。

很多国内博士肯定明白的一件事情是,大佬都愿意留自己人,不仅仅是因为熟悉,还是因为在这个培养对象身上已经倾注了大量资源,如果不留下来那就是相当于资助其他的课题组。

大佬们对于不认识的海归也会采用这种“实用主义”考量。如果你能申请到“帽子”就留下来,如果申请不到,就再见。因为“帽子”不仅仅是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名誉上的肯定,背后是国家资源重点的倾斜和资助。

之前在申请某国的教职的时候,场面话说的非常正式,“我们需要杰出的优秀的青年科研研究人员,并且鼓励各种情况下的候选人来申请,我们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团体,欢迎各种形式的申请。在同等情况下,基于【平等机会】以及【特殊优先】的原则,对于某些特定的群体在同等实力下优先录取”。 后来在私下的会谈中,Dean直接问的就是“你认识某某department的manager么?你在某某department有长期合作关系伙伴么?你以前的老板项目如何?有没有合作的意愿?如果这些都OK的话,你明天就可以来”。当然,这都是非正式的谈话,一切正式场合都不会承认这段内容的合理合法性。但是这就很“实用主义”了,至于论文呢? 人家连问都没问,根本不care。很多关注你论文情况的职位真正关注的并不是你的论文,而是在特定的年龄下(国内一般是35岁以下)你的先前研究基础能不能帮你申请到后续的基金以及项目。人家招你进组是为了希望你后续能带来基金和项目,而根本不是看你有10篇还是20篇“不值得一提”的论文。混学术圈子的,尤其是读过博士的都知道,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充数的”,在“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里作为充数的那个“量”。真正优秀高质量开创性的研究都是源自于大财力高强度长时间“磨出来”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整个科研过程中1)的位置至关重要。

至于4)其实是第二重要的,因为优秀杰出的表达能力在科研研究领域就是逆天的存在。对于大多数只知道“埋头写论文”的人而言,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当你可以把内容表达清楚的事情(很多科研工作者真的不具备这个能力,甚至于有些连话都说不清,虽然他们内心知道自己的研究是怎么一回事),你就具备了让别人快速理解一个新的未知内容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展示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汇报,申请项目的展示中是至关重要。很多组里也倾向于需要这种人,他们自身的论文不一定做的最好,甚至于很一般,但是他们能“兜售”自己的科学研究,并且让别人觉得做的很好很有潜力,可以考虑重点资助。所以4)的过程往往可以对1)这个核心起到关键的协助作用。

其次才是3)因为才是唯一一个可以被量化,被拿到台面上的东西。论文的数量可以量化,论文的质量可以通过期刊量化,论文的潜力可以通过逻辑性严谨的研究计划量化。所有可以量化的东西都是可以作为大众的标准,这样可以至少维持“程序正义”。 但是这些量化后的指标能不能拉到funding,能不能搞到project,仅仅只是正相关,但不是一定。

至于2)? 不好意思,2)不在考虑范围内。如果搞了10年研究没有任何成果除了感动自己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当然有人会说,当下没有成果,以后就没准有了?……科研是投入产出对应关系的,没有产出的科研都会被无情的cut掉,以后会有成果并不是因为机缘巧合的产生,而是因为之前的成果存在但是受制于一些技术和理念上的限制。


至于最后,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再说几句吧,这个回答主要是为了public science, 把小圈子里的运转机制机理展示给圈子外的人看,更多是一种“祛魅”的过程,不涉及主观评价。


至于从文章中读出 展示机理=同流合污, 利益无关=站着说话不腰疼,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和自己意愿就反抗努力发声砸烂这个不和自己意愿的规律, 说话这么事不关己=一定是既得利益者。 我觉得这篇回答不太适合你们,你们也不是这篇内容的目标读者,跟着高赞的几个答案吃瓜,义愤填膺,振臂一挥,全力声讨就好了,既彰显了崇高的人性,又体现了自己的正义感,多好。

