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实体经济越来越不行了”这种流行观点是否成立?为什么? 第2页

     

user avatar   hu-la-la-hu-la-la-17-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吧编辑一下,其实我只是通过吐槽的方式来说为什么实体经济不好做,只讲了一些事情没细致的讲下原因,这么多评论未免引起误会,还是讲下道理,因为我不喜欢匿名.

1、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罚,该重罚

2、我个人是很尊敬消防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真的,很多次出现火灾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往外跑,消防队员甚至国家机关党员普通员工等都是哪里危险冲向哪里,在用生命保卫咱们的生活,这个也是事实.

3、甚至我也理解,各个部门说根本也就是普通人,打一份工,也有任务,上级领导下来带去当地做的好的地方检查无可厚非.

4、但是检查罚款没有公平的执行标准对实体经营带来很大的麻烦,除了消防之外,其他的要求是可以做到完全符合各部门要求的,但是做得越标准,花费的资金越多,这些花费基本全部会体现在定价上,而在同一市场下,如果不是所有同行业执行同样的标准,那被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就没有定价优势,这样的单位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举个例子,超市尽一切可能减少各种成本,只为了同样的商品能比别家便宜一分钱(敲黑板,举例,不要杠一分钱),而当你贵了一分钱的时候,很多顾客就会弃你而去,事实.其他行业其实也差不多

5、消防这个事情,基本没有见到想查你查不出问题的时候.所以奉劝各位看官,被消防罚要么就认了,能找人找人找不到人罚单下来乖乖去缴,千万不要申请行政复议.

6、很多时候罚款查封都是有任务的,而各部门大部分情况又不会真的把商家罚倒闭罚关门,所以小的市场,越是做得不错投入较大的单位,越容易被检查罚款,请回头看第四条.

7、我说的是仅仅是合题的一小方面,比如线上冲击线下,房价高导致消费降级等等,我的体验不是很深,就不放厥词了.

下面是原答案

=========


我做了十多年娱乐行业 算实体经济不?说说最近的经历

最近几年我在某县城做影城,房地产下属自持,这个影城为了卖商铺开设的,投资500多万吧,开业第一年账面亏损80多万,我第二年来的,当年上面收支平衡,最近几年略有盈余(算上折旧继续大亏)算是背景吧.

去年暑期档,消防检查发现报警器不响,停业整顿,有问题吗?消防问题大事件肯定要重视,该罚.然而消防一月来三四次,这是第一次没响,第二,在商业综合体内都是物业对消防设施整体使用维护,单店怎么去检查报警器好使不,每天都按一下吗?

平时消防演习打乱经营就不表了,我上一个影城也是在县城,当地只有我们一家,好嘛,最多一个月消防来检查15次,有一次有一个消防通道锁了没开,安全问题要重视是真的,做错了该罚确实也要罚,你一个月至少来八次,今天影城刚开门顾客都没有,至于开口罚十万不?

前几天卫生部门来检查(开业三年没来过),因为我们小食品都是网上购买,结果这次进货对方把快到保质期的薯片发来了,没检查出来确实是过期了在库房,检查到了罚多少?十万,我特么是跟十万杠上了,杠九万行不?

就这些错误来说吧,我承认细想起来安全健康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该罚,相关部门要是对市场一视同仁,没问题.特么的因为我们这里算是县里比较好的商业中心(但是没人,商户基本全亏,县城经济不行),什么检查都只到我们这里,罚还罚得重当我们真不知道您都带着任务来的?你要敢去查下小卖部罚个三五百,人家一哭二闹三上吊您也怕尴尬不是吗

还有我们映前广告,收费的嘛都懂得,而且为了避免顾客反感,总时长我是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好嘛,这个月这个部门让我放个公益视频,下个月那个部门让你放个宣传视频,还都是两分钟左右的,前几天三个部门各给我一个内容一样但是不同部门拍的广告,让我都放,我给您放广告专场行不?

更不要说平时安排做点横幅,做点广告,出个人参加培训,参加会议.

我开会的时候开玩笑说,你看那些戴箍的,除了戴黑箍得管不了我们,其他的箍都能管!

就这样去年收益营业额一百五十万,老板还挺高兴,还赚了十万吗.还不如我工资呢,还不如存银行呢算利息呢,算折旧你还亏九十来万啊,读者你是老板你开心不?

顺便说一句,兄弟部门是房地产销售,三个人一年卖二十多套商铺,收入三千多万吧(尾盘)

我们影城十个人一年营业额150万

你想干实体不?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欢迎大家互相讨论但是不要随便杠或者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随便下定义。

最新消息,可能我上个回答的租金少了个0?恒大租了点地,盖了样板楼3年400W,有个家具租了仓库5年400w,还有几个小机械厂租了地。

我关于地大小的描述有问题,是189亩地。

那些“说自己都不挣钱,怎么能租不出去”的评论我之前都没回复,我觉得眼界也就个水平了。说租不出去的打脸不?

