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聪明,别人都是傻子......
疫苗企业、开发者都是傻子,做疫苗的时候,做临床的时候,不知道观察数据做确认。
全国两针都覆盖都接近10亿人了,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都不知道事先做疫苗的风险评估。
因为在严格的对照试验中,各种厂家的疫苗,不论原理如何、有效率如何,在总体水平上,都没见过接种疫苗组比安慰剂组健康结局差的情况。不然绝对是轰动的大新闻。类似地,二次感染也比初次感染结局好。
这说明,不论在微观机制上如何,至少在宏观上,ADE并不是目前需要首要关心的健康问题。大部分人目前无须担心打疫苗比不打疫苗风险大这个假说。
而且,尤其对于目前身处中国内地的人来说,在社区管控措施一直很严格的情况下,在绝大部分国土面积上,新冠病毒基本能保持绝迹状态。连病毒都没有,就更没有ADE了。
就算有ADE,也是管控力度弱、社区传播持续存在的国家和地区风险大,轮不到管控经验和管控力度大的中国首先担心这个问题。要是真有新冠病毒抗体会导致不良健康结局的话,身处中国,我们并不吃亏。
至于科学研究上讲,对一个容易搞出大新闻的研究话题,一直有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关论文发表,也更有媒体在炒作这方面的研究动态来吸引眼球。这恰恰表明,全球的专业人员对这个话题一直是很感兴趣的。
这里强调受控条件的临床试验,是有原因的。
因为真实世界里,接种疫苗和不接种疫苗的人群,暴露风险、被确诊几率,甚至检测频率,本身可能就受到其他混杂因素影响,而这些单看数量是很难校正的。对比疫苗和安慰剂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将两组人的暴露风险上的差异校正掉。
此外,当真实世界里的接种率升达到高水平以后,最后从账面上看,感染者肯定多数是打过疫苗的(比如我们举个极端值100%)。而少数没打过疫苗的人的确诊数字,只要有很小的扰动,会极大影响对疫苗有效率的估计。
试验当中,至少中间的随访是标准化的,而不是完全基于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就诊习惯去看的。
总之,真实世界的数据解读是需要经过反复检验和接受挑战的,而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可以把基线水平的大量混杂因素校正,配合规定的明确的随访计划和疾病复查过程,更能准确评估疫苗的安全性。
现在已经开打第三针了,我也不知道评论区里那些更懂ADE的人是从哪冒出来的。