至于有些回答中的一些 投机主义者,表面上都是公平正义,比当事人还义愤填膺,但是实际上都是私下生意。打倒了这个势力,就轮到自己上位了。我觉得这种行为更为的可耻。愤怒的不是既得利益,愤怒的是为什么自己不是既得利益。


写到最后,欢迎友善的评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人,不撕,所有阴阳怪气不友善的评论拉黑删除走好不送。









………………………………原回答…………………………………………………………


先匿了,混科研圈子的。海外Dr。

其实这个瓜本来不准备吃的,因为实在是没意思,至少人家文章数目够最低标准了,只是说单纯凭借文章数量这一块来说她并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其他的强项基本上就是炮灰。



首先不可否认,西工大是很优秀的学校,很硬核的985。但是问题是它的地理位置稍微有点吃亏,所以其实相比较同实力的985而言,它的‘内部标准’是最低的。

估计绝大多数PhD在读,或者是海归PhD应该都不一定清楚,国内高校招聘一般有一个‘内部文件,禁止外传’的那种,会规定 师资博后, 3+3, 人才计划,等等的最低标准。我曾经了解过某强势211的‘内部文件’,其中对于人才计划最低级的那种,也就是特聘副教授,正教授待遇,但是考核不通过仅仅只是无法快速上升正教授,不会被清退。其实最低标准并不高,很多海归的文章质量甚至于数量 都能满足,主要看有没有人推你,这个是关键,也是很多小木虫里海龟一直在说的国内教职‘卷出天际’,其实20篇文章没被入围并不是说明实力不够,只是有人想推别人罢了。

之后这个学校的一个毕业生去海外转了一个博后,想回自己的本校。但是没进去,后来就去了西工大………… 据他本人说法是,这两个学校的内部文件基本上差不多,西工大并没有像其他地方985那样那么卷。

海外组里面前几年有一个毕业的师兄。 没有博后经历,直接毕业了入职西工大,他的文章数量还行,但是并不是那么多,质量非常硬,都是行业top,所以很轻松的去了西工大。后来和他交流的时候他本人说,当时他的情况去其他985 都需要一个博后攒下文章,只有西工大直接给编制。他的成果去杨凌的985,直接可以拿正教,只不过他想留在西安市里。

所以当时看到瓜的时候,一看是西工大,就觉得挺合理的,至少内部最低条件是满足的。

至于仅仅满足内部最低条件的人是否可以入职?要是没有人强推…………妥妥就是炮灰。

院士强推她,你说她符合不符合条件?

至于为什么院士能强推她,其实这种事情谁也不好说。没准人家就认识呢……我的一个毕业的前辈也加入了一个院士的团队,他们的文章院士都不要通讯,这些成果都是自己看着分。人家和院士也不认识,但是人家认识院士手下嫡系的学术新星(投简历的时候被这个大佬看到了,后来通过几层关系联系上了)……内部一推,轻松上岸。就是这么简单…………


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尤其是学术圈子。简单到不可思议,说白了就两件事情,利益圈子以及名声。基本上所有的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出自这两个范畴。

其实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可能以前‘做题做魔怔了’。全然已经忘记,这个社会是多元的,‘做题’只是某种特定场所的特殊玩法,但是现实里更多的远远不是仅仅只通过做题就能实现的。如果这个世界仅仅只是单一规则,那社会这个高度复杂的多维非线性混沌系统岂不是太简单了?

想吃瓜就继续吃,尤其是女主属于那种‘学生时代女神’的瓜,对于还未毕业的青年博士生或者是挣扎在求教职边缘的博士,我觉得只要弄明白一点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你的成果和履历并不是超过某一个标准就一定能获得什么,其真正的运行原理是通过你的成果和履历让其他人觉得你很有潜力,能在他们的圈子下可以发挥你的能力。只不过有些人不需要通过这个‘敲门砖’也能实现,这就是社会的多元化”


“There is only one tru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


user avatar   kana-naga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no offense,也毫无利益相关,更没有为哪一方站队的意思。也并不想评价这个案例本身