关于产业不行、经营不行、厂水平低的观点我的看法:

评论区真正接触过实业的没几个吧?都凭自己的感觉断言不觉得很睿智嘛?可以猜测可以设想,但是你就那样下定义说他经营能力不行?一个干了20多年的焊接材料厂,是做焊条的,不懂经营怎么做那么久?怎么占据我们近全省的市场?

还有杠我互联网比实业难做的,了解下再多BB,我再重复互联网企业要比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好存活好发展多的多。还有说互联网人比工厂人更难管理的,看不起谁?工厂闹事出事发生的多的多。

关于产业不行太低端,焊接行业有需求哇。难道说每个工厂都要高端制造业?你杀个鸡还用牛刀?对于中小企业,他们的作用就是填补中低端需求。人人都不去做螺丝觉得利润低,你拿来螺丝?每个企业都要去弄满足航空需求的材料?

关于行业研发和升级。研发和升级都需要时间,关于研发我之前的回答由写道。可是这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重大的决策和花费。

关于国企大企业于中小企业的关系,在我看来真正能做研发能推动行业进步和发展的只有中小企业。同时也提供大量就业和机会。中小企业让每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和希望。国企体量大,研发效率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体量小,易转型也容易做出推动行业的进步。如果都是国企垄断那么90年代经济低迷死气沉沉的环境可能又会重现,对于整个国家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以下为一个开工厂的叔叔所说(做焊接材料和机械制造,机器总价值大概5kw左右吧,算是实体经济)

我这几十公顷的地皮,算下来一年租出去都能收100w。

今年给自己算了笔账:

1.给工人发发工资(工人工资必须年年涨价,要不留住人)万一有个受伤人员事故,今年白折腾。

2.机器老化磨损维修的费用

3.消防环保这几年很频繁,需要打点关系。钱加起来比工人总工资都高很多。不打点呵呵,周围的几个实力不行的小厂一关就是一两个月,你让整改,哪来的钱整改,利润率低的吓人。

4.各种会议活动,动不动就全部停产,可是这些厂真的影响环境吗?

5.各种税务,打点打点。

6.找订单,打点打点。

7.偶尔开个培训会?送你个文明单位牌子?区里有几个退伍安置指标,残疾人安置指标?你不行动一下?

这还是地皮是他自己的情况下!!!一年下来不挣钱,真的不挣钱。还不如地皮租出去省心,也不用看别人脸面,不用浪费人情。

可是更多的工厂民企,地全是租的哇。这谁顶得住?


光顾着举例子,忘了回答问题的本身。(仅仅为一个学生角度和一些接触的例子,以制造业为例)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从资金角度说,这些年来制造业回报率巨低,制造业又离不开地,需要大量的设备,资金回拢慢,收益低,有脑子的没人会主动去做。反观互联网和房地产,前者资产轻,体量小后者回报丰厚,利润高,而且都容易回笼资金,制造业设备一落地,就远不如之前值钱,更加加重了资金流向其他地方。

从管理上,实业不仅要管人,还要管机器,太让人头疼,磨损老化都是钱,动不动对手来个大规模改造,你还要强行跟上。

从市场上,制造业一旦形成规模和地位,很难竞争。买个空调都会想到格力,美的,奥克斯等。你会去在意一个叫做志高的空调多贵吗?而且极不稳定,今年做外贸的就很难受,这几年做化工的也很难受。

从制度上,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可以更加健全,(也是发展过快许多方面不完善)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太不重视产权保护了(这几年慢慢开始重视了),假如你花100w研发新产品(其中80w用来购买原材料实验,5w给团队发奖金),你的对手花了20w把你的团队挖过去或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你的技术配方,他就可以在定价上远低于你,你100w打了水漂,他反而还赚钱。(真实发生的事情,由于地方保护以及产品配方这种事情谁也说不清,随便一个官司拉拉扯扯就是好几年,打了还不一定赢,等你赢了都下一代产品了。)

还有就是市场的公开透明化,同样是订单,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品质竞争不过本地企业,有些外地企业初入本地市场时,天天被巡查。

这几年来,我经常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许多让中小企业振奋的好消息。减税降税,提供低息贷款,减少企业办证开证明的麻烦。

可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何避免一刀切,就如环保问题,到底哪些企业真正因为污染被关停,哪些企业误被关停?贷款上,优良的贷款到底为什么发给他不发给我?是我没有去操作操作,还是没有任何背景?