单纯觉得这样没有任何实锤、只是怀疑就开始锤还是不太好。毕竟评价人才的维度是多方面的,咱也早就在破五唯了,单纯一个publication list「不够好」就要开锤,这证据太薄弱了。

原问题很明显在暗示当事人才不配位有py交易,这显然还是一个挺严重的指控的,还是需要solid一点的证据、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要不对学术风气大环境并无好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公是现省教育工委书记(根据大家扒出来的,我去百度了一下DongXX,之前是西安邮电党委书记),老公是现西安邮电团委书记,博士期间生娃一年,还出国交流,本科毕业到博士毕业总共5年,正常毕业。黄剑锋17年当的副校长,之前是我们材料学院院长,她当时跟黄老师的应该还是硕士。那时候他老公好像就30岁了,大家为此还议论过一番。

我20年毕业的时候,她是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讲话,说的是去西工大读博后啊,怎么直接成助理教授了

刚才修改了一下,看到好多学长学姐的回答被删了……知乎怎么也玩这一套

…………更新一下

我本科在宿舍打游戏的时候人家都出专著了

确实很优秀,大家都是普通人,散了吧


............二更

搬完砖过来看看发现高赞没了,热度也在下降,微博搜了一下 #陕科大李瑞梓# 发现只有个别博主发相关的信息,点赞寥寥数几。归根到底,人家前途还是一片光明,这种事情的规则是别人定的,西工大说你行你就行,毕竟她本人只是钻了钻空子。

就像前两天华科那个女博士为了举报学校教职的子女可以随意转学到华科,反向开直播和网友互怼,一度热搜前10,现在还不是不了了之。更何况这只是知乎热榜………唉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这样锤人不太好,没有实质性证据。

生化材环专业早就进入熟人社交模式了(大概4-5年前开始),自破四唯以来,文章的遮羞布都撤掉了,大家玩的就是关系,大佬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还是不行。

你看招聘启事里一般写没写硬性要求?要什么学校毕业,再来XX档次文章XX篇?早就不写了。现在哪怕是高层次人才,最多写个年龄,然后是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

请问什么叫崭露头角,有指标么?大佬就说这人崭露头角,富有潜力,怎么了?

在加上天坑专业人多的要命,做起来又是有手就行,谁做不是做?做一堆文章都是发,国家在乎你文章上署名是张三还是李四?这玩意讲究公平有啥用?

然后找工作大佬互换学生,合纵连横,外人就玩蛋去。要我说没有确凿证据前,这就是一个导师间推荐学生的行为,这个行为不正常吗?谁规定西工大不可以要陕科大的?你做题做魔怔了?谁又规定发综述不能当通讯的?你不服你自己也当呗。

而且各种帽子现在是得有点文章,但是谁说有文章就能上,那不就天真啦?

要不大家散了吧?圈子里谁敢得罪院士?

以前破四唯的时候我就说回到了大佬说了算的时代,有些人还抱有幻想,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反过来说,靠影响因子上位,其实也是做题家思维,怪不得天坑专业小镇做题家特别多。

没辙的,以后会越来越卷,也别指望国家整治这些事情,国家在往相反的方向走,最近没发现经费都包干了,科研方面人事权也下放了,啥意思,国家懒得管你,自己玩去。


user avatar   michael-jackson-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她让我自卑。