想到看见知乎一个回答,中央是雨,地方是海绵,人民是大地。大地有多湿润,还要看海绵想吸多少雨水。

实业发展,任重而道远,远不是几内年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


user avatar   tang-xing-xing-33-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资本主义的瘟神病找上门来了。

这种瘟神病就是——商品的相对过剩。

以前各种大、中、小型生产企业,凭借着中国强大的人口红利,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通俗点说,你生产个啥都能卖得出去,中国的内需太强大了嘛。

自然而然的,与生产型企业配套的销售和服务型企业,也会获得良好的发展。

但是这种完全依靠人口红利的增长,总有到头的时候。因为一旦一个产品推入市场,获得不错的反应,就会有无数的工厂,疯狂的加工和生产,把市场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占满。

于是企业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互之间就会出现残酷的竞争,然后相对劣质的企业就会被洗牌出局,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大的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会迅速的击溃小企业,且这种趋势不可阻挡。

这个回答下面,很多说自己的企业,以前过得多么滋润,后来因为管理啊,技术啊,不注重客户啊等等原因,日子越过越不好了,其实就是这种原因的表现形式。市场一旦饱和,竞争就会凸显,自然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种现象不仅仅只是会出现在传统企业里,科技互联网企业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前些年技术红利和人口红利的掩盖下,这种现象在互联网企业里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这几年,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这种现象就表现得比以前明显很多了。

于是乎,强的企业因为各种优势,会越来越强,弱的企业则往往会越来越弱。

这就必然导致财富会不断的流向少数人的手里,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

最后,资本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但是少数人的消费能力却是极其有限的,马云再有钱,也只能睡一张床,吃一碗饭,就算他家的别墅价值几十亿,几百亿,车子堆起开不完,但是跟广大的消费群众的消费力比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商品过剩,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

于是很多工厂就要压缩,裁员,甚至倒闭。

这就又导致了大量的失业的劳动群众,这些人没有了收入,消费力又会进一步下降,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更难卖,然后只得继续压缩,甚至倒闭,于是又出现大量失业群众,然后………

于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

同时,大家值得注意的是,资本本身是有极强的逐利性的,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的结果,必然是资本的流向会朝着哪里赚钱,往哪里流的结果。

于是就出现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因为这两个行业是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

所以经济危机的另外一个表现形式是:

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大量的资本涌入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结果,就进一步造成消费者手里没钱,甚至未来几十年,下半辈子的钱,都已经提前放到资本家的房地产行业里了。

每个月工资5000,有一半要用来还房贷,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在还贷中渡过的,你说消费疲不疲软?商品过不过剩?

但是大家依然要挤破脑袋的买房上车,因为这是刚需。

即使你知道房地产会捆绑你的未来,但是你没有办法,你不买的话,更惨。

什么是刚需,跟你的孩子上学,跟你娶不娶得到老婆,跟你能不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直接挂钩的东西,那就是刚需。

所以,无论如何,你还是会买。

资本的逐利性是十分可怕的,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赚你的钱,把你现在手里的钱赚完了,就开始考虑赚你未来的钱。

你看现在什么花呗,还呗,借呗,贷呗,总之各种呗,说白了,就是赚你未来的钱,连什么360,小米,都跑出来给大家贷款了,这是什么原因还不明白吗?

你一个生产手机的,一个搞杀毒的,也跑来搞金融了,为啥?

赚钱啊。

公众号-八角楼上

那里还有更多的党史,毛传的相关文章。

大家可以来玩啊!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显然是因为欺骗行为有点过了。

这年头你美图美颜已经不能叫欺骗了,大家都有一定承受能力。但你这样还要人家刷十万礼物啥的,你这不就是骗钱么。

反差到一定程度是可以量变到质变的


user avatar   xiao-xin-hui-lai-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打斑之前我还是站卡卡西的,其实在凯vs鬼鲛那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明白了,凯老师已经强的过分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卡卡西有胜算。

但直到六道斑登场

所有人都很绝望,当年追剧的我也很绝望。但是,你永远想不到那个男人有多强,当红色蒸汽沸腾时,无论是风影火影还是卡卡西都只能有观战的份。

另外感谢岸本老师没有把凯写死


user avatar   deng-ji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少见多怪


中国从人均经济指标来看,还处于一个正在脱离第三世界的阶段,从社会的开放程度来看,还处在一个打开大门走向世界的阶段,加之中国人过去四十年被灌输了太多关于“外国”的幻想,现在的中国人,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在国际社会的现实和对国际社会的认知之间都难免有一些脱节,因此急需也正在补一节客观认识世界的课


所谓“黑人问题”本质上并不是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问题,是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问题,有一些人补上了课,有一些人没补上课,还有一些人补课的时候不好好学矫枉过正了,然后就有了很多争论


这种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也说不上多有害,这是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国家发改委: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活动? 
  如何解读央行发布 2021 年物价大概率会温和上涨?这预计会带来哪些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囤积货物到底有没有错? 
  接连发生大学本科生猝死事件,为什么还要强调给大学生增负? 
  为什么都说南京是安徽省会、徽京之类的? 
  如何评价香港给每人发放 5000 元消费券,来提振经济的措施? 
  2021北京房价涨的这么快,真的不出调控了吗? 
  资源的海洋运输路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 
  如何评价在新冷战中的中美双方表层实力? 
  台湾400新台币和大陆100人民币谁的购买力强? 

前一个讨论
特朗普短视吗?
下一个讨论
身为银行副行长,从自己银行贷款一千万,到期就续贷不还,合法吗?





© 2025-04-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