大三在陕西省环保厅见习的李瑞梓发现LED荧光粉会造成环境污染,她想到用发光玻璃去代替荧光粉,进而解决污染问题。通过潜心研究,该项目获得全国环境友好竞赛三等奖

在国外学习期间,"白加黑、五加二"让她成为了身边同学眼中的"拼命三娘", 克服口语障碍、环境陌生、孤独思乡等困难,继续钻研科研课题。在课题的研究中,李瑞梓发现了汽车变速器行业的创业机会,以纸基摩擦材料为核心零部件,可实现零卡顿变速,该技术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她依托相关技术成立学生创业公司,与数十家企业达成合作相关技术已在国内多余家单位进行应用,创造了客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陕科大求学九年,李瑞梓深受校训和"三创两迁"精神的鼓舞,她感激党和国家对她的引领,感激学校对她的栽培,感激导师多年来精心指导和身边同学的鼓励帮助。她立志尽己所能为社会服务,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成长之路与民族国家复兴之路相结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懂就问,这张图是在接保温锅里的玉米糊吗?和我们食堂的好像)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修罗笔记】^_^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工大的柔性电子学院是新成立的,就是黄维来了之后搞的,然后文章里面挂了黄维做通讯,别人这还用猜吗?除了没写在脸上,啥关系明明白白 。话说黄维在西工大也是搞的名声很一般,虽然以前名声也很差。干了没一会儿现在又跳走了,留下一个全是他自己人的柔电学院。。。。。

突然想起来一个重要的消息没有讲,当年我们党委书记说西工大已经不招自己学校的博士生做讲师了,如果想的话,可以先做三年辅导员,然后就可以留下来从讲师做起。。。。。。

————————————分割线

更新加把火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跟她非常接近的研究方向。她的文章很多,某些文章也很硬,应该在学校期间也是一个很用功的人。那些怀疑是父母给孩子挂名的人,我觉得一两篇有可能,这么多一作的论文,我觉得不太可能。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选了一个旱涝保收的研究方向,加上导师有关系,学生肯卖力气,水一些论文,无可厚非,因为我也很想这么发论文。

但是但是,以她的履历加上文章质量(数量多,质量高的貌似就一两篇),是正常情况下完全不能入职985高校(西工大)的,因为她这个学科和研究方向属于高度内卷的,就算是再加两篇Adv.Mat.都不够。我毕业的时候,我的同学也有论文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水平的不少(我们是末流985),但是除了一个留本校了,其他最好的也只是去了一个外校211大学。所以,在这位研究者的履职情况中,不得不说黄维院士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这里面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阶级固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裙带关系在各个领域蔓延。追求效率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尚且无法避免,更何况我国国情本就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这一类现象早就不是什么罕见的事,甚至算不算丑闻,只是潜规则的一种。国企内都甚至公然存在父子接班制度,一份皇粮差,可以在父亲退休后,作为一项特权传承给儿女;宛若封建时代的胥吏职权可以父子相继。人类自私的天性使然,大到政治世家,权贵家族传承,小到体制内编制的父子交接。这种现象,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道德问题,而是广泛存在一个群体中,成为既得利益群体的共识。

知乎上这样的案例很多,例如父女交替的

妻凭夫贵的

这次事件女主李瑞梓也不过是像王延轶一样是靠丈夫上位的女人罢了,就算曝光被大众口诛笔伐,也依然无法改变她和他丈夫家族背后公权力私相授受的现实。当初新冠爆发,武汉病毒研究院捅出那么大漏子,王延轶不也没受到处分,依然当她的厅级干部吗?对于这次李瑞梓事件,大概也就是这样不了了之吧。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早就做好不要脸的准备。所谓,笑骂由尔,好官我自为之!




        

相关话题

  读研读博期间,导师的作用是什么? 
  博士新生应该懂得哪些道理?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不再将论文发表情况作为博士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 
  为什么现在国内直博比保研硕士还容易,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博士吗? 
  本科毕业直接申请PhD有什么优劣? 
  哪些学术论文中藏着彩蛋? 
  博士没毕业,本科同学结婚需要随份子钱么? 硕士没毕业,没收入,本科同学室友结婚需要随份子钱么? 
  作为硕博的你,会觉得去实验室或教研室不算出门而不收拾自己么? 
  数学,物理,计算机博士生转行去业界,工资真的会比到高校做科研高很多吗? 
  您认为博士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桑弘羊之问真的无解嘛?
下一个讨论
日本动漫中的废柴无能男主角的人设,竟然是很不公平的大受欢迎。这是否是体现了日本国家大部分国民的卑劣性?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